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C元素
2017-04-22刘小勇
刘小勇
透过一个海外设计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江淮汽车国际化之路的清晰轨迹。
2016年11月5日,日本东京新宿凯悦酒店。JAC日本设计中心成立10周年庆典进行得简单而浓重,没有盛大的排场,但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出席庆典的不仅有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社长伊原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代表,而且有董事长安进、总经理项兴初、副总经理严刚和副总经济师李建华等江淮汽车的豪华领导团队。
给一个小小的设计中心庆生,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
设计不是小事
2016年11月4日,东京高元寺。冬日的阳光打在一栋不起眼的楼房上,在三楼一套面积150多平米的办公室里,不同肤色的人坐在电脑前忙碌着,来访的记者团像做安全检查一般,眼睛和镜头扫过每一个角落。在会议室桌上,记者发现了一个WIFI密码提示牌:I love JAC。
这就是JAC日本设计中心。作为最晚被批准上轿车项目的自主品牌企业,江淮却最早在国外建立了研发机构。2005年,江淮在意大利都灵设立了第一家海外设计中心,一年后的2006年11月5日,江淮又在日本设立了第二家独立设计中心。
也许很少有中国人知道,在偌大的东京都,有这样一个属于中国的设计中心孤单地存在着。但对它所奉献的作品,中国汽车用户并不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江淮新骏铃和瑞风S3。新骏铃于2015年11月上市,是骏铃品牌全新推出的重磅级产品,其中由江淮日本设计中心完成的全新轿车化外观,让其具有了更清晰的品牌识别度,而其精致的内饰设计在体现出全新骏铃智能科技化的同时又不失商用车务实的本质,在配置方面也全面向轿车看齐。2016年前三季度,新骏铃累计销售2.6万辆,一款车型就占到了江淮轻卡总销量的近20%。
2016年9月20日,江淮汽车第三代瑞风S3正式上市,其灵动霸气的前脸造型备受好评,上市首月销量就突破2万辆,稳坐中国小型SUV市场销量第一,被“中国车年度大选”评为年度爆款车型。这款车的造型设计创意同样出自于JAC日本设计中心。
此外,该中心还参与了高端轻卡帅铃、星锐内饰、高端微卡、和悦A20、瑞风S1内饰、新能源iEV5内饰、瑞风M6内饰、瑞风S7、瑞风A60前脸改型、江淮“宝瓶口”家族脸谱提升等十多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并完成了汽车A、B、C柱造型规律研究,完全具备了从概念草图设计、三维CAS数据制作到模型制作、动态虚拟渲染等完整的整车造型开发设计及管理能力。
在被记者问及汽车的颜值与质量的不同作用时,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给出了一个有趣的回答:“汽车产品不仅要引人入身,还要引人入胜。”言下之意是,要靠高颜值吸引人的注意力,还要靠高品质打动人的芳心。“我就是江淮最大的设计师。”安进半开玩笑的一句话,流露出他对设计工作的极端重视。
10年前,中国自主品牌正处于从简单模仿向请人设计转变的阶段,而意大利的乔治亚罗、宾尼法利纳等设计公司一时成为中国企业的首选。但江淮那时心里就很清楚,模仿和抄袭没有出路,委托别人做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率行业之先,下决心在意大利建了第一个设计中心。在谈到两家设计中心的侧重点时,安董介绍,意大利的规模更大,是全过程设计,而东京目前还侧重在商用车和前端创意概念阶段,以及后续的改款车型。两个设计中心都做造型设计,有时还互相PK一下,但东京的更贴近东方和中国。
安进坦言,建一个研发机构,其无形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都比建一个工厂大。现在江淮在海外建工厂比较谨慎,吸取了其他企业的教训,大都是对方建厂,江淮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等有了1万辆以上的规模后再加大投入。但是建海外设计中心,江淮从一开始就是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
C元素的魅力
作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东京是日产、三菱和五十铃等国际汽车巨头的所在地。这里有着全球先进的汽车设计理念、人才体系以及供应商资源,自然也成为江淮海外设计中心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接待记者团的尚先生是江淮日本设计中心专职的人事主管,其实就是专门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心挖人。他告诉记者:高水平的汽车设计人才太难找了!
10年来,JAC日本设计中心从当初的4人小团队,发展成一支来自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日本和中国等6个国家、拥有15名设计专家的国际化队伍,其中包括5名优秀的二维设计师和5名三维数字模型师,这些设计师曾经就职于雷诺、本田、丰田、日产、斯巴鲁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
那么,是何种力量把这些设计高手聚集到了江淮的门下呢?庆典结束后,几位设计师与记者进行了深度交流。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是設计的自由与被采纳的成就感吸引了他们。
Fred,法国人, 毕业于法国著名的设计学校斯特拉大学,拥有多年在雷诺、斯巴鲁的工作经验,2001年“911”事件后欧美经济不景气,他便来到东京寻找新的机会, 2009年加入JAC日本设计中心 , 现任中心首席设计师。他操着浓重法国味的英语告诉记者,在江淮是他设计生涯中最开心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超乎想象的挑战——不仅要做轿车,还要做商务车、客车,不仅要做内饰,还要做外观,而这样的机会是他在原来的大公司不可能遇到的。另一方面,相比欧美老牌汽车逐渐固化的设计基因,Fred觉得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品牌特性和设计语言(他称之为C元素,即中国元素),让自己能有更多作为。
Michael,非洲裔英国人,今年8月加入江淮,曾在雷诺工作11年,在印度塔塔工作3年,除了公开的简历,他还私下向记者透露,曾在奥地利参与过观致汽车设计,并参与过一汽红旗检阅车的设计项目。他说,原来在雷诺时是大团队一起工作,雷诺的DNA已经固化,没有多少自由设计的空间。塔塔虽然有一些设计的自由,但所设计的作品往往会因为经济问题延期或搁浅。而在江淮,他感觉能参与到构建产品DNA的层面,工作也更自由,作品更易投产。据悉,JAC东京设计中心完成的设计项目,百分之七八十都会投入生产。看到自己的作品迅速推向全世界,设计师们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Dua ,设计中心三维设计组长,美国人, 2013年入职,他觉得这样国际化团队的配置非常棒。他认为东京设计中心的目标不是为了迎合中国,而是为中国给出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每个人都从自己国家的文化中发现灵感,这允许我们拥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并非想要彼此融合,而是要从每种文化中提取最好的一面,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化,为江淮提供吸引全世界的方案。”比如他们为新骏铃设计了高端大气的外形,而在内饰的设计上,则完全体现出日本设计的精髓——人性化。“内饰的灵感从工具箱而来,体现驾驶室的空间,营造大空间的视觉感。设置了很多可以放置饭盒、茶杯的装置。”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获得了客户良好的口碑。
当然,追求更加自由的设计,也需要与消费者偏好之间找到平衡,用Fred的话来讲就是“创造也不能太冒险”。他举例说道,奔驰公司的smart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奔驰有太大的伤害,但对江淮则不行。言下之意是,江淮还伤不起,他们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能参与到企业产品DNA的构建、有更多不同的车型可以尝试、能够很快看到作品被推向市场,这些只有中国车企才能提供的机会,对胸怀梦想的设计师们充满了诱惑。而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又让全球汽车设计界惊喜地看到了C(China)元素的崛起。
不寻常的10年
透过一个海外设计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江淮汽车国际化之路的清晰轨迹。
“JAC日本设计中心成长的十年,是江淮汽车研发架构从直线职能向强矩阵演化的十年,是产品设计由逆向对标向正向开发变革的十年,也是研发成果从屈指可数到硕果累累的十年,更是江淮汽车稳健发展、全面进步的十年。”在庆典仪式上,安进董事长把日本设计中心与江淮集团的發展进行了有机的关联。总经理项兴初也认为,日本设计中心十年来的业绩,是江淮汽车实践“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也为江淮汽车从一家地方车企成长为国际化综合型车企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2年8月,江淮纳威司达公司挂牌,开启了江淮合资合作的新篇章;
2014年底,江淮汽车集团整体上市获批,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2016年4月,江淮和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此站到了互联网+时代电动车的风口;
2016年9月,江淮与大众签署合作备忘录,借新能源车的契机实现了与跨国汽车巨头的牵手。
近10年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江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一个偏安一隅、凭一己之力艰苦奋斗的地方企业,转变成为一个具备全球战略格局的新型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也明显增强。
2015年,江淮销售各类汽车58.79万辆,同比增长26.5%,创历史新高,今年预计实现销售6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30亿元,同比增幅仍保持在10%以上,其中新能源车增长95%以上,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整车出口稳居行业前三名。2016年前10个月,江淮以52万多辆的销量在全国汽车集团中排名第10位,也是前十强中唯一一家以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企业。
任凭中国汽车产业如何风起云涌,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先发优势的地方国企,江淮近十年的行业排名一直保持在10名以内,其后劲和持续竞争力一方面来自于50多年造车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深厚的制造文化,另一方面来自于其对自主研发的极端重视。多年来,江淮汽车坚持将年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投入,“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00亿元以上,超过之前40多年投入的总和。目前,江淮汽车已形成整车技术、核心动力总成和自动变速箱及软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验证和标定开发等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拥有整车碰撞试验、NVH试验、电子电气设计验证、整车环境及耐久试验等验证中心,培养起一支近5000人的研发团队,构筑了一个以总部技术中心为核心,以海外研发中心、产学研联合体、国内外合作伙伴、各事业部为强力支撑的五层次研发体系,实现了全球24小时高效、协同研发。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共拥有授权专利8082件,其中发明授权575件、实用新型5011件、外观设计2496件。
“江淮汽车会继续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壮大海外研发团队,整合全球资源,努力将产品推向中高端,从商乘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向先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转变,朝着百万辆级目标迈进。”对于江淮的未来,安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