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垦区上的应用分析

2017-04-21张景霞

农业与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应用

张景霞

摘 要:玉米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黑龙江垦区的玉米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对耕地实施保护,保证农场的农业经济效益。本论文针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垦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黑龙江江垦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44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解

所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指在农田耕作中所采用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耕作技术与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都存在必然联系,包括水资源、土壤、生物资源等,在农业耕作中都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通过实施综合性管理手段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垦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在耕种玉米的同时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采用相应的保护性耕种技术,玉米耕种的过程中节约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还可以缩短耕种时间,同时使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壤资源等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改善。黑龙江垦区的空气质量因玉米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种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 黑龙江垦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術的应用

2.1 采用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优良品种的选择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的生长形势良好,产量明显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注重玉米的选种和培育,并有效推广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农民的玉米种植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玉米质量和总产量也相应地提高。但是,由于玉米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产生低温效应,玉米的前期发育速度缓慢。黑龙江省平均气温偏低,就容易出现秸秆分解少的现象,导致玉米发育迟缓。但是,当玉米进入到中后期的生长阶段,当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已经在秸秆分解并完全溶解到土壤当中,玉米就会由于吸收足够的营养而加快生长速度。可见,虽然在黑龙江垦区对玉米的种植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其长势减缓,但是玉米秆的物质积累有所增加,玉米的产量会有所提升。为了避免玉米在前期生长受到影响,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可以使其在前期的生长中提高病虫害抵抗力,同时还要根据当地节气的变化以及玉米品种的特殊需求向农民传授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栽培技术,通过提高农民对优良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的认识和接受,采纳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建议,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2.2 采用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优化玉米种植区域的布局

不同的玉米生长环境,对玉米的耕作技术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根据黑龙江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适合的玉米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玉米质量。比如,在黑龙江垦区种植甜玉米杂交品种,就要满足这种玉米品种的生长要求调整土壤的排水性,通过改善土质使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助于玉米更好地生长。玉米播种的当日,田地的温度要相对高一些,大约18~19.2℃为宜。如果在耕种玉米之前为小麦作物,就要对病害根茎清除,以避免病菌传染影响玉米生长质量。由于黑龙江地区的春季气候偏凉,种植玉米后使用覆膜技术对田地温度进行人工控制,做好土壤施肥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的良性生长。

2.3 采用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避免黑龙江垦区的病虫害

玉米种植中存在病虫害等因素,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要使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根据黑龙江垦区病虫害情况选择防治方式,使防治具有针对性,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在玉米种子播种之前,要进行包衣处理并拌药消毒。播种玉米的时候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玉米茎腐病容易发生,但是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当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5d时,黑穗病的发生率大约为1.2%;当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10d时,黑穗病的发生率大约为0.6%。春天时,黑穗病的发生率大约为1.7%,相对较高。此时,就需要根据玉米的病症喷洒药物,以避免玉米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生长质量。

3 结束语

黑龙江省垦区中,玉米属于高产农作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土质会有所改善。但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也为玉米生长中的各种病虫害创造了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微,李鸿冠.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垦区上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4):108.

[2]袁旭,张立胜.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八一农 垦大学学报,2012,11(8):35-36.

[3]刘杰,姜玉英.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7):270-279.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