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变化研究

2017-04-2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认同度读研考研

李 春 慧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24)

对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变化研究

李 春 慧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24)

近几年,我国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读研究生,且对研究生这一身份具有明确的认知。良好的身份认同有助于预备攻读研究生和准研究生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与行动,进而更好的发展。本研究旨在从考研动机、考前对自身的认知、考后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三个方面入手,揭示考研前后硕士研究生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变化,并从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反思低身份认同度的解决措施。

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员日益增加。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有研究生的特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攻读研究生。事实上,考研前后,学生对研究生这一身份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研究生群体中甚至出现了辍学和后悔攻读研究生的现象。由此,研究生的身份认同问题便应运而生。

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所承担的角色以及该角色的特征的认可度。身份认同包括对自我身份的认识,或者称为自我角色认同、对自我角色概念下所代表的群体的认同以及自我代表的群体是否被其他群体所认同三个方面[1]。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严重的偏差,则会造成思想冲突、价值混乱的局面,不利于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对身份认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硕士生提高自我认知度,促使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和行动。

关于身份认同的专著主要集中在民族、职业、性别、价值认同等方面。截止到2017年2月4日,以“研究生”和“身份认同”为主题,在知网上只搜索到了42条相关记录,其中将近一半的内容与研究生的身份认同无关。与之相关的文章只有三篇:徐燕的“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身份认同研究”、刘欣怡的“‘南大人’的身份认同研究”和余国威的“高校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社会学分析”。对于考研前后硕士研究生对自我身份认识的变化研究寥寥无几。本次研究旨在揭示准硕士研究生考研前后对硕士研究生身份认识的变化,挖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反思。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硕士研究生。

本研究采用便利性原则,将笔者所在学校以及自身掌握的资源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展开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共113人,其中有效问卷112份。其中来自不同生源地的男生34人,女生78人,同时兼顾不同年级、专业类别、专业所属、跨专业和本专业成员以及具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和无工作经验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采用文献法,分析和总结对身份认同、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研究的内容与角度,为更好地选择研究内容以及更为深入地剖析考研前后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变化奠定基础。

2.问卷法

通过网络,借助“问卷星”发放、回收和分析问卷。采用网络和匿名填答的形式,方便快捷,同时,有助于降低被调查者受调查者的影响度,有利于增强问卷的说服力、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与5名研究生交谈,设计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考研动机、考研前对自己是否适合攻读研究生的特质的认识、攻读研究生后的自我认知、对研究生生活的满意度、今后的打算以及对尚未报考和想要报考研究生的考生的建议七个方面。问卷初稿设计完毕,选择了三名被试进行试测,将问卷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期间,根据某被调查者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问卷,完成问卷定稿。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考研动机分析

以下题目的选项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有点儿不符合、一般、符合、完全符合。

表1 对考取硕士研究生动机调查问卷统计

根据表1可以看到,79.46%的学生“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与能力”;74.1%的学生“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64.28%的学生“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想凭借读书改变命运”;62.5%的学生“读研究生是为了接触更优秀的人”;56.3%的学生“读研究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42.86%的学生“读研究生是因为还没做好步入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延缓就业的时间”;45.54%的学生“考研是因为具有名校情结”; 25.89%的学生“读研是因为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13.39%的学生“读研究生是父母的意愿”;9.83%的学生“读研是因为大多数同学都读研究生了,因此我也跟着考研了”。根据数据显示,可以明确大部分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武装自己,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同时,可以确定选择考研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受同学与父母的影响的现象虽然存在,但盲目跟风的比例较小,说明该群体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

(二)考前对自身的认知

表2 考取硕士研究生前对自身的认知调查问卷统计

作为研究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进行研究和学习。进行研究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能力。

根据表2可以看到,50.9%的学生选择了“读研前,我认为自己能做到心无旁骛的做研究,且适合进行科研工作”;50%的学生选择了“读研前,我认为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44.6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前,我认为自己善于发现问题”;37.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前,我认为自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观察与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至少一半的学生在考研前认为自己适合进行科研工作,并且具有作为研究生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但仍有37.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总的来说,考研前,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特质与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是相匹配的。此外,调查显示51.79%的学生在读研前想过要继续读博。这一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至少一半的学生在考研前认为自己具有读研究生的特质与能力。

(三)考后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调查显示,57.14%“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研究生毕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 42.86%“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凭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41.96%“现在的研究生生活正是我所期待的”;35.71%“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32.14%“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善于发现问题”;29.46%“进入研究生生活后,我发现自己适合进行科学研究”;33.93%“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对科研感兴趣”;23.22%“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观看数据可知,只有选择“研究生毕业后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的比例超过了50%,认为攻读研究生对就业有所帮助,其它关于攻读硕士研究生需要的要素所占的比例均在45%以下。超过一半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认为现在的研究生生活一般,并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并认为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体验过研究生生活后,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度并不高。

表3 考取硕士研究生后对自身的认知调查问卷统计

(四)考研前后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变化及原因

虽然86.61%的研究生并不后悔攻读研究生,但是通过调查显示,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将考研前后的认知进行对比发现,被调查群体的自我认同度呈下降趋势:考前74.1%的学生认为攻读硕士研究生有助于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但体验过后,只有57.14%的学生认为读研究生有助于就业;同时,认为“读书可改变命运”的比例也下降了21.42%;对自己攻读研究生应具备的素养的认知比例也在降低:认为自己适合科学研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问题意识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1.44%、14.39%、14.28%和12.51%。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硕士研究生考研前后的身份认同度低。

此外,还有13.39%的学生后悔攻读了研究生。在对原因进行作答的13人中,可以总结出三方面身份认同度低的原因:首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兴趣与能力。如,某些被调查者谈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读书少,能力不足;没有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无趣,不合适;脑子笨,不适合搞研究;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研究”等等。其次,部分学生将矛头指向了就业:攻读研究生对改进就业的影响不大。这部分攻读研究生的群体,体验过研究生生活后认为“很多科学研究并不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浪费时间,理论化,不利于实践;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并不好”。还有一人谈到“没读更好的学校”,更有甚者直接表示“读研前对读研后的认知不清晰,工作和专业都不是想象的那种”。

以上内容和数据,充分证明了硕士研究生考研后比考研前对研究生身份的认同度低。其中,攻读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的缺乏是认同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并非所有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员适合走这条道路,要谨慎做出选择。

四、反思与建议

关于“对尚未报考和想要报考研究生的考生的建议”一题,45人做了相应回答,可分为以下三类:

理性思考谨慎型:部分研究生在给出建议时,提醒考生要理性思考,谨慎做出选择。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盲从,找到自己喜欢的,勇往直前,不要在乎旁人眼光和暂时薪资,到山顶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风景那边独好”。“遵从内心,考研只不过是一个选择而已”;“不要盲目跟风考研,要合理考虑自己专业发展的前景和合理性,做好读研期间的规划”;“想好以后的路,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考虑清楚,考上研究生容易,重点还是要看你在研究生期间干了什么,学了什么,有目的性选择读研究生,不要盲目,不要浑浑噩噩”;“想清楚自己读研追求的是什么”;“要结合自己所想所能所长,先了解自己再选择专业与学校”;“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报考研究生,不能人云亦云”;“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研究,决定后就不要后悔,坚定地走下去”;“想清楚一个问题,是否从心里想要、喜欢真实的研究生生活,不然不论日后考上与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苦恼”。

鼓励型:部分研究生结合自身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鼓励为主:“好好准备读研,以备将来能够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考名校,哪怕很难,也要去尝试”;“尽量985高校”;“读研是件幸福的事,一定要坚持考研的过程”;“考研吧,别等老大不小的时候再决定,提升自己,未来会更有竞争力。”

悲观型:给予悲观型建议的群体依然存在:“不是学霸别考了”“想好了再报,不然会秃顶的”。

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考研后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认同度降低,无论是理性思考谨慎型、鼓励型还是悲观型,都在阐明一个问题:是否读研究生要看个人特质与研究生身份的要求是否匹配,要理性的做出选择,适合的才是好的。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准备考研的学生了解研究生生活以及作为研究生应当具有的素质,帮助准硕士研究生了解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研究生必备的素质,即提高身份认同度的方法十分必要。

通过分析研二、研三的问卷可发现,只有一名研二的学生后悔读硕士研究生,其原因为研究生毕业依然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其余研二、研三的学生均不后悔攻读研究生,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换,学生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也揭示了目前研一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度低,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认同度,减缓学生的焦虑与不安的现实。

(一)高等院校应当肩负重任

通过分析问卷可以发现,本科期间有科技创新经历的学生,考研前后的认同度相差较少,甚至有部分学生攻读研究生后身份认同度上升,这表明本科院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是否考研以及对研究生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院校应当帮助学生了解研究生的生活状态,了解攻读研究生需要的素养。可采用开展相关讲座、允许本科生观看研究生课堂、组织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交流座谈会及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了解有关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最终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身份认同度,减少价值冲突、思想混乱的局面。此外,本科教师可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部分关于研究生的相关内容,辅助学校帮助本科生提升对研究生的认知,并与自身进行对照,获取正确的自我认知。研究生院工作人员、任课教师以及研究生导师应当在硕士研究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授课、讲座、沙龙、私下交谈等多种形式帮助研究生提升对研究生身份的认知。

(二)学生应当对自己负责

通过分析被调查者的考研动机可知,考研是该群体理性的选择,但调查数据显示,部分研究生体验过研究生生活后对自身的认同度降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准备考研的学生应当对自己负责,通过与教师、同学、学姐、学长交谈以及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充分认识研究生群体,将考研的动机与自身能力、特点相匹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适合自己的学校。硕士研究生也应当通过不断反思自己、寻找方法、与教师或有经验者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对研究生身份以及对自身的认知,不断进行调整,增强身份认同度,降低低认同度带来的焦虑与困扰。

[1] 余国威.高校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社会学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 王立珍,袁金英,马秀峰.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05):50-52.

[3] 刘欣怡.“南大人”的身份认同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1.

[4] 黄佐斌,周翠芳. 浅析我国研究生的“研”与“究”及其研究身份意识的社会认同[J]. 科技创业月刊,2010,(10):143-145.

[5] 江新华. 研究生写好学术论文需要哪些素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95-98.

[6] 陶家俊. 身份认同导论[J]. 外国文学,2004,(02):37-44.

[7]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01):21-27.

[8] 黄铃.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J]. 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7,(8):3-4.

(责任编辑:张连军)

附件

对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变化研究调查问卷

指导语:您好!此问卷旨在对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变化进行研究,希望获得您的支持。此问卷采取匿名制,不会泄露您的任何信息,题目无对错之分,请您放心填写。由于您的每一回答与调查结果息息相关,因此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认真填写。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

1. 性别

○ 男 ○ 女

2. 所处学习阶段

○ 研一 ○ 研二 ○ 研三

3. 专业类别

○ 专硕 ○ 学硕

4. 专业所属

○ 文科类 ○ 理工类 ○ 艺术类

5. 我来自

○ 农村 ○ 城市

6. 我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 是 ○ 否

7. 我属于跨专业人员

○ 是 ○ 否

8. 我本科期间的经历有

□ 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科研学术项目 □ 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 国际交流或交换

□ 都参加过 □ 以上都没有

9.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您的选项,从1到5分别表示 完全不符合 有点儿不符合 、一般 、符合、 完全符合

题目12345读研究生是为了接触更优秀的人○○○○○考研是因为具有名校情结○○○○○读研究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读研究生是因为还没做好步入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延缓就业的时间○○○○○读研是因为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读研是因为大多数同学都读研究生了,因此我也跟着考研了○○○○○读研究生是父母的意愿○○○○○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读研前,我认为自己能做到心无旁骛的做研究,且适合进行科研工作○○○○○读研前,我认为自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读研前,我认为自己善于发现问题○○○○○读研前,我认为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想凭借读书改变命运○○○○○读研前,选择读研究生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待遇○○○○○

10. 读研前,我想过要继续读博 [单选题] [必答题]

○ 是 ○ 否

11.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您的选项,从1到5分别表示 完全不符合 有点儿不符合 一般 符合 完全符合 [矩阵量表题] [必答题]

题目12345进入研究生生活后,我发现自己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对科研感兴趣○○○○○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善于发现问题○○○○○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自己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凭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发现研究生毕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现在的研究生生活正是我所期待的○○○○○

12. 经过体验研究生生活,我后悔读研究生了 [单选题] [必答题]

○ 是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否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13. 对尚未报考和想要报考研究生的考生的建议 [填空题]

The Study of the Change of Identity of Postgraduates

LI Chun-hui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With the expansion of postgraduates’ enrollment, the number of postgraduates is increasing. However, not all of them a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and having clear cognition to the identity of postgraduates. Clear cognition is benefit for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to make a more rational choice and action, seeking for better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motivation, identity and cognition before the test, and identity and cognition after the test, which reveals the change of the cognition of its own identity. Eventually, researcher seeks for the measure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ollege and student.

postgraduate;identity;change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2.001

2017-02-27

李春慧(1992-),女,河北定兴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C913.4

A

1009-2080(2017)02-0005-07

猜你喜欢

认同度读研考研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大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调查研究报告
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