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4-21慈龙保
慈龙保
摘 要: 作者从高职院校“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思想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护理英语口语”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和工具,提高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将“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纳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2013年开始在护理专业全面开设该课程。自第一学期开始,在公共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每周开设2节护理英语口语,由英语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2014年开始,该课程调整到第二学期开设,每周4节课,开设一学期。
几年下来,该课程的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缺乏重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只看重笔试的分数,不重视口语如何,意识不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行为上表现为课堂口语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不敢开口说英语。
2.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影响依然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语法分析法,侧重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的英语往往被称为“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以至于课堂上教师的说话时间大大超过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
3.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低,在该院2016级新生中,英语单科成绩平均为75.43分,远远没有达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4.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存在问题。(1)班级人数多。英语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开口说英语。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都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平均班级人数为50人,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有效的口语训练,难以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2)教材的选定不科学。虽然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职院校就开设了“护理英语口语”课程,但该课程可选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没有系统性和代表性。此外,该课程的教材往往由英语教研室选定,他们所选定的教材能否满足护理口语交际的需要,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还有待商榷。(3)师资力量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公共基础课部的英语教师承担。由于缺乏必要的涉外护理基础知识,这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往往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4)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护理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词发音、语法及医学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忽略英语口语的交际功能,与文化教学相脱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在使用英语口语交流时往往就会不得体、不合时宜。(5)考核方式不完善。该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和活动参与度综合评定。期末考核方式随意性较大,如何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
1.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口语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1]。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护理英语口语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给予该课程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其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
2.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1)实行小班授课。口语课程培养的是人与人之间口语交际的能力,强调的是口语技能的训练。小班授课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口语交流的机会。因此,小班上课更符合英语口语的教学规律,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氛围。创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氛围,通过校园广播站、网络、公告栏等多种媒体加大英语宣传力度,通过系部、分院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各级各类英语活动或竞赛,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上要更加合理。(1)侧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护理的过程是运用语言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语言不断地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其中,“听”就是输入,是互動语言交际的前提和基础;“说”则是输出。因此,在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2)体现护理专业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医护英语的词汇广泛使用词缀词根,或由普通词汇一词多义演变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医护英语的这一特点,通过讲解前缀、后缀和词根,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举一反三[2]。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临床护理实际,通过临床情景再现,让学生真正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做到“做中学”。(3)加强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仅仅靠语音、词汇、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涉外护理工作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在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增加中西方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不同宗教人群的文化差异,从而消除交流中的文化障碍,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3]。
4.教学方法上要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束缚,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教学活动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的组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目前,高职院校的护理英语口语课程主要由公共英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这样在口语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学生说好英语;更要加强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口语教师之间、口语教师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师之间应该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6.加强教材建设。一方面,对目前各类涉外护理英语口语教材进行甄选,以“必需、适用”为原则,既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又能满足护理专业发展、就业市场及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真正实现教材与职业技术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7.进一步规范教学和管理。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涉外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体系,进一步目前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促进教学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以METS(医护英语和医护英语口语考试)为导向,強化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的效果。
总之,“护理英语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基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语音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玮倩.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一代月刊,2011(9):168-168.
[2]李春慧.医学英语词汇特点及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0(4):51-53.
[3]刘文哲.涉外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解决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44-46.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研项目一般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项目编号为:2016jyxm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