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稻作起源地改变万年稻作习惯

2017-04-21刘菁秦宏

中国名牌 2017年6期
关键词:万年县贡米稻作

刘菁+秦宏

“这里的稻子2016年一亩卖了一万元,比前几年多了十二三倍呀!”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村民邵炎林指着群山环绕中上千亩山谷里的稻田,腼腆而开心地说,“春耕又要开始了。”

离这片山谷田约1公里之外的草丛中,围有一片300亩的稻田。旁边竖着一块牌子,写着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字样。

63岁的邵炎林从未离开过种田,他把那块被保护起来的300亩稻田看得很“神圣”,因为那里长出的“万年贡米”,依然保留着千万年来古老野生稻的部分基因。

万年县位于中国江西省的东部。一直以来,当地人都认为“万年”这个县名既吉利又好记,却没有想过万年县真会有上万年的历史,包括水稻种植历史。

1995年,中美农业联合考古队在万年县裴梅镇一个山洞的出口,发现距今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栽培稻植硅石,由此认定这里是世界上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

“这一发现将人类稻作起源从过去认知的7000年前再推前了5000年。”亲历了当年考古发掘的万年县原博物馆馆长王炳万说,一万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使得万年县“名副其实”。万年县是江西的水稻主产县之一,裴梅镇荷桥一带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长期作为“贡米”进贡皇宫。

邵炎林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可是他却有些紧张:“要说种田的事,别提一万年,就是这一两年也有大变化,我这老农民快跟不上啦。”

人工插秧,然后任其饮山泉之水,沐山谷雾霭阳光,自然生长,不施农药化肥……这是多年以来邵炎林熟悉的山谷里耕作的模式。可是,这一两年里,山谷田耕作的“特殊呵护”模式,却是他陌生的。

山谷田因山泉水浇灌而比平原田更湿冷,加上日照时间短,不利于水稻生长。在荷桥村,谁家都不想要这里的田。邵炎林说:“我们都希望水稻产量高,而这山谷里的田完全相反,产量低、生长周期长。我们以前就当这是自家的口粮田。”

2015年,這个无名的山谷一夜间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泉谷湾”。在邵炎林的眼中,不光名字好听了,田里的稻子也变娇贵了:快成熟时还要“听听”音乐;稻秧还没插,就有人订下半年后才产出的稻米;田边安有摄像头,预订稻米的人在大老远就能看到他是怎么种地的……

改变荷桥村民几十年传统稻作习惯的人,名叫罗会敏。2015年,罗会敏从沿海省份广东回万年老家创业,不租产量高的平原田,反倒花两倍价格大面积租下山谷田,这让邵炎林和村里的人都感到奇怪。

“在中国的超市里,老百姓总想选择真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生态大米。有时他们并不是先考虑价格。”罗会敏说。他想到了老家万年县山谷田的良好生态基础,以及万年贡米品种抗寒、抗瘠、抗病虫害特性和好的口感。

于是,罗会敏回到老家,在山谷田中开启了有机水稻种植计划。种植模式和经营模式自然与过去比大不一样。“摄像头是用于监控地块是否严格按有机标准生产;放音乐是为了驱赶吃稻谷的鸟。”

罗会敏同时开通互联网私人定制平台,平台上实时播放田间种植管理情况。从他过去在广东的老客户开始,私人定制越来越多,1000亩山谷田的产出全部订购一空。

“价格当然也是普通大米的十倍,一公斤卖到了50元到100多元。”罗会敏丝毫不隐瞒。

除此之外,罗会敏还让定制大米的城市客户带着孩子来体验插秧割稻,到风景优美的山谷中农耕休闲游。

半个月前,从事农业项目投资的广东农基联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到“泉谷湾”探访后,对当地山谷中雾霭缭绕,宁静清新的水稻种植环境非常满意,当场就达成了一年100多万斤大米的订制意向。

“2017年我的种植规模至少要扩大到3000亩以上。”罗会敏笑着说,“说不定我就引领了这万年稻作起源地的新稻作文化风潮。”

猜你喜欢

万年县贡米稻作
宜昌分乡镇南垭贡米喜获丰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江西省万年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稻作村落建设:乡村振兴的新视野
——以宁波市为例
我的好伙伴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地球化学元素对贡米品质的影响
赣榆区麦秆还田稻作试验总结
万年县青云镇史桥小学防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