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惠君的书法人生

2017-04-21何华生

金秋 2017年1期
关键词:童子功道德经甲骨文

文/何华生

杨惠君的书法人生

文/何华生

1939年生于兰州五泉山脚下的杨惠君,虽非科班出身,但终生酷爱书法,拜名师,苦练习,德艺双修。她退而不休,积极参加赈灾义卖等社会公益活动,年过七旬仍发挥余热奉献爱心,为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义务教授书法三个春秋,自创编排了融书法、绘画、武术、京剧等国粹为一体的《中华童子功》,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交口称赞。她还潜心研究、集字、书写甲骨文,2014年底,终于实现了《道德经》甲骨文百米书法长卷的夙愿,获得专家赞誉。

退而不休 老有所乐

多年的勤修苦练,杨惠君的书法造诣在单位颇有名气。1987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面向成人招生。在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临退休的杨惠君成为第一批学员。有幸聆听了欧阳中石、启功、刘炳森、李正峰、高明震、王覆祥、钟明善等老师的教诲,其中班主任是西安联合大学教授李正峰老师。通过两年系统学习,大大加强了她的书画理论素养,她边写边思体悟着历代大家的玄妙和精髓。

1990年,杨惠君成为中石化一名退休职工。有了足够时间和精力,她如鱼得水,遨游于书法艺术的浩瀚大海。后来,李正峰老师极力举荐她拜在著名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卫俊秀教授门下。名师指点,让杨惠君走出前进的迷惘,突破自身局限。她明白艺术没有遮拦,来不得半点虚假,瞒不住人,需要切实用心感悟。大师教诲:作书人要有“山川的灵秀,婴儿的天真,天地的正气,宇宙的精神”。

卫俊秀老师赠给杨惠君一副对联:“道似行云流水,德如甘露和风”。此后,她以卫老所赠对联为座右铭,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为人谦和,与人为善,劝人行善,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当灾情来临,她带头参加组织书友开展赈灾义卖活动,用爱心和实际行动支援灾区。这样的退休生活,她感到非常充实,能给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帮助,让她找到了存在感。

义教书法 老有所为

“我为孩子们教授书法,只想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只想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发挥余热、奉献爱心。既然这么多孩子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我一定竭尽所能,把孩子们教好。”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校外辅导员杨惠君如是说。

2010年初秋一个普通日子,杨惠君像往常一样去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参加孙女的一次班级活动,得知她酷爱书法且有一定造诣,孙女的班主任宋老师特意邀请她为家长们作经验介绍。一直以来,骨子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她的肺腑之言语重心长,数十年醉心书法艺术的因子在血液里流淌,讲着讲着她激动得哽咽起来:“传统国粹一定要从书法童子功练起,才能养成良好习惯,远离近视,保护颈椎。”其情切切,其言灼灼。她对传承国粹,弘扬传统艺术,培育一代新人的一席话激起家长共鸣,也深深感染了班主任宋老师。

班主任宋老师第一时间将杨惠君引荐给锦园小学领导。她与崔光运、罗虎两位校长经过交流,有感于锦园小学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入课堂的教育理念,她当即表态愿意把对书法文化的这份爱传递给锦园学子,乐意为孩子们义务教授书法。罗校长安排组织了书法兴趣班,每周三下午由杨老师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慈眉善目的杨惠君平常对孩子们和蔼可亲,但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她告诉孩子们,书法能养目、养神、养气、养心、养学、养美、养勤、养礼、养正,练字重在练心,练心的过程就是感悟做人的过程。这一切都需要从书法童子功练起,必须严格要求。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兴趣和信心,一方面她自己摸索编写了一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儿童版书法教材,同时,她给孩子们穿插讲述自己的恩师卫俊秀、欧阳中石等作书做人的励志故事。这种深入浅出、平和扎实、细致丰富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喜爱。

由于她教学风格严肃活泼,学生及家长反响热烈。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她将对兴趣班的书法义教活动拓展到全校及周围学校,如马旗寨小学、新房小学。学校德育处将“书法特长班”作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她还为此撰写了一封情辞恳切、热情洋溢的《倡议书》。一份深深的责任感,使杨惠君义教书法可谓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她在学校所在社区租了房子,一心一意地研究、教授少儿书法教育。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甚至头疼脑热,她从未耽搁过孩子们一节书法课。

两大佳作 老有所成

退休后,杨惠君苦心孤诣完成两大佳作,不仅点缀了她五彩斑斓的晚年生活,也照亮了她整个人生世界。

在数年深入教学实践中,杨惠君深感十岁前的孩子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她萌生为孩子奉献一份特殊礼物的念头。如何更好地发现有书法潜能的孩子,让他们综合发展。后来她将这个念头丰富升华成“中华书法童子功”教育。

说干就干,为了筹集资金,她将珍藏多年、倾尽心血创作的《养生长寿三字经》等多幅精品佳作交与拍卖行拍卖,所得数万元悉数用于其首创作品——《中华童子功》全面实施。她将孩子们学习书法的训练要诀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出资力邀知名作曲家为儿歌谱曲,为节目购置服装、道具,并利用自己周围人脉资源,后来又将儿歌进一步改编成了京剧唱段,邀请多位热心的京剧票友及乐队友情参与演出,还有锦园小学部分音乐、舞蹈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书法爱好者,齐心协力,共同出演这个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的书法节目。节目不仅集中展示了孩子们三年来学习书法的可喜成果,而且荟萃了书法、绘画、武术、京剧、歌曲、舞蹈等传统艺术精华,可谓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形象浓缩。

2013年儿童节期间,《中华童子功》隆重搬上锦园小学舞台。由于其朗朗上口的儿歌很有特色,歌词是训练书法要诀,采用京剧的唱腔,一经演出就引起轰动,多个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邀请前去演出。让杨惠君欣慰的是,这台节目掀起了西安众多小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热潮。

《中华童子功》谢幕时,杨惠君书写的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当时许多师生看着精神抖擞、笑容灿烂的她,恰似“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一枝梅。

早年受爱人影响,杨惠君迷上甲骨文。多年来夫妻俩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集字、书写甲骨文。2007年12月4日,爱人因突发脑溢血带着未完成甲骨文《道德经》的遗憾去世。杨惠君痛定思痛,决心一定完成爱人遗愿。她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剩余甲骨文《道德经》的集字书写中。

2011年冬季,听说欧阳中石老师患了帕尔茨综合征,她曾专程去北京看望老师。老师看过她写的小字长卷说:“从作品看,你心静气闲,逍遥适性,你写甲骨文,很难得,勇气可嘉。”誉之:清风朗月,神闲气定。他说,甲骨文是奇葩,是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他热情鼓励杨惠君坚持不懈,完成甲骨文《道德经》这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老师的教导,使她更坚定了信念,有信心写完《道德经》后二十一章。苦心人天不负。杨惠君写着写着写成了。

2014年底,三易其稿,杨惠君终于实现《道德经》甲骨文百米书法长卷的夙愿。消息灵通人士知道后,表示愿意出版一本最精美上档次的书,而且希望重金收藏作品,她没有同意,她想捐给博物馆。2015年、2016年她分别重新书写一遍。2016年5月下旬,她赴湖南长沙拜望了年过九旬的国学大师、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董作宾的弟子罗锦堂先生。罗老欣赏了她的甲骨文《道德经》后,欣喜不已,也大为惊叹。他感慨道,现在别说书写甲骨文《道德经》,就是能认识的人也没有多少。这是一种创举,登上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高峰,着实可敬可叹。对此,杨惠君会心地笑了。

猜你喜欢

童子功道德经甲骨文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找准切入点,练好情感朗读“童子功”
水雉的怪怪童子功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论培养小学生钢琴弹奏的“童子功”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