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百姓生活中的地方文化基因

2017-04-22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钟楼常州市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

一、背景介绍

(一)新闸人关于萝卜干的乡土情怀

新闸镇位于常州市西北部,区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6万,其中户籍人口1.8万人。新闸镇拆村建居前,新闸农民的生活以农耕为主,除了种植水稻、麦子等农作物,以大面积种植萝卜为主。新闸镇拥有6000亩地用以种植红萝卜,种植农户约占新闸农民总数的75%。新闸萝卜以水分足和香甜脆的口感而闻名,家家户户手工腌制的萝卜干是常州著名的土特产。“常州萝卜干”闻名遐迩,成了联系新闸外部世界的情感纽带。而新闸的世代农民都会因此持有一种特别的乡土情结,对新闸怀有挥之不去的深沉眷恋。

(二)保护母亲河背后的文化诉求

就像新闸人对新闸萝卜干的感情那样,常州百姓对古运河的感情,就像那东流的河水千年不变。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穿越古城常州,它是全国第一条“文明样板航道”,作为推动常州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曾经孕育了常州纺织业、常州梳篦厂、常州酒厂等民族工业。五星街道所辖的三堡街位于运河老城区西段,过去的老厂房依然保留,和沿河的老式民居、老式的职工宿合并存着,整条街显现一股怀旧的年代气息。2009年,常州市国资委工贸集团董事长杨黎明重新打造三堡街上原常州市第五毛纺织厂(早期是常州恒源畅厂),创立了“运河五号”创意创业街区。这个占地面积三万六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万两千平方米的创意街区,厂区内房屋是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少部分房屋已经属于市级文保建筑。杨黎明结合古运河申遗、古运河石龙嘴传统风貌区改造,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更好地诠释“运河孕育工业文明、创意开拓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目标。

二、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梳理钟楼的地方文化

借助钟楼区委、区政府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规划,由钟楼区教育文体局组织协调,钟楼区文化馆、七个街道社区从2009年起作了较长时间的调研。从三个方面对地方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第一类是文化遗产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包括古建筑、牌匾、墓等;非物质遗产包括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戏曲方言等。第二类是文化欣赏类。文化欣赏类包括演艺文化和大众文化。演艺文化包括专业院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书画院等;大众文化包括社区文化、民间组织等。第三类是文化产业类,包括了旅游文化、商贸文化、创意文化、影视文化,如动漫、传媒、广告、印刷等。

经过整理,钟楼区文化馆确定了一批区级文化保护名录,包括乱针绣、跷、豆炙饼、芝麻糖4项制作技艺;确定了常州乱针绣、素火腿、大麻糕等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5项;确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7个。此外,还有瞿秋白故居、季子亭、唐荆川墓、明城墙等地处钟楼区的文物古迹。

(二)开发研制地方文化课程

经过对钟楼区文化馆和七个街道的前期调研、梳理,走访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听取社区居民、村民的课程需求,我们决定开发研制地方文化课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将钟楼区地方文化资源分成四大类,即“历史名人”“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现代产业文化”,由钟楼区培训学院和钟楼区文化馆负责,组织人员集中力量编写一批读本;第二步,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街道文化科负责,按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高、在街道和地方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化项目归类,研制汇编街道地方文化特色课程;第三步,钟楼区社区培训学院和七个街道共同开发特色文化课程,如“常州三宝”“常州三杰”等,形成“4+7+X”地方文化课程体系。

(三)招募讲师团和志愿者

为了尽快将课程推出,钟楼社区培训学院在各个街道寻访讲师,招募志愿者。将地方文化课程的主体思路向常州开放大学、常州市地方民俗文化协会、常州市教育局作了汇报和交流,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常州开放大学帮助招募讲师和志愿者,并积极帮助组织课程,列出地方文化课程清单供选用和配送。常州市著名书画家季全保老师、常州市开放大学董农美老师等长期在各社区和老百姓中讲老常州的故事,此项工作也得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常州地方文化研究者的热情回应。同时,也得到了一大批地方文化社团的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传人的积极响应。他们中有常州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的传人狄静,现代创意产业“运河五号”的总裁杨黎明,做虎头鞋等的民间巧手、用常州方言传播民间故事的老艺人也积极参与其中。课程很快就在各个街道推出。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每一个讲师就是一门课程,他们的加人,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因为讲课生动、接地气,这些讲师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四)地方文化课程的现在进行时

2011年4月,钟楼社区培训学院打造的包括“钟楼地方文化课程”在内的“钟楼终身学习在线”正式面向钟楼区社区居民。在线平台现有注册用户2.7万,学员在线学习超过18万课时。钟楼区社区居民可以免费学习,他们还主动上传了许多反映地方文化的视频、图片、链接以及文字资料。

据统计,钟楼区社区培训学院每年对社区居民平均开课次数达216次。已推出的《老常州市井风俗》手绘读本已经成为一大系列,其中《海纳百川》《百年老店》《名人佳话》《古迹遗风》《飘香名点》《街巷杂谈》等读本配合各类主题活动宣传,免费向全区居民发放3万多册。

245个学习型组织、285个文体团队全面走进了地方文化课程体系中。钟楼区社区培训学院、钟楼区文化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讲堂已经无法满足课程运作流量,根据课程实施需要,“三个一批”应运而生。即开设一批讲堂,培育一批沙龙,推出一批活动。老百姓的院落、社区活动室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梳篦沙龙”“名点制作沙龙”“钟楼老桥鉴赏”“搜集老票证”,新闸“荷花节”,西林街道的“锡剧艺术节”,南大街街道的“十大名点美食节”在民间开展得热火朝天。

在原有课程框架下,每个街道不约而同地在寻找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产业创新的内在关联。如五星街道在做足地方传统“运河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一区一校一厂一店一居一址”的课程构架,“一区”:指的是“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通过街区的不断充实升级,打造新型创意产业,扩大就业需求。“一校”:在新建的平冈小学建设首个“运河与五星”地方文化主题教育区,通过开设历史人文展馆,设置传统农具收藏、五星历史变更影像资料及五星工业原貌沙盘景观,让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在一流的教學环境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一厂”:把已迁新址的常州古运河石龙嘴酒厂设为教学参观基地,亲身体验运河水黄酒的渊源,感受传统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历史变迁。“一店”:借助塘桥老哥餐饮店打造常州地区有影响的“常州系列”餐饮文化。“一居”:依托三堡街社区保护母亲河协会的发展壮大,更好地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争取更多力量参与运河治理。“一址”:积极做好新岗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居民参观学习常州历史文化。

专家点评:

钟楼历史文化是钟楼人精神血脉中无法改变且不可替代的基因,既有新闸人关于萝卜干的乡土情怀,也有保护母亲河背后的文化诉求。钟楼区社区教育工作着眼地方文化命题,通过梳理钟楼的地方文化、开发研制地方文化课程、招募讲师团和志愿者等活动,打造“基于钟楼区地方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使老百姓在社区教育中产生文化认同,找到地域情感归属,从根本上为提高百姓生活品质,为促进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点评人:马良生(研究员,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钟楼常州市常州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小学教师作品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中考有约
借助数轴易解题
会跑步的钟楼
钟楼
钟楼的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