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当代艺术力量 弘扬云南艺术精神
2017-04-22
为了推动云南当代印学的健康发展,我刊开辟了“滇风艺苑·滇风印说”版块。陆续刊登云南名家的篆刻作品。猜中印文并对“印风”给予准确评价的热心读者,将得到篆刻家为您定制的作品。
如需个性化定制印章及砖雕作品,请与云南画报社联系。
电话:18669101693
陈伟华,字一书。省诗词学会会员。滇风诗社副会长,秘书长。《滇风艺苑》执行。省老书协会员,铁路局老年书协秘书长。
周克诚,字松风。省诗词学会会员。滇风诗社副会长。《滇风艺苑》执行。省老年书协会员。
心纯书雅,气格高远
王弘毅
陈鸿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二白堂主陈鸿翎老师的书法,继承着二王“精致雅逸”的特质,在云南书法界,独领风骚。陈鸿翎以二王体系为本体,又具有当代创新的妍美流畅的经典书风。“守静至虚画入其道,薄今厚古书出乎法”。陈鸿翎书之境界、趣味、笔法,直追宋元。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方面在于他广博的文化地基和绘画作为依托,另一方面,他通过理论探索发现了用笔的方法和规律。陈鸿翎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一直追寻“奇书有相,有法则变”的原则。领悟着自己书法的硬道理“大道无门,无为乃通”。记得沈尹默先生在他的《书法论》中写道:“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撅、押、钩、格、抵五字法。离开笔法和笔势去讲究笔意,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从结字整体上看来,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
陈鸿翎充分掌握各种毛笔的不同性能,极力操纵,因势利导。使中锋行笔,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强调笔法是书法全部形式因素中的第一要素,是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物质手段。他反复从笔法、笔势、笔意等各个方面探索传统书法的奥妙和规律。他认为书法必须先讲用笔。实际上是这样,不知道用笔,也就无从研究书法。首先用笔须有法度。笔法精通了,然后笔的运用才能自由。其次进而论笔势。形势已得,必须进步体会其神意,形神俱妙,才能尽笔墨的能事,故最后论笔意。故而,不懂得应用写字规律的人,就无法写好字;即便有些心得,写字时偶然与法度暗合,但仍不能称之为书法家。应该说腕力的张弛,是笔力的重要支撑。陈鸿翎在他的书法中,“妍美”使得筋和骨都内撅在他流畅的用笔当中。尤其他的书法娟秀文雅的气格,奇妙的蕴藏在行笔的风神爽朗之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绵中藏针”书卷气审美精神,一览无余的彰显他书法的正大气象。当然,以碑学的大刀阔斧来研判,自然,陈鸿翎的书法“妍美”有余,笔力略显不足。从书法目标风格形态的选择角度来看,对于笔力的需要或适应性,也是具体的和有差别的。有些风格目标形态需要较强的笔力,而有的则需要较弱的笔力,就像搞一个建筑,大而重的建筑需要的结构支撑力就要大些,而有的较轻的建筑需要的结构支撑力就小些。只要笔力对目标结构的支撑能够满足就行,也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笔力与书法风格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有可能是因笔力不足,才选择这种弱适应的风格。也可能要倒过来,由于认定或喜爱弱笔力的书法风格,而以相应的笔力相匹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笔力与风格相适应,就是成功。因而不能一味按个标准去评价书家的得失。
“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今天些书家“守邪追新”很多,最后走进了断路和绝路。而且,一个国家衰败的时候,书法必然呈现破败之象;反之,一个国家振兴或大国崛起之时,书法必定是正大气象。没有文化的书法仅仅是技法的展现。那种仅仅张扬个性的奇思怪想的所谓反美学书法,同样违背了书法的文化精神。
继之传统,呼之当代。如今云南书法进入了一个蜕变与整饬的变革时期,文化书法的方向,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在我看来,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经典书法,表达了中国书法精神中极为精致的文化品位,是形式和内容的协调完美,应该成为当代书法的主流。可以说,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也是学者们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集合。因此,提倡书法的“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大美,书法。中国书法是东方文化之梦的至高境界,她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让我们云南书家,用自己的笔去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吧。这也是介绍陈鸿翎的目的。
向经典致敬李广平李广平(1916-1967),学名李家璟,后以字“广平”名世。乃李鸿章曾孙,云贵总督李经羲侄孙,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是他的曾祖父,祖父是李经述,云贵总督李经羲是他的叔祖。他的生父是李国熊,而继父李国杰(无子,由李广平承嗣)是李鸿章的长孙。是赵朴初表弟。人称“侯爷”或“末世王孙”,因祖籍合肥,又称“淮南公子”。
广博秀雅气 平淡清贤风
海瑞
李广平幼年时既承庭训家中又延师教读,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佛学上均有很深造诣。年仅19岁就受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义务担任书画鉴定。北平燕京大学慕名请他当课座教授。吟诗填词、书法绘画、鉴定字画都均擅长。但李广平自谓一生下功夫最深的不是诗词书画,而是京戏,与四大名旦皆有来往,广结艺缘。1946年卢汉先生重组云南省国民政府时来滇,任卢汉先生秘书,书法学王羲之、赵孟頫,尤以学赵深得其中三昧,字体圆润秀雅。先后在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任教。是云南知名书画家杨修品、孙源、吴丽丽的老师。
此幅《梅花图;画于1955年,为云南考古学家孙太初所画。简淡清雅又是浓墨重彩,言简意赅,气格直追宋元。典型的中国现代文人书画的代表之作。作品由易心书屋堂主李永新收藏。
大家引荐
祝三的作品更多强调体会,注重对自然的内在体验。从阎甫小青绿山水的滋润到云南山水的包孕,李德华大胆突破了原有山水绘画的构成方式,创造性地展示出繁茂、自然的云南山水。
李德华:号祝三,1954年生于昆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画院特聘画家,本次展览展出的百幅山水精品均为李德华近30年来悉心创作。李德华师从云南著名山水画家阎甫。
家住白云上,天天鸟雀陪。
门前花不败,身后野鸡肥。
白云深处有人家
暮色苍茫峰点翠,取来青绿染红霞。
几杯茗醉源头露,滋润春城百姓家。
白邑晓色
熊华君,生于1950年12月,斋号,蜀云轩,花语堂,抱月楼,中国美协会员,自幼酷爱书画,先后受教于苏葆桢、白雪石、冯大中等诸位先生。从艺四十余年,工山水,花鸟,工笔虎,书法,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外大展,并多次和被收藏。1997年工笔虎[月下双雄]获文化部举办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国画展优秀奖,2002年山水画[江山清晓]入选中国美协举办全国中国画大展。
山,远远依风入蜀来,飞流瀑,声脆洗尘埃。
人,洒洒骑云揽月未,摘新桂,风景破情开。
《十六字令山峡图》华墨
大家引荐
熊华君的山水画里流淌着一股独特的巴蜀韵味,从他挥洒而出的群山万壑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壮阔的胸襟,正是有了这种意在笔先、情与境合的抒寫,才造就了熊华君山水画的大气势,也由此为云岭巴山增添了非凡的气度。
俗水艳山风不透,
清心淡露水涤风。
披银挂玉松竹贵,
老墨秋毫更见红。
《七绝霜雕曲径采》一行
笔下奇峰立,原来玉露居。
风甜兰欲雅,水冽月含虚。
引鹤依松醉,呼鹰唤日出。
禅心平路险,异趣弄雾衢。
《五律秋山红树》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