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八大家都是酷爱读书的人(下)

2017-11-16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13期
关键词:熙宁曾巩临川

□木匠

唐宋八大家都是酷爱读书的人(下)

□木匠

上文我们说到张方平把苏洵介绍给了欧阳修,欧阳修与张方平虽政见矛盾,但并没有对他推荐的人心存芥蒂。在读了苏文后,不由得大为赞赏:“这文章简直就像是荀子写的!”欧阳修迅即起草了《荐布衣苏洵状》,将苏洵及其文章推荐给了仁宗皇帝。还称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结果使苏询被破格授予了校书郎之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欧阳修已经感到苏轼在文学上会超过自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安,反而觉得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他在给梅尧臣的信中曾说:“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的这种高尚的精神,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苏洵父子,父亲被欧阳修推荐给了皇上,两个儿子又被欧阳修录取为了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其实,欧阳修一生提携过不少人才,“三苏”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例。

说到读书,苏洵尝说自己是“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但却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每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别。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苏轼更尝标榜自己无书不读,而且能把80万字的《汉书》背下来。

再说曾巩,相对于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七家来说,他的名气要稍弱一点,但他在古文(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的确是很大的。

曾巩,字子固,天禧三年(1019年)出生,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他的祖父曾致尧做过户部尚书,父亲曾易占做过太常博士。他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12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已名播四方。

曾巩也是当时新古文运动和诗文革新运动的骨干。其在古文创作上,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接受了欧阳修的“先道后文”、“文以明道”的主张。其文几乎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

至于读书,曾巩尝在其《南轩记》一文中,对自己在“南轩”这个书房里读过书作过如下之说明:“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浮夸诡异之文,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

由此可见其读书之广,与其老师欧阳文忠公比起来,也是一点都不逊色。

王安石:最是强调文章社会功用的一代文宗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天禧五年(1021年)出生,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他的父亲名叫王益,他出生时,正任临川军判官。

王安石在鄞县任职四年,治绩斐然,受到宰相文彦博的赏识。欧阳修对他也很器重,曾举荐他为谏官,可却被他以祖母年事已高,需有人照顾为由,婉拒了。但爱才的欧阳修还是始终关注着他。

祖母去世后,王安石出任了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识与相知,声誉日隆。

仁宗皇帝虽未采纳他的建议,却也认为他是个人才。这次上书后,朝廷几次想委他以重任,但都被他拒绝了。可是朝廷却不肯放过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派人来,说要给他一个什么官做,他也不想太过得罪朝廷,终在多次拒绝之后,接受了到集贤院任职,并知制诰和负责审查京城刑狱的差事。可他刚到任没多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又以要回江宁守丧为名,辞了官。

仁宗驾崩后,英宗继位,又多次派人到江宁,催他进京任职,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不入朝。直到神宗即位以后,他才重新出山,先是出任了江宁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又于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擢升他为参知政事。为摆脱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神宗让他尽快设计出一个改革方案。

熙宁三年(1070年),在神宗皇帝的鼎力支持下,王安石出任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

然而,王安石的新法从一开始推行,就受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大批反对新法的官员辞职。熙宁七年,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许多反对变法的大臣都说这是新法惹的祸。神宗皇帝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王安石被罢相后,王朝的政治与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神宗皇帝不得不再次起用王安石,再推新法。

但王安石复相后,仍得不到太多的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新法已很难再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辞去了宰相职务,自请外调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

元丰二年(1079年),王安石又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哲宗即位后,重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新法被全面废除。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还是文学大家,其诗、文、词的成就都很高,今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有评论家说,王安石的文学创作始终是围绕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进行的,我以为斯言甚是。他一贯都是强调文学创作首先是为社会服务的,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论说文,大抵都是阐述其政治见解与主张的,观点鲜明、结构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一些短文写得更是精彩绝伦,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但却写得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势如破竹,大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可谓“瘦硬通神”的典范。

说到读书,王安石也是一个无书不读之人,他曾有说自己在读经之外,还会“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因为不这样读书,就不能在读经时,明白古圣贤的深意。

综上所述,这八位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成为被历代文人所景仰的“八大家”,除去他们的天赋之外,读书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完)

参考书目:《宋史》、“百度百科”等

猜你喜欢

熙宁曾巩临川
星河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临川四梦(乡音版)
临川渡
笼中鹦鹉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与曾巩散文
有感于江西临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