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017-04-21尹晓军

甘肃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学校课堂

尹晓军

推行了2年多的“生本教育”,兰州市柏道路小学校長龚瑞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师生的精气神提升了。每当提及此,龚瑞的脸上总是漾起微笑:“课堂内外,教师忙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这正是改革的初衷。”

柏道路小学位于城关区老城区,是老龄化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地方,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子女。2016年全校学生中,进城务工子女就占56%。生源的特殊性为学校教育教学也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一是家庭学习条件差,绝大多数孩子家中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二是家长忙于生计再加上个人文化底蕴不足,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三是生源流动性较大,孩子来来去去的现象普遍存在……

生源的特殊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难让人满意,这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横亘在龚瑞心里,令她寝食难安。这样的教育现状还有没有可能改变?如何改变?学校“突围”的路子又在哪里?

发展困境催生课革之变

当区域课改由行政推动变为学校的自主行动时,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就像人们都在追求幸福是一样的,人人都在做,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追求的方式和结果却各有不同。

“孩子在变,社会在变,我们若还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去改革不去创新,我们的学校就无法走下去。我们无法改变生源状况,也无法改变课程内容,唯一能做的只有改变课堂。”2013年起,接任柏道路小学校长一职的龚瑞对此深有体会。

尽管这些年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改革,但一些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014年,一次偶然的培训机会,龚瑞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有关生本教育的报告,让她顿时豁然开朗。生本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控制生命转向旨在激扬生命的教育过程,把教变成学,通过生本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再造,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最合理的通向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学习途径,进而在充满主动的“活的教育”中取得优秀成果。

培训回来后,龚瑞立即组织全校教师开展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并分批次组织老师远赴广州参加“生本教育”通识班、骨干班和备课班的培训,让教师们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

“还可以这样上课?学校还可以这样管理?”当生本理念创造的教育奇迹案例一个个摆在面前时,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兴奋得都睡不着觉,晚上小组激烈的开始讨论如何把生本教育“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上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挥自我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填充。”三年级班主任刘雅伦说。

在接下来的大讨论和头脑风暴中,柏道路小学的教师们围绕创建高效课堂,提出了四个要件:一是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是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三是让学生怎样获得?四是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经过系列的反思与讨论,教师们渐渐达成了共识:要用生本理念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找到一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改新路径,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此后,学校确定了“激扬生命,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柏小四五三”生本教学模式,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学校教研组围绕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制定了教研组研究计划并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以此形成全校联动教研,加快点面推进。

生本教育激活学校活力

“柏小四五三”生本教学模式,围绕课改核心,把高效课堂分为了三个维度。“四”是四备,即教师要做到有效的课前准备,“一级备课”备教材,“二级备课”备前置性研究和学习活动,“三级备课”备潜能生个性化辅导,“四级备课”备教学反思;“五”是“五学”,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有效参与为原则、自主学习为中心,体现五个学习活动,即前置性小研究、目标导学、小组释疑、全班交流、评价拓展;“三”是“三环节”,即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五三模式也是围绕生本教育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理念,渗透在每一个学科,甚至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龚瑞说,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学校从上而下、由外至内形成了普遍的共识。

一方面,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全体领导班子进班听课,对老师们备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及时地指导反馈和跟踪调研,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老师们开展“潜心研读文本,落实‘四五备课”、“挖掘学生潜能、构建高效课堂”、“在综合学科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等专题业务培训。同时,积极邀请教研员来校进行调研听课指导,并由教科室牵头,通过领导班子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让更多的老师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新模式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另一方面,学校挖掘研究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教师们进行思想与观念的碰撞、融合。刘雅伦和王晓燕老师在倡导小班额自主学习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与做法,由这两位老师带头以经验交流会、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分享自己的高效课堂研究。学习后,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质量”、“我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等主题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反思进行交流。

在高效课堂的推动下,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新秀”,他们都在不自觉中将高效课堂内化成了自己的主动行为。

“课堂要真、实、新、活,学生才会乐学,教师反而轻松了。”教师杜娟的课堂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同样,徐福玲老师的“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时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祁惠娟老师的“语文教学重在‘三教——教师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感悟”,董婷妤老师的“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作为音乐教师要把好‘三关”等观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

与此同时,学校教研组围绕创建高校课堂实施方案,认真制定了教研组研究计划并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以细化教研组建设为依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龚瑞说。

在“我与教材对对话”研读教材活动中,学校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和教研组专题研究时间组织本组教师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和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在“我学我研我获”教学研讨中,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优质课竞赛,要求教案设计严格遵守“四五备课”模式,教学中体现对新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赛分课前说课、课堂教学、课后自评、课后答辩、课后研讨五项内容。

副校长陈锐锋说,学校还坚持领导班子每周3节推门课、师徒结对每周互听2节课、青年教师每周2节的学习课,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教师们静下心来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调动各教研组教师“创高效、提质量”的教研氛围,增强各组教师的集体创优意识,学期末学校还开展了“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校领导通过各教研组教学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档案整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此外,每学年,学校都会面向全体家长举行两轮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中,老师们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校本六节精品课,之后在会议室围绕学校建设和教学展开了座谈,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前来参加家长开放日的家长由衷地感慨:“真羡慕孩子,能享受如此课堂,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环境,使家长有了新的提高,对孩子和老师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家长甚至还建议每月开展一次。”陈锐锋坦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家校沟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参与、提高、共享的愿望。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柏道路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风格、教育手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涌现了像刘雅伦、王晓燕、杨静等生本教育优秀教师,顾琴、杜鹃、杨静老师分别在全国创新杯现场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们敢于创新,大胆探究,切实践行了生本教育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与做法,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许。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高效课堂的构建,受益者是学校,是教师,但归根结底受益的还是学生。

也许,会有人问,高效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

语文教师祁惠娟说,原来的课堂一问一答,只有尖子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其他学生都昏昏欲睡。实施高效课堂以后,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们边展示边互动边生成,每个人都有收获。“课堂形式更多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更高涨了。”

课堂内外,每位教师都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分组、分工、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

二年级学生张嘉倪说,自己原来很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展示,自己变得自信、大胆起来。“我最喜欢展示环节,我与小组同伴一起讨论后,结合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非常有成就感。”

二(2)班张文凯,是一个好动、调皮的孩子。通过生本教学,他找到了自我,学习认真了,作业整齐了。

在柏道路小学,像张文凯一样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生本,改变了孩子的性格,塑造了崭新的灵魂,并创设了孩子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合作的天地,搭建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大多是学生分组在展示交流和互动,那教师做什么?”“教师逐渐退出了中心,变成了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开始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教师徐福玲说,起初自己还担心学生学不会,课堂会陷于僵局或者形式,但她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而且通过查阅资料,学生搜集的知识点很广,讲解得非常到位。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有时候会让老师惊讶,甚至答不上来。”龚瑞说,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来”这样的声音,学生们以个体、集体不同形式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这样的课堂不仅“活”了,教师也轻松多了。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发挥生命潜能,具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龚瑞介绍,柏道路小学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让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的孩子们脱离桎库,彻底释放,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所有孩子拥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天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奇进取的天性,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本教育也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许,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实施高效课堂以来,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师生在各类竞赛评选活动中获奖率大幅度提高,学生们变得更加好学、更加开朗、更加热情,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好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而在另一个方面,学校的教研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面不够广,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龚瑞坦言,无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无论主学科还是综合学科只要有研讨课、观摩课,都能看到教师积极参与的身影,不但通过集体备课、“说、上、评”等活动,深入参与了教研活动,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柏小新叶,创造奇迹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研究。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广大教师也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

柏道路小学是我省最早开展生本教育试点的学校。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则由单一的“讲授”变为“个体自学探究—小组合作分享—全班交流展示”,以往严肃沉闷的课堂,在学生精彩的发言和大胆的质疑声中,被更多的教师和家长认可。

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2016年9月,莅临兰州指导“生本教育”的郭思乐教授,在观摩了王晓燕老师的数学“推理”示范课,聆听了顾琴主任的生本教育经验汇报后,大感欣喜和震撼,当场题词:柏小新叶,创造奇迹。

奇迹来自于信念,奇迹来自于坚持,奇迹来自于创新。

这不是机遇,更不是巧合,而是柏道路小学三年生本教育梦的体现,更是全体师生勤苦与智慧的结晶。自2014实施“生本教育”改革以来,柏道路小学着力打造“阳光柏小、书香柏小、科技柏小、魅力柏小”的四张名片,以涵盖“人文、科技、艺术、体育、行为、社会、生活”七类课程模块《七色花炫柏课程》为基础,开设“美术、合唱、舞蹈、财商、心理、科技、机器人、小记者”等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文化素质高、艺术功底深”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内外兼修,快乐学习,奠基人生基础,成就人生精彩。

柏道路小学组织的期末“乐考”、“一元城市挑战赛”、“线下阅读,线上交流”等特色活动,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主题节日,让师生幸福快乐。

学校教育全面开花,先后获得了机器人比赛兰州市创新大赛学生创作一等奖,甘肃省第31届科创赛二等奖,第16届机器人大赛FLL项目二等奖,机关王二等奖,WRO足球机器人西北賽区冠军,兰州市城关区2016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第十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新奖;第十七届“共筑家园”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建筑模型教育竞赛团体二等奖;“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国文化我传承”全国主题教育活动中优秀集体奖;城关区第18届“飞北”航模比赛综合团体的三等奖;城关区教师、学生合唱三等奖;学区校园足球男子组二等奖、联盟校跳绳男子组第一名等奖项。学校获得省级规划课题一等奖,成功申办了科技创新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校,葫芦丝特色学校。

“新叶随根发似酥,清风送碧是兰州。”这是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对柏道路小学生本教育的赞许和肯定。柏道路小学,作为最早开展生本教育的试点校,在生本教育所倡导的“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幸福诠释幸福”的理念下,正在开出绚丽灿烂的花朵。

“生本教育倡导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幸福成长。”龚瑞说,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每天有进步,适合的、符合教师自由发展、符合学生健康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态。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教研组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学校推介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