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与《大一国文读本》
2017-04-21邢大军
陈垣与《大一国文读本》
陈垣是民国时期《大一国文读本》唯一的选文者、编写者、核校者。“大一国文”课,不同于中文系的专业课程,其前身乃是其作用相当于大学预科的高等学堂、优等师范的国文教育。
近些年来,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及国文课本逐渐“热”了起来,不仅媒体乐于宣传报道,普通读者也喜欢阅读和购买。商务印书馆于2016年7月出版的《大一国文读本》显得格外及时,格外醒目。这本书在文化传承、大学教育、文白之争,乃至写作训练、教材选文等热点话题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愈加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能够联结大学语文教育的过去与现在的书,它不是故纸陈编,而是一册“启示”之书。
陈垣是民国时期《大一国文读本》唯一的选文者、编写者、核校者。“大一国文”课,不同于中文系(民国时期常称“国文系”)的专业课程,其前身乃是其作用相当于大学预科的高等学堂、优等师范的国文教育。在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及预科附设于大学以后,“大一国文”才在学制上始具开设的条件。1929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规定“国文”为“未分系之一年级生”的“基本科目”,国文课从此成为非中文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大一国文”因此得名。
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对“大一国文”非常重视。著名史学家牟润孙教授撰文纪念陈垣先生时曾特别提到大一国文课:“先师自己主持辅仁大一的国文的教学,教员由他聘定,课本由他自选。每年暑假前全体一年级学生国文考试由他自己出题,指定几个人分阅,然后他老人家亲自校阅一遍。”辅仁大学这门由校长主持的课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书馆学家来新夏于上世纪40年代初就读该校,其修课用书正是《国文读本》。
70多年后,来新夏再阅此书,“老泪婆娑”,忆及“大一国文”,他写道:“几十年前情事多显模糊,唯曾读《国文读本》所收各篇,犹有大致印象,个别篇章,尚能背诵,足见当年印象之深。”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一国文读本》即是在上述背景下由辅仁大学《国文读本》的稿纸钞本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年度铅印本合并而成,陈垣先生的孙子陈智超撰写导读。读本采用当时较为通行的选文体例,不过,和其他同期同类教材相比,辅仁大学的《大一国文读本》之选文观念颇具特色。除最后附加的一篇《论孟一脔》,陈垣选取古文名作共143篇,经史子集均有收录,既有《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又有《礼记》《庄子》《荀子》《韩非》,还有韩柳、三苏、李清照、顾炎武等,所有篇目均按年代顺序排列。
邢大军据《博览群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