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如梦令》 一样女儿情
2017-04-22吴奕谦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湖南宁乡410600
⊙吴奕谦[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南 宁乡 410600]
两首《如梦令》 一样女儿情
⊙吴奕谦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南 宁乡 410600]
《如梦令》是词中的小令,它篇幅短小,适合于描摹瞬间的场景和相对单纯的情感。李清照的这两首小词充分发挥了令词含蓄蕴藉、尺幅千里的表情功能,在简捷凝练的篇幅中极尽婉转曲折之致,将一种天真烂漫又多情敏锐的少女情怀表现得真切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李清照 《如梦令》 赏析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如梦令》词都是李清照早年所作,这个词牌是词中的小令,适合于描摹瞬间的场景,表达比较单纯的情感。李清照这两首小词在场景上是瞬间的,但情感上却丰富深厚,在短小的篇幅中极尽婉转曲折之致,将一种天真烂漫又多情敏锐的少女情怀表现得真切动人。
第一首是一幅情趣盎然的溪游晚归图。“常记”表明是追忆旧游之作,深刻的记忆有特殊的条件和功能。特殊的条件是所记的那个情景在当时曾极深地触动了人的内心,特殊的功能是记忆能够对往事进行加工酝酿,当时的场景在后来的历次回忆中会越来越多地添上回味的浓香,如同美酒,存放的时间越长,它便越芬芳馥郁。词人回忆中的那次溪亭之游就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它因为极尽游兴和豪情而深刻地留在词人的记忆中,又因为记忆的不断酝酿,每一次触景生情掬出时,都会加倍地陶醉于重温当时游历的欢乐之中。词篇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温馨明朗又充满活泼野趣的场景,为几个女孩子的尽兴之游准备了最好的自然条件。小令没有太长的篇幅来容纳许多的铺排细描,只能含蓄地点到为止,中间省略的过程需要读者去想象补充。此处的“沉醉”就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余地,是因为喝了不少酒而醉了呢?还是沉醉于美好的风景?抑或只是大家在一起玩得忘乎所以了?也可能这些原因都有,总的结果是忘了时间,也忘了归途。
“兴尽晚回舟”写天色确实已经很晚了,但这却不是她们想起来要回家的主要原因,她们想回家的主要原因是“兴尽”,是她们不想玩了。《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乘小舟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李清照在写到“兴尽”二字时,这个著名的“雪夜访戴,兴尽而返”的故事未必没有在她脑海里闪现过,她也未必没有在这二字中体会出一种随性自适、洒脱高逸的情怀。李清照博览群书,她在词中将典故用到了如盐着水,浑化无迹的境界。
这群女孩子划着小船要回家了,没想到又生发出一层波折,平添了另外一幅美景——“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词也许就是实写,但我们在领略词意时,所得到的美感要远远超过实际的场景,因为荷花在历代文人不断的欣赏、咏叹中,已经拥有了意蕴丰厚的艺术美质,她清丽脱俗,不妖不媚,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称她是“花之君子者”,柳永用来装点西湖胜景时也少不了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另外,自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不朽名句之后,荷花就与人的高尚品格紧密相连,而且荷花还以她的娇美艳丽拥有了与年轻女子相似和共美的一面,曹植的《洛神赋》中就以荷花来比神女:“灼若芙蕖出绿波”。白居易《长恨歌》里写唐玄宗心目中的杨贵妃是“芙蓉如面柳如眉”,他们都用荷花来比喻美丽女子的面庞。李清照和一群女伴在欢声笑语中将小船划进了深红浅碧的一片荷塘,人的美与花的美骤然相逢,对于读者来说,简直是一道意外的美景。
女孩子们自己倒是没有在意点缀于归途中的这段小小奇遇,她们现在着急的是要赶紧回家,于是就有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场面。连用两个“争渡”,极其形象准确地展示了女伴们匆忙的动作和着急的心情,她们的忙乱彻底打破了荷塘的宁静——“惊起一滩鸥鹭”。在原本恬然寂静的氛围中,因为某种声响或者光亮而突然惊起鸟雀的情形照例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我们在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潘阆《酒泉子》“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辛弃疾《清平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诗词中曾经欣赏过,如今李清照又给了我们同样的美景。而鸥鹭,同前面的藕花一样,也是带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文学意象,文人诗词中每每以“鸥盟”来表达清逸绝俗的志向,如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辛弃疾《水调歌头》“富贵非吾事,归与白欧盟”等。李清照在此篇的最后,不仅以鸥鹭的飞起把一个热烈的场面引向了高远的碧空,拓展了词的境界,而且也以鸥鹭的形象暗喻了她们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天真无邪、清丽绝俗的内在美质,提升了词的品格。
第二首词以一个富有戏剧性的问答场面传达出一片浓郁的少女惜春之情。时间是经历了一个风雨之夜的第二天清晨。“雨疏风骤”互文见义,风雨时疏时骤,绵延持续了一整夜。暮春时节的风雨之夜提醒人们春光将要过去了,而这会给惜春之人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来消解这种压力呢?李清照是用喝酒的方式来排遣暮春的惆怅的,而且喝了很多的酒,以至于长长的睡眠都没能解除残存的酒意。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试问卷帘人”,“试问”两个字表达的是情切又情怯的复杂情绪。经历了一夜风雨,多情敏感的词人最关心的就是海棠花如今怎样了?所以问得情切。而她也知道最担心的事情必定已经发生,所以其情又怯。“试问”中还残留着一线希望,希望园中的海棠能抵御过这场风雨,甚至希望昨夜的风雨就是一个梦境。但显然这位卷帘人丝毫没有理解女主人问话中的深情蜜意,只是平静地答道“海棠依旧”。卷帘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情感去关心跟她关系不大的花花草草,在她看来,海棠花和昨天没有什么两样,她不关心昨夜的一场风雨是如何敲打着娇弱的花朵,更不知道这场风雨又如何敲击到了女主人的心灵。而李清照则是从昨天开始就在担心了,如今不仅担心的事情如期而至,而且卷帘人的这一回答还让她霎时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只有自己在惜春的情感之路上走到了几乎没有知音的远处。于是她只好轻轻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二字叠用,显示了作者对现实无奈的接受和心中巨大的落寞。“绿肥红瘦”四个字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末夏初绿叶成荫而红英憔悴的园中景象,令人感觉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已经离人远去了。
两首《如梦令》描摹了花季少女在不同的场景中的不同情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内心世界的丰富、天真、浪漫、敏锐,也可以看得出这位“圣于词”的词人对小令词体的准确把握和精妙运用,她能在短小的篇幅之内辗转腾挪,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以有尽之言传无穷之意,以高超的词艺征服了一代代的欣赏者。
作 者:吴奕谦,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650班学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