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唠叨

2017-04-21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周刊饭局成年人

@ 望清秋 这时代,情感的需求太强烈,事实都不够用了。

@江晓原 一个系统只要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不测的事情。对于人工智能的反叛,现在有些业界专家还在说,可以拔掉机器人的电源。实际上人工智能跟互联网结合以后,它完全不需要什么形态。到那个时候你根本无法拔电源,因为它不存在一个电源让你拔掉。专家们经常说,我们在机器人的芯片里写进什么话,让它不学坏。关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疑问是,你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学坏,更何况人工智能呢?

@窦文涛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饭局上解决事情?因为吃一顿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对着菜左瞄右瞄,迟迟不下筷子的人,一看就是非常挑剔。饭菜上桌,先对着拍一通照的人,朋友圈可能比美食重要。吃鱼先挖腮帮子的肉,往往是家里最受宠的人。所以,相亲需要饭局、结交朋友需要饭局、谈生意也需要饭局。

@清流 如果你在谈及坚持独身的时候,表现得像个想跟别人干架的初中生,你就不能指望别人把你当作成人,认真考虑你的看法。父母可能不会把你当成成年人,但你需要首先表现得像个独立成熟的成年人,才有可能与他们交谈。

@何为 即使是专家的科学研究,也是可以為商业公司服务的。然而你认为科学丑闻、商业间的勾结跟你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那将影响到你的生活。

@Arthur Chen “巨婴”业已从心理圈蔓延到大众认知。许多人似乎在这个表述中,找到了自己困惑多年的答案。也有人义愤填膺地用这个词来指责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人。我能够理解这种终于找到罪魁祸首后不吐不快的心情。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得到很好“照顾”的一种投射,简单说,是对他人寄予希望但幻灭后的无比失望。

@新周刊 无性别化可能将成为新潮流。在2017年,如果听到男歌手被评为年度女性,女演员出演男配角,厕所不分性别,不要大惊小怪。不论男女,都可以自如地做自己,彻底按照个人喜欢的方式选择服装、工作、行为模式、语言风格。比如更多女性进入科技产品开发、建筑师等男性色彩一贯浓厚的行业而不受歧视或排挤。家庭模式也不再是一味的男主外女主内。

@方可成 大数据年代的核心问题之一:数据太多,但人们提不出适合用这些数据解决的问题;即便提出了,也还没有足够的方法来利用数据解决这些问题。数据本来是我们的工具,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却成了数据的奴隶。所以,起码在睡眠科学还没有明显进展的现在,与其纠结于购买哪一种智能设备记录自己的每一次翻身和打鼾,还不如省下时间,在记录不了任何数据的床上好好睡一觉。

猜你喜欢

新周刊饭局成年人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成年人的辛苦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周刊》的编辑特色与问题浅析
《新周刊》的封面专题特点研究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爱越来越少,怕越来越多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
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