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04-21厚海燕
厚海燕
【关键词】 行为习惯;榜样;关怀;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41—01
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往天堂;坏习惯可以让我们挂上锁链,走向地狱。结合平时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我们如果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具体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是无声的力量,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二、严格要求,细心关怀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一贯对学生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平时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他们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这些规章制度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及时指正,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特别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天我发现他在大扫除中非常卖力,我在班里当众表扬了他,并和同学商量,由他暂代劳动委员,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议。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出现在清洁区打扫卫生;每天放学,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逐渐的,他学会了礼让,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他的变化,所有同学都给予了肯定。在班干部的改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劳动委员。从此,他的劲头就更足了。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身上的坏习惯逐渐改掉,慢慢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
三、常规教育,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其中一条内容,要求学生认真执行;并让班干部组成行为规范检查小组,由组长负责将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比的依据,有奖有罚。我在课堂上、班会上、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培养他们按时上学、准时回家、认真听课、认真读书、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通过训练,学生就习惯成自然。所以应该注意使学生事事时时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坚持不懈,并且要督促检查,不能忽松忽紧。
四、家校合作,同步培养
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习惯,经过一个假期,不知不觉就丢失了,而他们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可见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在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的养成。教师也可时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可采取打电话、网络工具、家访等方式与家长采取同步教育。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成为经常化制度化,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都生活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教师只有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行为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求小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更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明确目标,锲而不舍。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