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马店的杏子姑娘

2017-04-20陈珍

特别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阿庆嫂车马杏子

◎陈珍

车马店的杏子姑娘

◎陈珍

40年前,我18岁。毕业之时,正是如火如荼的农历七月。拔小麦大干一场后,便是场面上的活儿了。我这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书生,在场面里到处碰壁,出于无奈,只好找队长求做车马营生。

队长同意了,我便跟着老车豁子杜头,几天厮混下来,熟悉了车马营生的套路。十几辆三套马车,一路拉炭,半个月装卸一回,剩余时间都在路上。车马营生有三部曲:打尖、住店、插车。

打尖

中午一到,我们就打尖(即在旅途中吃饭、小歇)。车豁子们早和店家混熟了,一开始我总是听不惯他们的粗野话,更看不惯他们之间的“手脚”。

有一次在一家小店吃饭,那时都是我们自己拿面,由店家做食。我看见给我们做饭的被称作“黑嘴”的店家女人故意把面案一撕,便拨开香一般粗细的三道缝隙。面案下是一口特大号的黑缸,可以往下渗面。黑嘴见我发现便慌了,忙说要给我介绍对象,是她的妹妹,我不买她的账。杜头走过来:“小意思,算了!”他又对黑嘴一笑:“他个念书娃,不懂的。”我愤愤不平,也只能作罢。

住店

说起住店,我是好长一段时间才习惯。日沉西山,我们一路越过许多家写着“车马大店”的院落,来到一个私人小店。杜头说,住私人店热乎,住集体店凉寡。一进院,杜头就大声吆喝:“阿庆嫂——接客!”应声而出的是个矮壮如车轴的汉子,随后跟出来一个三十岁左右、衣着干净整齐、语言动作透着聪敏的女人招呼我们住店。

晚上我们吃蒸莜面。阿庆嫂推的窝窝,高大若水泥管;鱼儿搓得足够粗壮(搓鱼:一种北方面食),像马缰绳,胡乱盘了一笼屉。车豁子们饿极了,七嘴八舌说:“快点吧,解饥当紧!”

旁边的杏子姑娘正在认真读书,她手里捧着《青春之歌》,眼神活得很,见状忙说:“我帮着做吧!”她正好给我做,就抬眼问我:“窝窝?鱼鱼?”我未置可否,她就搓起鱼儿来。那简直就是艺术表演:两只葱白似的手腕戴一对银镯,在面案上顶着头反着方向地一往一返。手里的八块面团越来越小,八条细真真、匀生生的鱼儿行云流水般流畅而出,活脱脱跃于面案上,便成了有生命、有灵性之物。她不时地将双手一扬一掀,鱼儿便一团团盘绕在笼屉里,像盘绕着细细长长、缠缠绵绵的大姑娘的心事……

杏子是阿庆嫂的妹妹,和我一样,刚读完书,却没有推荐上大学的命运,此次是来姐姐家走亲戚的。晚上店里主客二三十人,只有我和杏子刷牙,竟被人们惊讶和联想。杏子温和稳重,待人接物端庄礼貌,车豁子们都很尊重她,不与她开玩笑,说粗话野话。

住店最叫绝的是睡觉。面对面两盘顺山大炕,中间一条窄窄过道,家人、客人,不分男女同住。那年月,山区农村房少地窄,为谋生计,也只好如此了。车豁子们都是些能吃能干更能睡的角色,除了喂夜马的,其他人都是倒头便睡,雷打不动。

当我从梦中惊醒,头边亮着一盏小油灯。是杏子在全神贯注地读书。见我醒来,杏子歉疚地说:“今天客人多,大炕睡满了。对不起,灯光把你照醒来了。”她端坐一条小凳子上,那盏灯就放在我的枕头旁。

“爱读书吗?”她问。

“爱啊,太爱了!”我睡眼惺忪地答。

“做车马营生有的是时间,那你为什么不带点书路上读?”

“我初次跟车,还不知道这活路具体做甚,下次出车是要带些书读的。”

我在懊悔中,复又进入苦甘参半的梦乡……

一阵狗的狂叫,把我惊醒,偶一伸腿,脚下是软绵绵、暖乎乎一团。此一惊非同小可,却待再次伸腿探个究竟,忽听一声清脆且略带威吓的娇喝:“小车豁子,莫乱伸腿,否则拧筋哩!”一听便知是杏子。遭此一吓,真是惊心动魄,久驱不散,脚下仿佛不再是那软绵绵的人,而是一截高压电线——打死我也不敢再越雷池半步。挨到天亮,我便鱼跃而起,获了赦免般地去给马儿喂草喂料了。

杜头逗我:“成子,夜里和杏儿打通筒睡?”我听不懂,只有瞠目结舌。临行时,杏子把她的书送给我路上读。其实,杨沫的《青春之歌》我是读过许多次的,内容和情节早已熟悉。但好意难却,我还是收下了。一路上无所事事,为了打发难耐的寂寞,还真又读了一次,读出了不少耳热心跳的情境和意念。

插车

有一次,杏子坐我们的车进城。后半晌时,我仍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渐次被车豁子们新鲜动听的歌唱感染。不知不觉间,杏子劈手夺书而去:“心不在焉就别读!”她绵蜜一笑:“我唱两段儿,只唱给你一个人听——樱桃好吃树难栽/难栽也要栽/山丹花不红润雨淋/功到自然成/朋友好为口难开/难开也要开……”

这曲儿显然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糅入民间小调,别具一番活力与情味,歌声一如甘露,滋润了一片干涸心田。“杏子人美,唱得也美!”我赞叹道。

她得意,也很羞涩。俄顷,不知为什么,一道难以言状的忧伤袭上眉梢,须臾又作烟云散,真是不可测的女儿心哟!

第二年开春,我受聘当民办教师了。为了处理一些手头的住店账目,我最后一次跟车。沿路与店家结账,并且作别,也与我的车马营生告别,心里还有丝丝缕缕的不舍。

在黑嘴婶子家吃了顿油炸糕,阿庆嫂夫妻俩都在,只是不见杏子,心里有些许失落和酸涩。我不禁询问她的情况,阿庆嫂说:“别再痴心你的杏儿妹子了,人家出嫁了。怨你梁山伯的命去吧——迟来一步,她有封信,让我有朝一日交给你。”

我读着杏子的信,突然有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一种从未有过的苦楚淹没、淤塞着我的心房。信尾写道:“……恨相识晚,幸晚也相识。那次打通筒,我已经有了头主家了。我没本事抗争命运,但我有权利永远铭记你这个小车豁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次呼吸。今世无缘啦!下一辈子……”一串发黄的泪滴省略了最后的一切。

我把信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这封信好滚烫啊!字字句句像钢针,从四面八方灸着我。“杏子姑娘哎,如果有来生……如果……”我的默诵,一句比一句低,一句比一句沉重。

摘自《北方新报》图/豆薇

猜你喜欢

阿庆嫂车马杏子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乡居留句
完形:切开的甜杏
“驰”和“弛”
一个人
秋 的 岁月
智斗
沙家浜·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