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念背后的行进
——从“二拍”看晚明士风

2017-04-22钱文娟北方民族大学银川750021

名作欣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士人秀才爱情

⊙钱文娟[北方民族大学, 银川 750021]

欲念背后的行进

——从“二拍”看晚明士风

⊙钱文娟
[北方民族大学, 银川 750021]

凌濛初的文学思想受李贽的影响,“二拍”所展现的士人形形色色,贪欲享乐,贿赂枉法,乘人之危等充满了各种欲望;但凌濛初又是一个传统的士人,科举失利才著书泄愤。所以,他笔下的士人骨子深处还是遵循着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进取、执着、敏锐。“二拍”通过对他们经历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士人的进步思想。

“二拍” 商业观念 理想爱情 进取精神

一、士人的早期商业观念

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手工工商业的大力发展,使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加上白银的广泛流通,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商业为中心的繁华城市逐渐增多,如苏州的盛泽镇,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在其市场上买到。商人急剧增加,活动也十分活跃。据记载正德末嘉靖初,“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捷,起落不常”。“至嘉靖末隆庆初,“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到万历时,“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这说明经商已成风气,且商人生活富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商人对时代生活的深远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的士人更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气息。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主人公文若虚出场时,作者便这样描述他:“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琴棋书画,吹弹歌舞,件件粗通。”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书生。他因看着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百倍,便又寻思着做些生意。他做的第一件生意,是很高雅的,极符合他的书生身份——卖扇子。稍好点的扇子,求名人题字题画;一般的,自己学名家题字题画。尽管后来因为北京的雨湿天气,值钱的全坏了,只赚了个盘费,但从文若虚仿名家题字题画看来,他是相当有商业头脑的。这也和当时的世风有关,奢靡的生活需要有大量为此服务的行业。而附庸风雅的商贾大贵,最喜欢收藏古董、书画、诗文了。吴中著名的画家文征明曾选晋、唐、宋、元及明朝的大家书法汇刻的《停云馆帖》,就在当时的书肆商店中流行。

文中对文若虚在吉零国卖“洞庭红”的描写,更是将他的商业头脑发挥到极致。文若虚在船板上晒橘子时,岸上人都来围观问价。文若虚不懂当地语言,船上人开玩笑说“一钱一颗”。那时,文若虚也不知道该怎么去买卖,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接过银钱,单拣了个大的、红的、可爱的,递了过去。可见,他非常有经商头脑,先拿最好的去吸引顾客。须臾之间,三分之二已售出。看橘子卖得快,文若虚又故意说“而今要留着自家用,不卖了”,有人情愿两个银钱买一个,价格顷刻间翻倍。只剩五十余颗时,有人要全部买去,文若虚再次涨价,狠狠地赚了一笔。至此,一个精明的商人形象已跃然纸上。

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满腹经纶的他,也不过是穷酸书生一个,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也就无能力成亲。显然,这和商人富足的生活形成了悬殊差别。

然而就这样一个穷酸秀才,为人却不乏精明之处。当时讹传朝廷要到浙江各处点绣女,一时间,嫁女儿的,讨媳妇的,慌慌张张,不成礼体。开典当铺的金朝奉急着要把女儿许给韩子文。这实际带有下嫁的意思,在当时实属无奈之举。从这点可看出,晚明商人的地位高于士人,生活优越于士人。韩子文非常清楚没有这等事,但他正需要妻子,所以不但没说破,反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慌忙一把搀起金朝奉道:“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爱时,也不能够就完姻事。”这明显是告诉金朝奉他没钱,日后也就没有丰厚的聘礼。朝奉道:“不妨,不妨。但是有人定下的,朝廷也就不来点了……待事平之后,慢慢的做亲。”这时,子文马上就说:“这倒也使得。却是说开,后来不要反悔。”他知道对方与自己身份地位的悬殊,更何况是特殊时期,所以他要防患于未然。于是,他请朝奉写了婚约,并请人签字作证,要了朝奉女儿的头发来收藏了。韩子文在这件事上考虑是非常周到的,后来当对方赖婚时,他权衡利弊后决定要实际利益而不是争妻子,要求金家按婚约加倍赔偿聘金。之后遇上不爱财的太守追问此事时,他又转口说出实情,指责金家,说自己是为贫不敌富。结果把妻子和赔金全带回了家。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位秀才身上商人式的精明与巧变。

可见,在传统“士农工商”思想影响下的明代读书人已普遍嗅到了当时的商业气息,并积极地去实践,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士人追求财富,甚至“弃儒从商”,这种现象在明代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一方面和商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人口倍增有关。明代科举名额包括贡生、举人和进士并未与人口相应而增加,士人获得功名的机会于是越来越小。这必然促使不少士人投身于商业。

二、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

面对爱情,勇于追求,敢于打破身份地位之限,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中,作者塑造的张幼谦这一形象就因为爱情将功名置之度外。在整个封建时代,求取功名,光耀门楣是读书人毕生的愿望。据文征明在《三学上陆冢宰书》所写“开国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学校廪增,所谓附学者不啻数倍……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乡试所举不及三十。”可知当时随着人口的增加,科举的考中率是很低的。张幼谦却丝毫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张幼谦和罗惜惜青梅竹马,互相倾心,无奈富豪罗仁卿嫌张家贫寒,要求幼谦科举考中了再谈婚事。张幼谦乡试以后,不等出榜,便以思念母亲为由骗过父亲着急回家。这足以说明,没有什么比他和惜惜的团聚更重要,哪怕是金榜题名。惜惜因为父母看重门第而强逼的婚期迫近,则抱着“事情败露,也只是一死”的态度,把他们的每次相聚都当作生命中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而张幼谦更甚,面对着罗仁卿的棍棒,则说:“事已败露,令爱必死,小侄不愿独生。凭伯伯打死吧。”张幼谦愿以死殉情,为了爱情他可以舍弃生命。后来,张幼谦因被冠以奸情事,面对县宰审问时,也能大胆据理力争,辩白自己的事情不是败坏风俗之事,而是有委曲。我们看他所写供状:

窃惟情之所锺,正在吾辈;义之不歉,何恤人言!罗女生同月日。曾与共塾而非书生;幼谦契合金兰,匪仅逾墙而搂处子。长卿之悦,不为挑琴;宋玉之招,宁关好色?原许乘尤须及第,未曾经打昆娓;却教跨凤别吹箫,忍使顿成怨旷!临嫁而期永诀,何异十年不字之贞;赴约而愿捐生,无忝千里相思之谊。既藩篱之已触,忠桎梏而自甘。伏望悯此缘悭,巧赐续貂奇遇;怜其情至,曲施解网深仁。寒谷逢乍转之春,死灰有复燃之色。施同种玉,报拟衔环。

张幼谦这份供状充满了离经叛道之精神,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是多么的勇敢。而这份勇敢恰恰来自他对于爱情的坚定追求,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除了不计身份地位,真正的爱人还应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与理解为基础的。《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的贾秀才便是如此。贾秀才“青年饱学,才智过人”,巫氏“姿容绝世,素性贞淑”。两人你敬我爱,生活极其恩爱。后因为贾秀才常年在外读书,巫氏掉进了赵尼姑设计的圈套,被地痞卜良诱奸。巫氏噙着泪,想要自尽,但割舍不下丈夫,还想见丈夫一眼,便哽咽着哭着躺在床上。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巫氏对丈夫的这份爱恋与忠贞而感动。对丈夫的爱与负罪感,及自己心中的不甘,使巫氏把原委都告知了丈夫,并打算自尽。贾秀才这时说:“不要短见,此非娘子自肯失身……今若轻身一死,有许多不便。”在理学影响下的宋明时期,社会将女性贞操看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是与生命同等的。出现巫氏这种情况,定然是无法获取丈夫原谅的,但贾秀才却表现出了对妻子的信任与理解,应了那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最终,贾秀才复仇成功。贾秀才的复仇,既捍卫了男性的尊严,更捍卫了他们的爱情。

除此之外,真正的爱情还需经得起种种考验。《宣徽院仕女秋千会 清安寺夫妇笑啼缘》中,主人公拜住为了爱,冲破重重阻力,赶去深夜哭棺,闻得棺中声音,毫无畏惧,打开棺材带着小姐远走高飞。这也是因爱情所带来的勇气。《顾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中,崔俊臣的感动故事,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崔俊臣得官乘船携妻赴任,在途中遭遇船家逼迫投水,妻子被船家儿子看上而未被杀害。崔俊臣被高公收留,妻子王氏逃脱后削发为尼。高公劝崔俊臣再娶,俊臣悲戚道,糟糠之妻落难他方,生死未卜,这时他不想听到有关再娶的言语。除非对妻子的深情,否则一个即将官运亨通的封建时代的男人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现实中的士人爱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以诗、书、画著称的晚明才子唐寅,感情生活其实是充满了坎坷的。第一任妻子徐氏是苏州名门之女,与伯虎夫唱妇随,恩爱有加,可惜在他二十四岁那年病故了。唐寅强打精神,在二十九岁考中解元时风光迎娶了貌不惊人却也持家有道的第二任妻子何氏。第二年,伯虎踌躇满志地去参加会试,结果未中。回家时,在人生低谷期的伯虎遇上了更糟心的事情,何氏一改昔日的贤淑样,留下一句“若待夫妻重相聚,除非金榜题名时”回娘家了。举业不顺,回家又是妻子的一番冷落与鄙弃,此时,唐寅心中一定非常渴望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情生活。

归有光《项脊轩志》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怀念的是少年夫妻间的依依情深。这种怀念与眷恋伴随了归有光的后半生,甚至于梦中都是与妻子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

所以说,“二拍”中对美好的爱情的描写恰恰是晚明士人追求理想之爱情婚恋生活的折射。当时受到“王学左派”,尤其李贽“童心说”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士人,已开始试图摆脱“父母之命”“门当户对”式的爱情婚姻了。

三、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

随着晚明手工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上普遍追求世俗化的物欲生活,深受儒家伦理道德说教的读书人亦如此。“二拍”中作者笔下的士人,有趁人之危者,有贿赂枉法者,有贪欲享乐者,有胆小怕事者。但细读,我们会发现,其中也不乏儒家进取精神的士人形象。

《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中的王生,婶母杨氏对他说不可坐吃山空,劝他到江湖上做些买卖时,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本等”二字,将王生心底对事业前程的渴慕一倾道出。之后,王生经营生意几次遭遇失败,但他在婶母的鼓励下,多次重拾信心,积极进取,最终成功。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众多的士子在读书仕进路上的曲折,如《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和范进。王生经商的进取精神实则和儒家科举仕途的精神是一致的。

《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术》中的闻蜚娥更是将士人的进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说武官闻确,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叫蜚娥。这个蜚娥丰姿绝世,自小习得一身武艺,最善骑射,直能百步穿杨。模样虽是娉婷,志气却赛过男子。

“丰姿绝世”“模样娉婷”,作者不仅对她的外貌进行毫不吝啬的描写,还对她的才干进行了充分肯定,“志气赛过男子”。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替父从征,使女子之才得以弘扬。而闻蜚娥女扮男装求学读书,争得秀才名号,更是突破封建礼教之规,成为文学史上异于一般闺阁女子的光辉形象。

关于她的读书缘由,书中这样写道:

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必须得个子弟在黉门中出入,方能结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争奈兄弟尚小,等他长大不得,所以一向装作男子,到学堂读书。

为了改变时人对武出身的偏见,蜚娥敢于担当,扮作男子去读书。从中足以看出作为女子的志向与昂扬。正因为闻蜚娥有女扮男装去学堂读书的机会,她才较一般闺中女子更博通书籍,满腹经纶。后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改名为胜杰,取“胜过豪杰男人之意”,这在女性地位很低的封建社会是何等气魄。改名这一行为,更使蜚娥的进取精神跃然纸上。这样的女子参加科举考试,想来大概也不是难事。果然她一举考中秀才。若非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真相暴露,怕是早已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了。

做秀才后,她不仅是父亲的左膀右臂,“内外大小却像忘记她是女儿一般的,凡事尽是他支持过去”。更是为一个家族争得了荣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因武出身而瞧不起她家。甚至在父亲被诬陷时,也正是由于蜚娥是个有名望的秀才,才使“众人不敢十分 啰嗦”,并最终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与聪明才智去京城为父亲洗脱冤情,自己也获得了美好婚姻。

可见,闻蜚娥女扮男装去学堂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与同门杜子中的姻缘,都是自己 自尊独立、不懈追求的结果。女子尚如此,何况男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广大士子的进取精神。像上文提到的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自己“欲以功名命世”;在《白发》诗中也说“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唐寅追求生活的放任自适,但毫无疑问,他是向往功名的。掀起明代中晚期改革浪潮的张居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改革家之一。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之精神。

“二拍”中像这样的士人还有《赠芝麻识破假形撷草药巧谐真偶》的马少卿,《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刘若虚等。不管是对于仕进的追求,还是对经商的执着,都体现了士人的不懈进取精神。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晚明士人虽然受到了当时世俗化的市民思想影响,但其内在的积极入世的士大夫“主人翁”精神并没有因此而消退。这正是孟子所提倡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曲折性与前进性。“二拍”形形色色的士人,确有贪欲享乐的追求,但其背后的进步精神像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一样,照亮了晚明被世俗化灰尘蒙蔽的天空。这和当时士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他们既受到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又深受千百年来传统的儒家教育影响,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已经内化为士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深处,附着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①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975页。

②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联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③ 文征明:《甫田集》(见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卷二五),1987年版,第4页。

④ (清)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9页。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蒋玉斌.明代中晚期小说与士人心态[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4]疏延祥.试析《二拍》中的书生形象[J].古籍研究,2001(3).

作 者:钱文娟,北方民族大学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士人秀才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趣读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