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文轻武 荣耀文士 宋朝屡败于游牧民族的秘密

2017-04-21北京葛忠雨

金秋 2017年2期
关键词:赵光义太祖宋太祖

◎文/北京·葛忠雨

重文轻武 荣耀文士 宋朝屡败于游牧民族的秘密

◎文/北京·葛忠雨

大宋王朝对外用兵屡屡受挫,原因除了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弱化武将权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改革。

赵光义改革的原因,一共有三条。

原因一,国家需要,必须扩招。

咱们都知道,宋朝篡夺了前朝的江山,赵匡胤更是全盘接受了后周的官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并不缺少官员,所以太祖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录用。然而,伴随着宋朝不断扩大地盘,兼并的割据政权越来越多,官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看看这张兼并天下的数据吧。

建隆四年(963年),宋灭荆南,得3州;同年,宋灭湖南,得14州;乾德三年(965年),宋灭后蜀,得46州;开宝四年(971年),宋灭南汉,得60州;开宝九年(976年),宋灭南唐,得19州。

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在灭掉上述政权后,到宋太祖末年,宋朝共有297个州,1086个县,而太祖一朝一共只录取了188个官员,平均每州不到一人。因此,太宗登基的时候,各级官员根本不够,边疆的官吏更是严重缺乏,所以太宗皇帝玩命扩招,是由当时的现状所决定,这并不是什么草率之举。

缺乏官员,是赵光义扩招的第一个原因。

原因二,兴文抑武,文人治国。

咱们都知道,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使用了杯酒释兵权、调地方精壮部队入京、实习更戎法、完善枢密院等政策。这些政策虽然降低了武人的地位,抬高了文人的地位,但是统一天下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太祖还是需要武人,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宋太祖还是以武将为主。

有一个例子,就能很好地反映宋太祖对人才的选拔标准。

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在殿试的时候告诉那些举子们:“我出三道题,你们谁先答完,且没有错误,他就是金科状元。”结果有两个举人同时交卷,内容也完全正确。

由此胜负难定,无法区分两人的名次。

这种事情如果放到其他朝代,大不了重考一次,或者让他们并列冠军,这都是可以的。然而,赵匡胤是怎么解决的呢?

根据《王照新志》记载,赵匡胤下令:你们两人打一架,谁赢了,谁就是金科状元!

大家想象一下吧,堂堂大宋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金銮宝殿,就在赵匡胤的这道圣旨下,瞬间变成了殊死肉搏的擂台,真是让人看得瞠目结舌。

后来,一个叫王嗣宗的人最终胜出,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一个状元。

这个故事充分反映了宋太祖对文人的态度,虽重文轻武,但还是希望武力占优,所以说,文人的春天,还远未到来。但是,等到了太宗时期,由于进行了井喷式扩招,基本上把全国的官员换了一次血,并把那些“武力尚存”的官员,全部替换了一遍。

至此,全国上下,由中央到地方,由地方到边疆,文人完全取代了武人,他们不仅向世人宣布了一个“兴文教,抑武事”的思想,更开创了一个文治的时代。

第三个原因,培养亲信,笼络人心。

宋太宗这样大张旗鼓地扩大科举考试规模,除了录用更多的文人外,还有一个非常直白的目的——收买人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

通过这次科举考试,赵光义开始了对大宋王朝的改造,他要让每一个人都高喊自己的名字,永远对自己感恩戴德,并从内心深处去掉太祖时期的阴影,且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永久烙上只属于自己的印记。

除此之外,为了让读书人继续对自己感恩戴德,赵光义还下令,以后每次考中的进士们,都要从东华门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去,并以唱名的方式昭告天下,以显示皇恩浩荡,重文轻武、荣耀文士,并由此成例。

至此,宋朝文人们的春天终于来临,武人们寒冷的冬天,也就此开始。

这样真的好吗?

几十年后,当武将的勋章、战士的胸膛,比不过文人一篇文章时;当宋朝一代臭嘴韩琦,对一代名将狄青叫嚣“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时,我真的不知道,当时的那种局面,是好还是坏。

猜你喜欢

赵光义太祖宋太祖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宋太祖“开门办公”
婆婆纳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曹植聪慧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