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兹曼: 不只做生产企业
2017-04-22岳伟
岳伟
以新能源汽车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已成为大众汽车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自大众汽车在北美遭遇“排放门”之后,该公司便致力于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广州车展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打造全新移动出行服务,携手强大的合作伙伴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大众汽车与首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发力快速增长的汽车共享领域;同时通过与滴滴出行的战略合作,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网络约车服务。那么作为全球转型的重要方向,大众又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出行市场?又有哪些具体措施呢?本刊在广州车展期间,就上述问题专访了大众(中国)CEO海兹曼教授。
汽车观察:您刚才提到分时租赁、二手车、网络约车,乃至电动车规划,我个人也很关注。虽然中国新能源车在不断发展,但出现骗补现象,同比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到2025年没有补贴,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车怎么跟传统市场竞争?
海兹曼教授:目前,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价格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政府的介入特别是补贴尤其重要。但我们仍然对于新能源车发展态势保有乐观态度。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规模经济效应将会逐渐体现出来,新能源车的价格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价格差距将越来越小。
从技术角度来说,电池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其实,纯电动车成本大半在电池上面,现在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此,纯电动车、新能源车由于电池成本下滑态势,价格也将逐步降低。
此外,传统内燃机车的价格也可能逐渐攀升。比如说,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国六”标准出台后,可能会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成本增加,从而拉高传统内燃机车的价格。
总之,由于上述因素,新能源车的价格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价格鸿沟将逐渐缩小,并有可能迎来拐点。而且,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比如在北京对传统内燃机汽车限号限行的背景下,消费者也可能越来越多地倾向新能源车。
汽车观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众汽车是后来者,市场份额很少,需要怎样实现跟传统内燃机汽车相匹配的市场地位?
海兹曼教授: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增长比较快,但市场基数相对比较小。通过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品牌与多年科研力量的积淀,我们可以在未来推出全产品线的纯电动车型,从而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正因如此,我們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40万辆,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50万辆。
而且,与江淮合作会进一步支持未来新能源车的产能布局,而与首汽集团的合作,与滴滴出行在网约车领域的合作,这些都会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同时从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我认为今后的新能源车增长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这一领域,更大的是对于新能源车队的需求增长,比如公司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的新能源车,以及在分时租赁、网络约车领域所创造出来的机会将会更多。
汽车观察:大众汽车为什么选择和江淮合作?对比2020年和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售目标,2025年比2020年多110万辆,是不是因为电动车工厂到那时即将投入量产?那么大众汽车和江淮合资生产的电动车,价位上是不是比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的产品更有优势?此外,与江淮合资的牌照是怎么实现的呢?
海兹曼教授:我们与江淮的合作目前正在细化可行性,正在按照所约定的结点推进合作项目,一切都符合我们的预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希望电动车的生产能在2018年之后逐步展开。
我们与江淮即将建立的合资企业主攻方向是经济型纯电动车。这不仅仅是定价策略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目标市场将会锁定在一个非常清晰的细分市场,围绕其推出经济型的纯电动车。
牌照方面,大众汽车与江淮的合作方向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当然,如果涉及到需要审批的具体内容我们也会报备相关部门。
汽车观察:与江淮合作的电动车产品是大众品牌吗?
海兹曼教授:未来的电动车产品将不会采用大众品牌。
汽车观察:谈到大众汽车集团向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大众汽车在中国移动服务业务占比会有一个怎样的规划。跟首汽集团、滴滴出行达成的合作,会有多少比例的车型落在电动汽车方面?
海兹曼教授:在移动出行方面,特别是在未来的业务占比上,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移动出行本身的业务贡献将不断地攀升。
与滴滴出行和首汽集团的合作中,我们毫无疑问将会大面积使用新能源车。除了新能源车的广泛运用之外,我们将会在移动出行领域,与合作伙伴探讨更多的合作。
汽车观察:这些合作会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合作各方,如滴滴出行、首汽、大众汽车将分别是怎样的角色?
海兹曼教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将逐步细化合作的具体模式。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大众汽车在这些合作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会仅仅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的角色,我们并不只是提供车辆,我们要实现的是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汽车观察:关于集团的战略转型,怎样的结果可以认为是转型成功呢?
海兹曼教授:目前我们并未设立一个具体目标,比如说销售指标,来确认完成这一转变。但是毫无疑问移动出行服务今后的业务贡献比重可以作为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