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少儿图书馆为残疾儿童服务策略研究
2017-04-22张柯
张柯
[摘 要]阐述和总结了少儿图书馆向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针对残疾儿童阅读服务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少儿图书馆;残疾儿童;无障碍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1-0071-04
近年来,公共少儿图书馆为吸引残疾儿童走进图书馆,付出了一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全国很多地区的公共少儿图书馆在服务残疾儿童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大,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单一,服务内容表层化,服务深度、广度仍有待拓展。与此同时,相关文献研究明显偏少,理论研究浅薄,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总结公共少儿图书馆在服务残疾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其成因,并提出对策,是促进残疾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实现少儿图书馆全面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服务残疾儿童是公共少儿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1.1 为残疾儿童提供特色服务是公共少儿图书馆的天职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图联(IFLA)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庄严昭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1]国际图联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也指出:“所有公共图书馆服务都应尽可能地为残疾人和困在家中的读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提供便利。”[2]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要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3]。由此看来,公平、公正地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服务是公共少儿图书馆的天职,它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残疾儿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树立信心,适应社会。
1.2 为残疾儿童提供特色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的“木桶效应”理论阐述:一个木桶,要装入最多的水,就要求所有的木板处于同样的高度,才能保持水面最高、达到平衡。只有把人力、精力、财力、物力集中用于修补破损或更新最短的木板上,才能整体提高装水容量。如果把“和谐社会”看作一个木桶,那么“残疾儿童”就是那块“短板”,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困难弱势的社会群体。只有充分保障这块“短板”的文化权益,满足残疾儿童的阅读需求、提高残疾儿童的文化素养,才能逐步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提高全民素质,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总体目标。
因此,公共少儿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真正做到现代图书馆“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的服务宗旨,以服务残疾儿童为己任,对他们实施知识援助,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把少儿图书馆建设成为残疾儿童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为残疾儿童提供特色服务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不仅要对残疾儿童提供经济援助的“鱼”,更应该给予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的“渔”。这是因为残疾儿童之所以处于弱势,其中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其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为此,公共少儿图书馆理应担负起为残疾儿童提供“渔”的重任,为他们创造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阅读教育活动,使阅读成为残疾儿童的隐形翅膀,让书籍带给他们梦想飞翔的力量。
2 公共少儿图书馆为残疾儿童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开通,我国残疾人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针对残疾儿童开展的阅读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服务壁垒。
首先,公共少儿图书馆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宣传推广不广泛、不深入。残疾儿童因身体原因、心理障碍、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常常抱有“图书馆与我无关”这样的认知,而图书馆并没有借助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残疾儿童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造成残疾儿童到馆率低的现状。
其次,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不专业。一方面,多数公共少儿图书馆缺乏具有盲文知识、手语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相关技能的馆员,无法针对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提供更专业的特殊服务。
再次,服务表层化。由于公共少儿图书馆没有开展足够的读者需求调查研究,不了解残疾儿童的真正需求,只是从图书馆的角度提供自认为必要的服务,所以在具体的服务中就出现了馆藏资源、阅读活动与读者需求的脱节。主要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合理、形式单一,只是“面子工程”。例如,公共少儿图书馆的特殊馆藏种类单一、内容匮乏,数字资源馆藏建设严重滞后。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服务不够均衡,大多针对视障儿童,而极少设立听障儿童、智障儿童阅览室。残疾儿童阅读推广活动非常态化,主题陈旧,没有打响活动品牌,不利于调动残疾儿童的阅读兴趣。
3 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具體措施
残疾儿童有的行动不便,不方便直接到少儿图书馆来阅读;有的自卑、怯弱,害怕与社会沟通,这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为其服务手段的独特性。因此,少儿图书馆应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其打造个性化服务。
3.1 为残疾儿童打造无障碍环境
少儿图书馆要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设施,创设适合于残疾儿童阅读的环境与条件,努力确保在细微之处充分体现少儿图书馆的人文关怀精神,使残疾儿童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
首先,要做到入馆无障碍。公共少儿图书馆周边的人行道上要设有凸凹纹引导的盲道,并保障盲道的畅通;在入口处设计平坦、摩擦力较大的轮椅坡道,装置自动感应门或低矮按钮控制门,安检门禁可供轮椅或其他助行设备通行,残障通道做到室内外“无缝连接”,真正实现无障碍通行[4]72。
其次,要做到馆内无障碍。各楼层提供含语音、字幕、点字等不同格式提示的导引信息、楼层平面图、往电梯路径指示图、往无障碍卫生间指示标志等;馆内各楼梯踏面、踢面用不同颜色作区别,各阅览室入口铺设斜坡通道,确保书架间的通道达到轮椅行进与回转的适用宽度;电梯设残疾儿童触手可及的有点字标志和合成语音功能的按钮,采用语音播报系统提示电梯到达层数、运行方向等信息。还书处、存包处、阅览桌等都应最大化地方便残疾儿童,做到高度可调。每个楼层还应为残疾儿童设置专用卫生间、洗手盆等[4]72。
再次,要配备无障碍辅助阅读器。公共少儿图书馆应利用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帮助残疾儿童减少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例如,为视障儿童配置字体放大器、超大屏幕、盲文点读机、盲文语音软件、明盲文转换软件、盲文键盘等;为聋哑儿童添置语音发音器、手语字幕电影等。
3.2 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馆藏”
3.2.1 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文献资源”。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为了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需要,少儿图书馆应主动调查分析残疾儿童阅读需求,加强多载体文献资源建设。例如:为视障儿童提供盲文读物、大字书、有声资料、语音书、触摸书等文献资源,让他们不仅可以“读”盲文书籍,还可以听有声读物,真正实现“无障碍阅读”。为听障儿童提供聋人读物、手语书等;同时还要注意采购娱乐、康复、励志等方面的书籍及电子资源等,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残疾儿童获取知识的信息中心,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3.2.2 为残疾儿童提供“无障碍数字资源”。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字阅读已成为引领阅读新风尚的重要载体。2011年,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设的“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该网站秉承信息无障碍理念,对所有书籍都进行了“无障碍”在线阅读处理,并新增“少儿天地”,专为残疾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各级公共少儿图书馆应吸取该数字图书馆的先进经验,为残疾儿童购置电子图书、有声读物、无障碍影像视频、无障碍电影等数字资源,并整合成个性化、全方位的无障碍数字阅读平台。该平台应力求板块、内容简洁,导航机制完善,操作简便,能够实现辅助软件技术,如读屏软件对网页内容的无障碍解析、读取。页面设计减少或不使用图片、图形、Flash、表格等妨碍辅助软件工作的元素。提供网站浏览无障碍辅助工具条和改变字体大小、背景光等设置的自定义工具条。使用音频和视频内容时,加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帮助听障儿童了解音视频内容[4]73。与此同时,还要对残疾儿童进行培训,消除残疾儿童使用网络的技术障碍。
3.3 为残疾儿童开展“无障碍阅读活动”
3.3.1 活用“阅读疗法”,打开残疾儿童心结。残疾儿童普遍存在着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悲观消极等心理特点。要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儿图书馆馆员要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治疗等相关知识,用心去发现、去倾听残疾儿童的心声。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对这些残疾儿童进行专门的帮扶和沟通。
除此之外,还可以创建“残疾儿童心理服务站”,开展“阅读疗法”服务。“阅读疗法”是馆员根据儿童心理症结,向他们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使他们通过独立阅读或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阅读,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阅读疗法”具有灵活性、随意性及暗示性等特点,易于被残疾儿童接受,起着父母、老师、心理医生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残疾儿童会逐渐建立起平和健康的心态,松弛情绪,增强自信[5]。在选择绘本环节当中,不仅要符合治疗对象的认知水平,还应当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问题选择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读本,例如选择正确面对身心失能者和自我认同的绘本,如绘本《有个性的羊》《没有耳朵的兔子》等。
3.3.2 巧用“品牌活动”,调动残疾儿童阅读积极性。目前,残疾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比较零散,随意性较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长效机制。而在这个品牌制胜的年代,公共少儿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活动的成效,必须开创出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战略吸引残疾儿童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首先,要定期组织适合残疾儿童参加的故事会、征文竞赛、手工制作、儿童剧表演、读书交流会等。定期组织视障儿童、听障儿童观看无障碍电影,通过增加旁白、配备字幕让视障儿童借助听觉来“看”电影,让听障儿童借助字幕来“听”电影。为视障儿童开展面对面朗读服务。举办各类技能学习班,如计算机等,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他们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其次,要大力开展亲子讲座,改变家长传统观念,传授残疾儿童阅读方法。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目前,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家长对孩子阅读教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转变家长的错误思想观念,才能提高残疾儿童的阅读普及率。另一方面,残疾儿童普遍缺乏阅读技巧,造成阅读效率低、阅读成效差的现状。因此,公共少儿图书馆可邀请少年儿童教育专家、知名阅读推广人等定期举办亲子讲座,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向残疾儿童传授阅读方法。
3.3.3 善用“图书流动站”,拓展残疾儿童阅读阵地。残疾儿童出行多有不便,为此,我们要打破物理界限,把服务由馆内延伸到馆外,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使他们真正平等享受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的图书流动站、流动图书车已成为延伸服务的重要途径。少儿图书馆应在聋哑学校、培智学校、社会福利院等地方设立流动送书点,坚持残疾儿童在哪儿,就将图书流动车开到哪儿的服务方针,免费定期送书上门;并开展集体外借服务,形成完整的图书流动点建设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残疾儿童的课外阅读条件。在送书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各流动借阅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在各借阅点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定期开展新书导读、专题读书读报和读书交流、知识竞赛、征文评奖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邮寄外借服务。这种延伸服务不仅改变了公共少儿图书馆守株待兔式的残疾儿童服务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少儿图书馆在残疾儿童心中的社会影响力。
4 结 语
我国公共少儿图书馆针对残疾儿童的“无障碍服务”起步较晚,服务壁垒日益凸显。为此,公共少儿图书馆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推进服务深度,使少年儿童图书馆真正成为为残疾儿童服务的阵地,成为残疾儿童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周 旖,于 沛.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与社会角色——对《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年版、1972年版和1994年版的分析[J].圖书馆论坛,2014(5):1—7.
[2]何 芳.弱势群体呼唤图书馆特殊服务[J].图书馆界,2006(4):69—71.
[3]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40.htm.
[4]刘 源.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无障碍服务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5):72—74.
[5]郭丽娜.少儿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新举措——构建“留守儿童”阅读阵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