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2017-04-20张芹许振峰孙海波

文教资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课程考核学分制

张芹+许振峰+孙海波

(山东交通学院 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3)

摘 要: 学分制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学分制的实施必将引起教育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加强过程考核和改革考试内容”两方面讨论课程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加强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学分制 课程考核 考试改革

学分制,意味着学生只要修完该课程且合格后就可以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在弹性学制内只要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能拿到本专业学位,允许毕业。也就是说,学分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总量。然而,如何在课程学习量的基础上,有效区别学生学习质量是学分制的关键所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课程考试改革。在学分制大环境下,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考试内容陈旧、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管理缺乏人性化等弊端日益严重。因此,学分制环境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方法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目前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仍然是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面试、专题讨论等考核形式较少,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只能考核记忆知识及简单应用,不能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考试内容陈旧,记忆性知识偏多,无法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考试内容陈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来源于教材的试题内容比例偏高,导致学生靠“死记硬背”便可取得高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第二,题型设置不够合理。多数试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简答等题型,这些题型主要考查的是认知领域的前三个层次:即知识、领会和应用,忽视对后三个层次的考查,即分析、综合和评价[1]。同时,这样的考试往往会造成“一卷定乾坤”的现象,使学生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甚至拿奖学金。这是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工作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效考查认知领域的后三个层次将成为考试改革的关键所在。

3.试卷分析重视程度偏低,未发挥出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考试结束后,老师们忙于批改试卷、统计成绩,多数老师未曾仔细分析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出错率较高及出错原因。某些老师虽然做了试卷分析,但只是统计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学生数,认真、科学地分析试卷的较少。因此,考试对前期教学的诊断和对后续教学的指导作用无法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目标得不到落实[2]。

二、学分制下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学分制就像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就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是攻读一个学位还是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

学分制的优势在于:(1)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2)学分制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本着“忙时少学、闲时多学”的原则,学生可以统筹安排时间,以灵活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的目的。(3)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由于学分制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而人才社会需求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的,特别把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因此,学分制迎合素质教育理念,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然而,学分制存在一定的弊端:(1)学分制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学生可能专挑容易得学分的课程。这样势必造成知识结构的割裂,所学专业将失去原来的系统性、完整性。(2)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只要修完该课程且合格后就可以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在弹性学制内只要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就能拿到本专业学位,允许毕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此,实行学分制后,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课程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改革考试方法,加强过程考核。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下,考试方式需要多样化。就传统“笔试”来说,可采取“闭卷考试、课堂开卷考试、课外开卷考试”等方式。除“笔试”外,还可采取“口试、实践操作、综合设计、小论文”等方法。不同考试方法有不同的特点,与不同课程、不同考试内容相适应,以全面考查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实践类课程可采取操作考试方法,而语言类课程可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从成绩方面看,考核过程需要全程化,应加强过程考核。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考试方法考核学生的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如随堂测验、课堂讨论(问答情况)、单元测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随堂测验主要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讨论主要反映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则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各课程学科特点的不同,可将平时考试成绩以30%~6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总成绩。这种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既能督促学生深入有效地掌握各门课程,又避免“一卷定乾坤”的弊端,增强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2.改革考试内容,注重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全面性。

考试内容是测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考核内容既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充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应减少简单、记忆性内容,注重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考试内容的合理组合。尤其工科院校,其中骨干专业都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考试内容应重视对其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此外,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添加课堂讨论、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及对现行实验方案的优化等元素,以综合考查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能力。

3.注重教师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的改革势必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渊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師要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特点,适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因此随着考试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应定期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程考试改革必要性调查

以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实施学分制后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问卷设计及样本采集。

调查问卷分别从六个方面设计问题:考核形式单一的平时成绩是否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平时成绩是否应包含随堂测验、问答情况、课堂表现等过程考核元素?课程考核方式中是否应加强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是否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加强过程考核是否能够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压力?考试内容是否应涵盖记性型、理解分析型、综合应用型、提高扩展型等多种元素?

调查问卷分别面向车辆工程、交通工程、地下空间工程、航海工程等九个理工本科专业学生,共计发放452份,收回439份。

2.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我们用1、2、3、4分别表示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每个调查问题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如表1所示。结果发现,第一个问题的平均值为1.168,说明学生普遍认为仅用期中考试成绩或作业成绩表示平时成绩是不能全面反映自己的学习水平的。第二个到第五个问题的平均值均大于或接近3.0,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过程考核将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考核方式中应加强。最后一个问题的平均值亦大于3.0,说明除记忆性知识外,考试内容还应包含综合应用型和提高扩展型等多种题型,以全面反映自身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2)次数分布结果分析

问卷结果次数分布表如表2所示。结果发现,如果平时成绩仅为期中考试成绩或作业成绩,那么这种形式单一的考核存在较大偶然性,同时这只是单方面的卷面考核,对某些实践课程来说,缺少实践操作检验环节,因此86.3%的学生认为形式单一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439名学生中,有80.4%的学生认为如随堂测验、分组讨论、实验设计等环节均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融入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才更真实、有效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水平。正因如此,大多数学生认为在今后课程考核中应加强过程考核。同时由于过程考核涵盖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复习、单元测验等多个环节,因此超过60%的学生认为公平、公正的过程考核将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大大减轻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压力。

关于考试内容,84%的学生认为除记忆性知识外,考核重点还应放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及提高扩展型题目中,以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自身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从学生层面讲,大多数学生认为实施学分制后应更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内容应充分反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

[2]张金标,邵露.关于推进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39.

本工作得到山东交通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JG201436。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课程考核学分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