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区天禹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楀代表:供给侧改革就是把产品变为商品
2017-04-20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重庆黔江区天禹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楀代表:供给侧改革就是把产品变为商品
■ 文 / 本刊记者 双 槐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春回大地、草木初萌的3月,我们又迎来了全国“两会”的召开。在会议间隙,本刊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天禹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楀,张楀代表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很多农产品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中央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也一直在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怎么做”,一见面张楀代表就抛出了这个话题。她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每个朝代每个政府都十分重视,力求保证足够的粮食生产,而丰衣足食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到了现在,这种状况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粮食生产多年来持续增长,种出来的粮食基本足够我们吃,并且其中很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浪费掉了。因此,即使不谈粮食的过剩与不足,如何把浪费这一块做好,也是一件非常紧迫重要的事。
张楀代表在大会现场
张楀以她熟悉的红薯为例,在以前灾荒年的时候,红薯作为粗粮,救活了不少人,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得就很少了,农户主要将红薯作为饲料用于喂猪,如今农村养猪的人少了,规模化养猪场不用红薯做饲料,红薯的储存要求又比较高,温度高于15度就会发芽,低于10度就会坏,这些都是红薯供给侧方面的问题。反之,在需求侧方面,对于红薯的保健功效,现在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是认可和接受的,但是很难一年四季都能方便地买到好品质的红薯,消费主要集中在产出的几个月。
“一方面城市里面的人对红薯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老百姓地里的红薯又卖不出去,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障碍打通,红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成功了。把产品变为商品,变成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张楀解释道。
不只是红薯,很多农产品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张楀告诉记者,在她们当地,种植的猕猴桃很多,品质也很好,但是发展多了以后,销售起来也比较困难,也面临储存等难题。
要用产业化的模式来做农业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楀认为要用产业化的模式来做农业。她解释说,如果现在还按传统农业的思路来做,那么农业是很难找到出路的。传统农业的思路是先生产出产品,然后卖到市场,现在要整个倒过来,实行以销来定产,将市场的需求从销售一直传导到产业源头的育种,从而反推产业的发展。
大会期间,张楀代表在阅读《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张楀以自己合作社的做法为例。以前,当地选育的红薯主要是生产用型,它的口感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如今消费者在口感、新鲜度等方面对红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产品销售压力很大。为此,合作社与红薯专家合作,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渝薯17号。选育出好的品种以后,集中在一个地方示范,示范成功后,再把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出去。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并且提供技术服务,种植户只需要按要求种就行了。回购的红薯供应给各个加工厂,加工成粉条、薯条等产品卖给消费者,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这个产业链中,由于单个农户的信息量、知识量确实有限,就要靠经纪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来带动他们,大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村、一个乡或者一个区县要想发展,一定要培育适合当地的主导产业,还得培育当地的带头主体。这两者都有了,自然而然会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张楀说。
政府应该大力提供社会化服务
张楀认为,在现代农业建设体系中,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尤其是技术服务,农户发展种植生产,需要有人给予指导和服务,有时候甚至是监督他们一定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去做。至于谁来提供社会化服务,她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政府出面购买,由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来提供。具体购买哪些服务,哪些主体可以申请提供,可由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决定。比如采购种子种苗,提供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实力,只要合乎要求,都可以去申请投标,这样做农业的人都能够受益。
据张楀介绍,从去年开始,她们当地政府就出台政策、拨付资金,购买一些社会化服务,效果很好。比如当地有一些农机合作社,政府向他们购买机耕服务,给农户耕地,大概是160元/亩,政府给合作社补贴一半费用,农户自己支付一半费用,大家都很满意。为了解决山区运输难问题,当地政府对农产品运输费给予补贴,农户承担一半,政府承担一半。对合作社来说,由于红薯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政府针对红薯的种苗给予了补贴,一毛钱一株的红薯种苗,种植户自己出5分,政府补贴5分,这就是政府向合作社购买育苗服务。
合作社的发展基础是家庭农场
谈及合作社的发展,张楀强调,各个地方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区别对待,在南方山区,首先应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在北方,地势平坦,土地流转比较顺畅,一个合作社可以经营成千上万亩土地。但在南方山区,到处都是鸡窝田、巴掌地,资源条件很差,这样的土地企业根本不愿意要,抛荒的很多。为了育种,合作社打算找100来亩平整一点的、可以机耕的地,却很难找到。但家庭农场就比较适合,一家人流转一些地,种二三十亩粮食,农忙的时候请周围的村民帮个忙,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目前,像这样的家庭农场,在当地比较多了。
因此,在当地山区,农民合作更多地体现为家庭农场之间的联合。比如一个家庭农场,花几千块钱买了一台微耕机,在耕自家土地的同时,也帮助周边的家庭农场耕地。张楀认为,这些家庭农场虽然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合作社,但实质上已具有合作社的功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楀的天禹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面临新的阶段。合作社推广的渝薯17号红薯,在整个渝东北地区已推广开来,今年甚至辐射了四川南充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此,合作社今年的重点转向了红薯鲜销,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但初期的规模不会太大,确保把品质、品牌做起来,明后年再逐步扩大销量。“从育苗、种植、采收、收购到储存,我们都能严格把控,目前的问题是流通环节。我们正在联合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攻克这个难题,争取早日实现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口感好、品质好的红薯。”张楀告诉记者。
(张楀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天禹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