能否迎来付费阅读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的春天
2017-04-22魏岳江
内容提要:2011年初,腾讯率先推出一款能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撑网民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那就是微信。自2012年4月正式上线至今,微信因其包月包年打电话玩微信价格便宜,加之手机又是随行必备的通信工具,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空余时间刷刷朋友圈、指尖点赞、浏览阅读、听音乐等,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新常态。面对微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尝试在免费大餐中试行设置付费阅读以净化微信传播生态。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好文章
微信作为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如“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全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叁万亿。据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我国现有6.97亿微信用户,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浏览微信公众号。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每天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大约1小时以上,主要用于与朋友亲人聊天、微信群互聊与抢红包、浏览阅读朋友圈文章、微信代替电话用,等等。所有上述内容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一般在晚上或节假日期间进行。如果是单独一人,多数都会浏览朋友圈的文章,遇到好的文章点赞或重新转载到朋友圈或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朋友圈的文章除了网友晒照片外,多数都是转载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
一、微信公眾号捷足先登抢先传播的新闻信息产品,多数都是摘编、综合、归纳、转载传统媒体网络版内容,缺乏原创性,必须积极探索走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来源付费之路,以此吸引作者提供独家好作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新闻单位顺势而为,彼此都建立自己的网站、“三微一端”和开发运用360度相机、VR、AV、H5等技术,展开传播技术的比拼竞赛。然而,有的为了抢占先机,赶时髦、应发展,率先建立以网站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简单拉郎配、急就章,营造“形象牌”,借助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发展自己,大篇幅转载、综合、摘编、归纳吸引民众眼球的作品,将传统媒体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媒介融合在形式上建立网站、开发客户端、制作二维码,但是在内容上处于刊、台、报与网、微信相对分离的状态,将新媒体作为一种门面来支撑,图的是争彩头,达到你有我也有的目的。有的即使刊发原创作品,也是传统媒体被淘汰下来的质量不好的文章,还不支付作者稿费。如此一来,作者撰写的好文章也不会直接先投给新媒体单位:一是没有稿费;二是如果投稿被新媒体刊发,再投给传统媒体就不会被其第二次用搞。所有这些,致使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缺乏原创性,传播的新闻信息产品除了新媒体单位自己采写的文章外,多数来源传统媒体的内容。当你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后浏览发现全国媒体单位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同终端捷足先登抢先传播的新闻产品,往往都是摘编、综合、转载、归纳传统媒体网络版过时的内容,几乎很少见到独家原创文章。近年来,虽然新旧媒体进入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基本上还未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采集、传播“两张皮”的怪圈。与点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相比,传统媒体具有其无法比拟的原创内容和质量优势,这也是传统媒体蓬勃发展的“生命与灵魂”。目前,全国多数新媒体单位刊发原创作品寥寥无几,况且还不支付稿费、不算个人学术成果,即使支付稿费也仅有100元左右,非常影响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基于此,微信公众号要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一方面采集刊发即时性文章,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新媒体编辑记者点鼠标、敲键盘,线上拼一拼、线下改一改,实现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立体传播,甚至达到新闻首创首发首播,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原来在广告市场占据的主导地位,如此一来新媒体单位就有大量资金来源支付原创作者的稿费,吸引更多作者投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改变以往晋升职称必须在传统媒体发表论文的顽症,为学术科研单位作者在新媒体单位投稿提供政策保障。
二、微信公众号数量繁多,传播资源形散且神散,有些内容产品多次重复传播、交叉重叠,必须整合微信公众号媒体资源,走集团化发展之路,解决内容传播同质化问题
新媒体时代,微信是交流互动空间,集休闲与娱乐、媒体与增值服务、交流与互动、答疑与解惑为一体的移动平台,微信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快阅读”“跳跃读”“视觉读”等特点,促使我们通过阅读浏览、沟通交流去寻找美的享受、心灵的洗涤。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号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自然有其特色,使得不少人成为微信阅读粉丝、爱好者。然而,有时在扫描二维码,点击关注后浏览发现,多家微信公众号同时传播同一事件,尽管标题不同,但是内容雷同,交叉重叠。更有甚者,有的同一个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内容既通过文字传播也通过图文、配音乐用歌曲传播,有的歌曲反复在不同文字中出现。也就是说,同一内容通过一家、多家载体制作和转发,特别影响网民的视觉和听觉。当前,全国从事舆论宣传的单位主体较多,各家单位基本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资源配置分散、传播渠道多、传播终端多元、端口交叉重叠等问题,非常影响舆论宣传整体层次和品质的提升。有的传媒集团开发不同的传播渠道,同一渠道载体中也有不同的传播终端,对同一新闻事件往往出现多家传播内容的同质化。2016年全国两会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运行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把多渠道采集的信息,通过云端把内容发布到报纸、网站、手机、平板、电视、两微、APP等媒介,实现全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基于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探索、局部突破,全面深化、深度融合,通过制度改革、采编流程再造、媒体组织重构,推动组织机构、传播体系、采编流程一体化,实现人员、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近年来,为改变媒体资源“小而全”“低而散”“内容重”的媒体格局,一些主流媒体为了摆脱受新媒体冲击可能导致纸质报刊名存实亡的困境,彼此拉开内部资源整合的大幕,纷纷建立一些规模较大的报刊集团,解决了部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低下、结构松散、管理粗放等问题。人民日报现已打造了一个集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的全媒体方阵,建立“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实现记者一次采集,终端多种生成,多种渠道向外发布的采编流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按照“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建立广播云采编系统,再造全台和61家广播电台、2300多名编辑记者行业协作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共享机制,实现了广播主要频率和央广网采编团队的深度整合,跨体制机制建立起全媒体内容创新中心。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以及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通过整合内部组织架构,调整采编流程,设立全媒体或融媒体机构,解决媒体资源传播同质化问题。
三、微信公众号即时推送的免费大餐有时还存在虚假、侵权、“标题党”等问题,可信度不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净化微信传播生态,在免费大餐中试行设置付费阅读原创作品等套餐
2017年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年检工作情况通报》显示,237家网站依法准予通过年检,责令8家网站限期整改,2家网站被注销许可。此后,为进一步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打击乱改标题、歪曲新闻原意等“标题党”行为,国家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处罚了存在突出问题的5家网站,并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制作制定了专门规范。
“标题党”“假新闻”,说白了就是新媒体单位在网络竞争中故意用较为夸张、耸动、“虚假”的文章标题以吸引网友眼球,增加点击率,扩大自己的受众面、影响力。而微信是新媒体的佼佼者,微信公众号是竞争的生力军。目前,大量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产品都是免费的,即使缴费也是比较低廉,只计算所产生的流量费。况且,现在家庭、单位、会议、餐厅、宾馆等不同场所都提供流量免费服务。微信又是一个强大的媒体平台,据腾讯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8.06亿的活跃用户可以在朋友圈、群聊和一对一聊天中发布并共享其他网站和应用程序的链接。每个用户都可以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和创造者,都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这就使得微信产品的审核和管理变得愈加困难,由此衍生出来一些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一旦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就会被网民转载传播,如有失实,就演变为假新闻。随着我国宽带网速越来越快,手机终端越来越强大,4G、5G的发展方兴未艾,微信公众号必将成为一个更大的舆论空间。一些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VR、AV、360度相机等新媒体技术,为微信推送抢时效,蹭热点,不注重查证,有可能对假新闻泛滥进行推波助澜,为网民制作一顿全视角、零距离、面对面的“假微信大餐”。据悉,微信在去年9月份处理了110万条有关非法有害信息的投诉,这些信息从色情作品到政治信息和欺诈。虽然我国互联网公司对新闻和用户发帖进行例行过滤,但是,微信在去年11月底的一份报告中称,到11月底为止,已经累计处理“谣言”链接数超过120万条,删除谣言文章20多万篇,处罚造谣传谣账号约10万个。
维护新闻真实性、净化网络生态,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微信只有做到有序发展,才能健康前行,推送的信息产品进而赢得网民的信任。针对个别新媒体错误信息较多,虚假信息真伪难辨,转载不实,用户更信任纸媒内容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强化移动互联网驱动引领作用,防范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可以预见,微信公众号即将步入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策略,有针对性地补足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使移动互联网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快车道。2016年北京破冰首次开启数字新闻系列职称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新媒体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微信开始时提供免费大餐如同饭店开业一样,开业优惠招揽顾客,后来开始逐步不打折扣。微信提供免费大餐,各个新媒体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转载、摘编、归纳传统媒体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详细注明稿件时间、来源和作者、单位,为用户提供可信度高的免费大餐。免费大餐不能天天有、年年送,天上不会掉馅饼。去年春节过后,微信就开始实行零钱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打开微信收取零星付费的大门。 据媒体介绍,有的知识类平台向付费读书转型,探索知识付费的可行性。不管你愿不愿意,未来想要获取微信公众号免费大餐恐怕不再容易,因为信息知识的传播复制成本较低,但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获取成本在逐渐提高。新媒体单位记者编辑也要独立生存,不能靠传统媒体养家,这是新媒体从业者的苦苦追求。有的积极探索点击微信公众号中的原创文章付费阅读之路,在发布系统后台设置微信公众号收费阅读选项,编辑页面将添加“付费阅读设置”,公众号作者可以决定免费阅读的部分内容,也可以决定付费阅读原创内容或网络没有传播的内容。当然,这种付费如同微信群抢红包一样,数额不多(开始5—10元钱左右)。据微信相关工作人员披露,付费阅读是未来扶持原创的重要功能,不过目前还没开始。也可能直接向用户做私人订制大餐,让用户愿意付出金钱,购买知识和经验。2017年1月17日消息,《2016知识青年报告》称,70%在线学习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在线学习付费,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26%。
参考文献:
[1]陆地,高菲.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麥尚文.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梁益畅.从两会报道看传统媒体谋变[J].北京:《中国记者》杂志,2015年第5期,第34-38页.
(作者简介:魏岳江,中共北京市委新媒体中心、首批数字新闻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