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设计“目标分解法”教学研究
2017-04-21赵倩
赵倩
【摘要】本文从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职业需求出发,基于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运用目标分解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分解和整合,对景观设计教学进程和阶段性目标设置提出新的要求,探讨符合学科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寻求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设计教学途径。
【关键词】职业标准 景观设计 目标分解法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73-02
景观专业课程是面向行业需求,以培养专业景观设计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应用学科。随着景观行业发展的日趋规范化,我国于2005年开始建立了职业景观师注册制度,设计人员基本准入体系的推动成为未来景观行业的发展趋势。受此影响,我国景观专业教育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构建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优化现有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使其明确个人的从业目标,加深对学科领域社会意义的认识。因此,景观设计课程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正视其“实践”为主的学科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性的重塑。
一、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设计教学要求
1.培养目标
景观设计学涉及建筑学、地理学、美学、生物学、社会学、材料学、规划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集生态、人文、艺术、工程建设于一体的综合型、应用型学科。景观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思维的综合设计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2.教学结构
景观设计课程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沟通。传统教学由于课程的划分,经常出现按学科知识类型进行简单归类的情况,单位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前后关系和联系,课程中的教、学、评作为独立的单元,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结构松散,知识理论与设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紧密结合。而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教育则需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使教学内容与成果能够与设计市场相接轨。
3.教学内容
通过传统景观设计教学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比对可以发现,景观设计教育通过课程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基本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并以特定类型的概念化景观空间设计为教学目的。而基于职业标准的景观教育则更多的是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拟定培养计划、培训大纲和考核方案。传统教学内容大多将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和生活功能载体,设计方向多从空间结构和形式出发,这样形成的设计往往缺乏理论和认识上的广度和深度,缺乏对基础理论的引用和多维度层面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职业标准的实时性要求教师要快速掌握相关行业规范最新的修改和变更,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相关规范、行业信息和技术进展。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旨在为学生毕业成为职业注册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景观设计课程目标分解法的基础
1.解读
目标分解法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制定各分项目标,量化课程内容,划分知识层次,对应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分解——分析——综合的科学方法将课程按教学主要內容进行合理整合,建立有效的课程目标管理系统。
在教学实践中,目标分解作为保证整体本科教学目标实现的积极手段,其原则和内容应着重培养专业技术规范、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应按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规律设计教学情境和内容,把规范、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到单元教学中,同时根据各阶段教学要求进行技术规范与设计过程关系的讲解,加强与设计应用的结合。(图1)。
2.关联
景观设计具有极强的学科综合性特点,以多方面、多层级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各知识单元之间有着严密的联系以及先后的次序关系,形成层级制约与相互影响。认识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对景观设计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景观设计可表述为:结构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思维转化可成为设计分析能力,通过充分的分析可以帮助设计者推导和判断,形成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融入创意将抽象的意向表现为具体的方案,进而形成相应的设计表达。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分解,可总结为“专业基础”、“分析能力”、“设计方法”、“创意与表达”四个教学单元。(图2)。
3.程序
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工程基础上的艺术类学科,应建立科学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在设计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凭借灵感或主观臆测进行设计创作。因此,为了控制教学过程和内容,景观设计课程被分为几个明确的教学阶段,并分别制定指导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些教学阶段并非独立,而应被视为相互贯穿的过程,即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重新整合,组成彼此关联的若干教学模块,并形成连续性的系统。行业标准在课程中的融入也不应仅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讲授,而应当作为严密有序、不断深入的“线”来贯通。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不再孤立,而是交叉串联于每个教学单元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步骤、系统的研究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连续的设计思维。(图3)。
三、景观设计课程目标分解法的应用
1.教学目的
景观设计的教学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景观综合设计与表达。并以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能适应多变的职业领域为教育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2.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以理论为基础的、多阶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概念生成、分析策划、创作表现的全过程。基于教学目标,景观设计课程应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分析能力、设计方法、创意与表达。以此作为各级子目标进一步划分课程教学阶段,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子目标将课程进行层级分解,并根据权重配以相应的课时数,建立与目标相适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框架体系。(表1)。
表1 景观设计教学目标及内容分解表
3.教学评价
建立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学生完成并提交设计作品,教师将期末成绩作为课程反馈的考评方式。景观设计课程考核不仅要强调结果,即项目完成情况和方案设计成果,还要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转向过程兼顾结果的考评方式。以目标分解法为手段,分层次分析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析能力、设计方法在评价考核体系中的比例和分值权重,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和设计能力有较为客观、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
总之,作为以实践为主的综合性设计主干课程,景观设计在特殊的教学背景之下,需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考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和设计任务应更多考虑公共环境下微观尺度的选题,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等较为适宜。可根据教学子目标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将其进行组合和灵活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结语
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专业课程。经过近年来目标分解法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从内容上,通过对知识要点的分类学习和讲解,使得学生对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和应用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而学习目标和难点的分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能力、设计水平和专业综合评价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1.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要结合专业发展需求,按照行业标准及要求制定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学科的进深发展,也应关注与外围学科间的横向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分解的目的是强调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景观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分解和整合,是明确学习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课程目标分解有效的手段。
3.课程教学改革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创建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对景观设计教学进程和阶段性目标设置提出新的要求,体现了实践为主体的课程教改理念。
參考文献:
[1]陈六汀.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魏屏,李金伟.基于目标分解法解析“土木工程制图”的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10,5: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