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7-04-21陈文鑫
陈文鑫
【摘要】现在的学校教育,功课紧,学习忙,很多学生都不够关注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了解到多数学生缺少生活的素材,写起文章都是老调子,鉴于此,我浅谈了生活使写作优而美的部分作文指导,针对于要使作文“有米炊”必须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走进生活、融通生活等写作方向做了浅析。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生活的素材,写出自己的见解感动别人;让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的美,确立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手脚的陈规旧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活水”,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写作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97-02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学生因忙于“学习”,不够关注生活,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是对爱迪生、雷锋、张海迪等老同志不断地歌功颂德,或是妈妈给我送牛奶、车上让座等素材不断反刍咀嚼……假、大、空的文章随处可见,学生在素材上着实很“穷”,缺少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拥有了一定生活经历,对生活有所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一、观察生活,懂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
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说写好文章的秘诀在于写出真情实感。
我们农村中随处可见山水花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写作的题材。可是,有些学生常常熟视无睹,一到写作就觉得“无米下锅”。作家柳青曾说过:“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学生面对自己的五彩纷呈的生活,一般都会主动去动脑、动手、动口,自己去感知、理解。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一次平常的环境卫生的清理,学生会发现劳动的创造价值;一次有意义郊游,学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博大;一次爱心募捐,学生会觉得能帮助人就是人生的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到理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作时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的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
二、感悟生活,理解“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生活是取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创作如此,学生作文也是如此。那么,学生走进生活之后,是不是都能写出好作文呢?不一定。学生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差异?这是对生活感悟能力的差异。走进了生活却不能感悟生活,这是深层次的原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参与者;要感悟生活,亲身体验生活的真谛,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用身心体验生活,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隐含的意义;从而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
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滋养,所以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水源。阅读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读的能力而读,一是为写的能力而读。实现第二个功能,阅读与写作就结合了起来。首先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对讀促进写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新课标要求的名著诗文,读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获得思想的提升、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其次要指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课内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读写结合点,设计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了就动笔的好习惯,从摘录精彩语句开始,到写作品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分析、读书心得、读书札记等。长期坚持这样做必有好处。
三、走进生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的读写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说的“读”、“写”与“交往”的关系。因此,多年来我们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并走向生活,的确是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的,而且这个特点至今仍然未变。《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也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有益资源。这些无不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一致。
但是,目前虽然社会上各类图书众多,各书店、各图书馆的图书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社会与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只能整天在学校和家这“两点一线”上运动,成了书店、图书馆和多彩生活的匆匆过客。他们既无文化积累又无生活经验,怎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一流的好书,社会将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人,而读怎样的书,就会决定学生将做怎样的人,教育以人为本,可见,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一流的好书力。
四、融通生活,明白“授之以鱼,授之以渔”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去写作,必须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作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作文教学突破“应试作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作文”,努力克服“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弊端。教师要着力构建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的表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达到生活教育人的目的。
为此,要弄清楚作文是什么?学生写作文为什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自己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显现自己生活的情趣,学生写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
因此,授之学生写作要求真情表达。即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就是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胡编乱造。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要虚情矫情。
授之学生写作要求自由表达。自由表达,包含两层意思:思想表达的自由和笔墨表达的自由。要鼓励学生对生活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用成人思想的成熟和完备去要求学生,去框住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不敢真实地敞开心扉,只好用假话套话来敷衍。
授之学生写作要求个性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人和事,对这些人和事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把它们真实地写出来,就不会是人云亦云的东西。从表达形式看,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在文章构思和语言运用上都能表现出自己的追求,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教师只有确立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手脚的陈规旧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活水”,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做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着力把学生作文写作与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真情、关照自身、思考现实,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样,学生的笔下将会喧响八方风雨、四海潮声,将浮现时代风云、人间温情,将会呈现一个广阔的、瑰丽的、温暖的世界。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是学生作文取材的无尽宝藏,让我们引领学生努力去开发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