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中“诚”的教育思想对大学教师教学的要求

2017-04-20吕芳芳黄湾湾

文教资料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记师生大学

吕芳芳+黄湾湾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摘 要: 针对目前大学课堂中教师消极懈怠的教学行为,试以《学记》里“使人不由其诚”篇中“诚”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基点,分析大学课堂中教师如何继承《学记》中“诚”的教育思想,做到诚心、诚听、诚行三者结合的诚教观念,从源头上改变教师消极对待课堂的思想观念,实现教师诚教以构建高效大学课堂。

关键词: 《学记》 大学教师 “诚”教

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势渐成,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专业知识的缺乏及自我能力的不足成为他們求职中较大的阻碍,缺少创造力和质疑态度扩大他们的生存困境。从一定程度上说,与高等院校培养方式息息相关,尤其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让学生失去上课兴趣:“大学课堂无法解决其就业困境,因此,大学里最无吸引力的去处就是大学课堂了。”[1]事实上,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随性化,教学内容的陈旧等是学生消极应对课堂的主要原因,包括“讲的东西没意思”、“老师照本宣科”、“没劲”、“不能促进自己深入思考”等[2]。《学记》里“使人不由其诚”篇中“诚”的教育思想观念,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做法进行议论,当中阐释精辟而深刻,对当下大学课堂中某些教师教学出现的懈怠行为,仍有其独特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使人不由其诚”对教师教学的批判

在《学记》“使人不由其诚”篇有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3]主要批判教师对待教学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错误示范。首先,在教学过程方面,反对照本宣科式的“呻其占毕”,反对满堂灌式的“多其讯言”,以及填鸭式的“及于数进”三种教学模式,而这三者恰是当下备受指责、强烈要求整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见古人智慧的前瞻性。其次,在对待学生方面,反对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和目前学习程度的“不顾其安”,反对不注重学生学习心态的“不由其诚”,以及不能使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不尽其材”的三种教学态度,体现了其对教育中最主要元素“人”的关注。因此,此篇表明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实施的过程,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若教师不能做到“使人由诚”,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而难以“尽其才”,甚至可能因为厌恶老师的教学而放弃学习。这不仅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即应该把握“诚”,即强调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寻求教育方式与人内心的一种契合,做到“诚”教以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教师如何做到“诚”教

要应对大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危机,“诚”教是教师的必然选择,需要从诚心、诚听、诚行三个方面改变自己的教学,进而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情况。

1.“诚”心

教师“诚”教的第一步是诚心。教师应明确对教育的热爱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科目的热爱及对自己教师身份的热爱。即应该以高度热情对待教学工作,克服倦怠感而不是敷衍了事;具有为人师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态度,用诚意对待课堂、对待学生;有以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思想境界,真正从观念上提高为师的觉悟。教师应从心中对这三者表现出真诚,使对教学的所思所想与课堂所行一致。

其一,对学生真诚,教师的一切教学准备将指向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立足学生需求规划自己的教学,那么大学课堂中“备课不够,点名来凑;文不够,图来凑,图不够,片来凑;念PPT;当愤青;谈人生;早下课;划重点;讲段子;谈爱情”[4]等偏离正常课堂教学轨迹的懈怠行为就会减少。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必然前提。其二,对所教科目的真诚,表现在教师应该热爱课堂。大学课堂较初高中课堂氛围宽松,学生升学压力小,教师教学压力相对减轻,但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大,需要应对严格的职称制度及科研任务,大学教师往往将个人发展重点倾注在科研上,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多,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但大学教师知识素养较高,且多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符合自己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的课程,不断更新知识,为学生介绍最新知识及理论发展。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科目,愿意将自己所得的新知与学生分享,积极地备课、上课,为学生解答疑惑,真正意义上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其三,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动力。若只是将“为师”作为谋生工具,这样的心态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导致上述一系列懈怠行为。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缺少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课堂教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至于如何完成,完成的结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缺乏诚意,那么教学行为将无法做到与内心思想的契合,课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注意力因此转移,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率。

2.“诚”听

教师“诚教”的重点还在于诚听。它是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是构建师生对话平台的基础。课堂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若学生消极对待课堂,教师的教学就成了“独白”。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找到师生交流的话题,增加师生之间对话的可能。同时,教师的“诚听”能引导学生敞开自我、建立信任,而师生的相互接纳、相互吸引、相互合作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

“诚”听,听的是学生的心声,听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学生的话语中洞察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的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中小学课堂不同的是,大学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开放自由,更多地融入讨论式、报告式、演讲式等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教学,因而大学课堂成了师生交往、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高效的大学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积极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懂得“听”的艺术。一方面,课堂教学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讲课传授新知,通过提问获得教学反馈。要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聆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疑惑的思考,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诚听并不意味着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实行学生上课、教师听课的方式,而是在教师有能力把握课堂节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表达观点,采用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身份。另一方面,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和提问,引导学生质疑精神的形成。“在问题意识方面,当下大学生要么少问或不问,要么浅表性地问,要么重复性地问”[5]。鲜少能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示质疑,只是机械地回答课堂提问,问得最多的是考试内容、考试重点等问题,更不用说就某一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课堂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和大胆质疑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们的幼稚和不足予以足够的正确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从课堂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逐步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倾听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明确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即“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和弥补错误,从而获得进步。

3.“诚”行

教师的诚教最能体现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拥有真诚为教的心,仍需要用具体踏实的行动促进有效课堂建立。大学教师多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专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但是某些大学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知识学习,对如何教学和有效课堂建构等理念了解较少,课堂教学经验多靠自己摸索或者模仿,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或以一种固化模式一讲到底,或以一种开放模式畅谈人生,前者导致学生消极课堂应对,后者导致学生学无所长。例如,某些教师不认真对待备课,备课材料通用好几年,忽略日新月异的现实和知识的迅速更替,固守原来的教学安排,照本宣科式地对待每一门课程,这样的大学课堂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显而易见,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不但不可能有效,反而是低效、无效的,更是没有诚意的行为。教师唯有突破传统模式的禁锢,认真对待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教育智慧。

教师要做到“诚行”,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思考“大学为何而教”,理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教材的使用频率下降,一味依靠教材,照本宣科的方式已经行不通,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知识点,结合自己的思考构建学生所需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教师专业知识的支撑,还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知识结构,而这些只有教师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做到。这是教师“诚行”的一个层面。另一层面,课堂主体是学生,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根据不同学生备课,教师会面临许多挑战,因而需要更多有效的行动应对挑战。大学课堂应该多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质疑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善问、善答,“每一届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研究学生,就要在教学中既关注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的个性因素,又考虑很多不确定因素”[6]。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能教师无法解决。此时,教师应忽视所谓的“师道尊严”,通过与学生讨论和交流,保证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促进自身学识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诚意使教学内容呈现时代性,教学过程更具特色和针对性,最大益处在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诚”教需要有心有力、诚心诚意的教师,他们会以具体行动证明“教人尽其才”的教学理念。

三、结语

教师的“诚”教归根结底在于真诚二字,既是为师的原则,又是教学的态度,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理念。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态度,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教学的专注、是对学生的关怀。若要改善当下大学课堂中教师各种消极教学行为,构建有效且高效的大学课堂,就需要教师真心诚意地付出,将诚心、诚行、诚听三者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考虑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帮助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践行诚教理念,是《学记》中诚的教育思想赋予教师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韦永琼.大学课堂教学困境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2011(1):25-28.

[2][4]刘小红.大学课堂教学危机及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5(9):21-22.

[3]李绪坤.《学记》解读[M].济南:齊鲁书社,2008:55.

[5]李润洲.转识成智的大学生之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4(3):116-120.

[6]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记师生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麻辣师生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