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探究
2017-04-21刘玲玲
刘玲玲
摘要: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我发现,只要学生做好错题积累、计算积累、概念积累这三项工作,数学就一定能学好。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老师家长有耐心、能陪伴,多鼓励。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错题积累;计算积累;概念积累
参加工作多年,每每家长问我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的数学成绩提起来,我总是告诉家长要有耐心,能陪伴,多鼓励,可是家长总觉得不实用,无的放矢。结合多年实践的经验,我发现,只要小学生做好错题积累、计算积累、概念积累这三项工作,数学成绩就一定能有所提高,能学的很好。
一、错题积累
错题积累非常实用,因为做错过的题,如果不理解的话,再做还是会错的和以前一样,非得反复多做几遍,才能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那么学生学习中的错题,反复做错就很容易理解了。有人说学习其实就两步,一是找的不会的,二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可见错题的积累是多么的宝贵啊。
如何做错题集呢?首先要准备个错题本,然后把错题抄的错题本上,也可以粘到错题本上。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如用蓝笔抄上做错的过程,可以特别标出出错的步骤,也可以详细地记录出错的步骤。这道题会做了,那么,换换数再做,甚至条件问题互换,再做题。同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题的方法,可以能写几种,自然就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或最简便的方法。最后,还要简单的归纳出自己的思考和不足,要理解出题者出这道题是为了考察什么。
辛苦制作出来的错题集当然不能闲置,而是应该每天都看看,如果某道题已经彻底理解,不再出错,仍不建议把这道题去掉,而是可以用铅笔做个标记,如标个“√”和月份,提醒自己,两个月内不用再看了,已经掌握。但人的记忆是有遗忘性的,所以,两个月后再做这道题,就有助于永久掌握。
错题积累可能对于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帮助更大一些,对于那些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制作本身就有难度,可以让家长帮忙抄题或干脆剪下来粘到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更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
二、计算积累
计算积累其实就是数感的培养。所谓数感,《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比如,每位老师总能遇到这样的“笨”学生,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一道问题解决题,无论老师、家长、同学用什么样的方法讲,他总是听不懂,甚至听到这题答案会背了,变变数又不会写了;我们也总遇到抄错数的“马虎”学生,其实这些学生并不笨,也不是马虎,而是没有数感,对数字不敏感或不够敏感。如果数感好了,数学一定不会差了。
既然数感如此重要,那怎样培养数感呢?我曾遇到一位郑姓男生,数学考试从来没高过70分,这个学生不存在任何智力障碍,反而很聪明,很会办事情,解决各类生活问题,只是对数字不敏感。有意思的是,他有一位小他三岁的妹妹,数学很少低于95分。调查后得知,这对兄妹家里是开服装店的,平时父母很忙,根本不会对孩子进行任何辅导。但是女孩更爱缠着妈妈,妈妈忙不过来,就给妹妹一堆面额不等的钱,让她整理、点清,并及时表扬。一个小小的孩子,每天的游戏就是数钱,她对数字自然是敏感的。
所谓数感的培养,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数字,可以玩数学。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妈妈可以带着他数数自己的手指头,有几根大拇指、几根食指、几根中指;左手有几根手指头、右手又有几根手指头,合在一起共有几根手指头;有几只耳朵,几个鼻子等等,从生活中发现数字。
等孩子到了五岁,就可以玩更高一级的数学游戏了,数小棒、数棉签、数楼梯等等,比如,两个人玩数棉签的游戏,用一张白纸积分,掷筛子定点数,掷到几就摆出几根棉签,然后问,两个人共摆出几根棉签?哪个数大?大多少?答对者,加一分。再比如,家长送孩子上学,走楼梯时,数一数每一个拐角,有几个台阶,假设有走完第一个拐角,有15个,下一个拐角接着数,两个15就是30,第三个拐角,继续数,三个15是45。这其实就是15的倍数的乘法,遗憾的是,有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对此毫无所知。对小学生的数感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但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时候“漏”掉的数感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回来了呢?不一定的。阴山英男著的《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提到:“简单的计算练习比解应用题更能活化脑细胞”,“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前面提到的“笨”学生,随便拉一个,提问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一定是不会做的。那么怎样补上这个漏洞呢?两招即可,一是背一些基础计算,如20以内退位减法表,20以内进位加法表,125×8=1000,25×4=100,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6×16=256,17×17=289,18×18=324,19×19=361……二是做大量的計时计算练习,每天做20-100道数学纯计算题,并验算,如此大量的计算练习与现在的减负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应在假期时就开始,一点点的增加计算量,一定要看着时间做,今天比昨天快一点,就要表扬。坚持下去,计算效率提升了,数感也就有了。
三、概念积累
在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得到武林秘籍后,总能功力大进、事半功倍,其实我们数学的武林秘籍真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而且我们的武功心法可是让每位学生标了出来,甚至抄了下来的——就是我们的数学概念啊!学生不理解、不会背概念,他怎么使用呢?其实老师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听懂的,那怎么学着学着就有人听不懂呢?概念听过就忘掉了,当时懂了,但没变成自己的知识,知识没能内化啊。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比大小题目12.3×9.8○1230×0.98,如果学生理解掌握了 “小数乘法计算时先按整数乘整数算,再数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那么这道题就可以不计算,瞬间得到正确答案。又例如在学习了几何图形的面积后,学生往往混淆各类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周长公式C=4a、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那些公式在推导时学生都会,能理解,但做题时往往迷糊,用哪个公式呢?所以每天让学生读读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必不可少的。
当一个小学生能理解掌握概念,计算效率高,又把错题都改正了,他的数学一定能学好的。作为一线教师,我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自我提升,在思考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