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教师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2017-04-22谢红芳
谢红芳
在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学校结合自身特有的“和爱文化”,提炼出了一附学子“身心健康、乐学勤思、博识雅趣、实践创新、责任担当”五大核心素养。围绕这五大核心素养,我校又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提炼出了五大课程体系,其中数学作业设计是隶属于“科学与创新”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但相对忽视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反思我校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中的现状,大多老师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材配套练习,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与创造性,摈弃多年的形式单一、盲目重复、全体学生“一刀切”等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们意识到,这样的数学作业怎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作业兴趣,又怎能担当起培养具备五大核心素养的一附学子的重任?
而在国外,作业研究方面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美国学者库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英国对中小学生课程作业形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有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等四种类型,很受学生欢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认为,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不仅仅作为提高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途径之一,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发展自我、提升素养的重要过程。
因此,我们在“和爱”课程文化的引领下,指向一附学子五大核心素养,以儿童观为指导,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数学作业校本化的路径。
一、从“乏味”走向“趣味”——体验快乐
说到数学作业,学生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做题”。的确,传统的数学作业几乎都是单调的做题训练,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往往“味同嚼蜡”。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研究,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作业形式的基础上,着力研究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让儿童完成作业如同享受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传统“乏味”的数学作业多一些儿童关照,多一些“趣味”。为此,我们探索了游戏式、调研式和情境式等丰富的作业形式:
(一)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式作业即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寓涵于游戏中,使学生玩中有学,这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形式之一。比如,学生学习了一年级上册《分一分》后,我们布置学生把积木按照颜色、形状等多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再比如,二年级上册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布置学生与小伙伴或父母一起玩算“二十四”比赛等等。实践证明,游戏式作業不但让学生轻松地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式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数学作业中安排实践性作业,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是培养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作业形式。数学实践性作业可分为:操作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等实践作业。比如五年级学生学过“折线统计图”后,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近6个月的电费使用情况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提出家庭节省电费支出的建设性建议;六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布置学生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长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纸盒,再让学生画出设计展开图并计算盒子容积;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学生给家里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设计防尘布罩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式作业远比静态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三)情境式作业
把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设计成一系列的数学情境主题实践活动,可以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题目充满趣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探索欲望。
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等题目变化丰富、具有一定难度,容易让学生心生烦躁而致放弃,而将这一类作业巧妙置于“中秋”这一主题情境之中,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自然兴趣盎然,积极探究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乐学勤思等核心素养(见图1)。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激发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传统数学作业中,往往提供给学生练习的问题大多是封闭的、定型化的,这样的作业严重束缚思维、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作为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的封闭性,创新作业形式,积极发挥数学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一)开放性数学题
开放性数学题包括条件和问题的开放、解题策略、思路的开放和解答结果的开放。比如,六年级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教学后,我们布置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剩下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道题需要讨论在顶点处、棱上和面上挖三种不同情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及其变化的知识。不难看出,开放的数学题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充分激发起学习潜能,促进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的发展。
(二)学科整合型作业
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说:“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既要有学科核心素养,更要有跨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往往容易局限于自己的学科,结合我校学科跨界校本教研,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中适当、适时地融入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质量会大大提高。
高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写数学小论文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低年级,针对以往学生完成暑假作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布置学生在暑期结束前把自己完成的口算、笔算、实践性作业等装订成作业集,并自己设计封面、给作业集命名,开学后组织暑期作业展览。这种做法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每位学生的作业书写都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封面设计、作业集命名各不相同、精彩纷呈;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业集时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作业集爱不释手(见图2)。
从以上三个作业封面中可以看出:仅仅对以往的暑假作业略做了一下“包装”,学生在完成暑假作业的过程就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成了一个创造精美作品的过程。不得不说这是暑假作业的一次“华丽转身”,而要实现更多的作业“华丽转身”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作为数学教师,建立全面的育人观和大学科观,适当合理地发挥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数学作业布置中的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收获“锦上添花”的奇特效果!
三、从“被动”走向“主动”——唤醒自我
(一)作业“自助餐”
备受诟病的“一刀切”的数学作业模式的弊端是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后来出现的“分层作业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智力水平布置相应的作业,虽然克服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但因为学生依然完成的是老师指定的作业,可能会抑制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作业的局面。我们从餐饮业中“自助餐”这一餐饮模式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布置作业时除了基础性必做数学作业外,将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设计成“自助餐”式的自选作业,把选择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以下是我们的寒暑假作业设计(见图3)。
(二)学生布置作业
在高年级,我们有每天一道思考题的教学传统,时间长了我们发现中下等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何不将这项作业的布置权力交给学生?于是我们安排全班学生轮流出题。主动性的力量真是神奇:每一位出题者都绞尽脑汁出巧题、难题,自己研究透彻后才自信满满地布置,而其他学生做题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我们索性组织由学生讲题、辩题的每日思考题讲坛,真正实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自我反思作业
有这样一种现象普遍存在:那就是学生原先错过的题目常常一错再错,让老师、家长都很头疼。这种现象为什么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对错题的订正带有一定的依赖性、应付性和盲目性,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并举一反三;二是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几乎从不停下“脚步”花点时间来思考错题。所以笔者组织学生整理错题集,并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原因分析、思考。通过实践发现:错题集成为了学生最宝贵的学习资源之一,不但学生错题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还帮助学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提高了學生的元认知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的三种作业布置形式不仅成功地将“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指向一附学子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有利于实现新课标里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培养目标。
四、从“冷漠”走向“温情”——彰显关怀
数学作业的呈现形式相对语文学科来说,具有简洁、抽象、概括的特点,缺少生动性、形象性,给学生以“冷漠”的印象。如何让“冷漠”的数学也有些许“温情”呢?我们灵机一动:如果将激励性原则运用到作业设计中去,在作业中恰当设计引导性、激励性语言,一定能出触及学生柔软的心灵、唤起学生极大的思维热情。以下就是我们作业设计中的几句话(见图4)。
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读着这样的话完成作业,就仿佛看到了老师那鼓励、期待的眼神,心里该是多么的温暖!虽然只是在作业中插入了简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几句话使学生做作业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业积极性、主动性、正确率自然有了较大的提高,让原本“冷漠”的数学作业多了些许“温情”。这样的作业设计,不正彰显着可贵的人文关怀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是啊!作业,也是学生成长的见证,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确应当用心设计好作业这份“礼物”,引导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美美地做好作业、轻松地学好数学,享受收到礼物般的惊喜与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