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家长减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7-04-20张丽红
张丽红
摘 要:现阶段,很多家长存在一些教育误区:重知识的掌握,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学习的短期效果,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幼儿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注意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出现。幼儿园应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
当今社会家长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那就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一些幼儿园在一味地追求利益、迎合家长而违反幼儿发展规律实施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使用拔苗助长的做法,这无疑是在扼杀幼儿本该享受的快乐童年。如大班家长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更有甚者,一些私立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拼音,大班时就已经学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不提前学,上小学就会跟不上,将来就考不上重点,上不了好大学,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殊不知,盲目地学习小学课程,不仅加重了幼儿的负担,還会降低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兴趣,造成他们智力停顿或延缓。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幼儿园也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
一、提升教师教育素养,用自身教育行为影响和引领家长
幼儿园要端正教师的教育理念,坚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展科学的一日保教工作。教师要深入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抓住幼儿的敏感期,用专业的理念和教育行为引领家长。如教师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制订“家长开放一览表”,按时间顺序,将每个展示的内容及关注要点向家长详细说明,使家长更好地感受到幼儿独特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
二、利用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家长。第一,教师应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展示给家长,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告诉家长知识的学习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要素。第二,班内的主题内容展示,不仅能够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还能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广度、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特点等。教师利用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家、园、校三位一体,为幼儿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第一,幼儿园应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引领家长了解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建议家长与幼儿园携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教育。让家长了解现阶段的教育误区,如重知识的掌握,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学习的短期效果,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幼儿各种能力的养成。
第二,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密切合作,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经验丰富的小学教师请到幼儿园,组织大班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三方共同研讨入学前要培养幼儿具备哪些能力,学习哪些知识对幼儿入学有所帮助。研讨家长要如何选择幼儿园,幼儿园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使“幼小衔接”能够更顺畅。
第三,幼儿园与小学做好沟通,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环境,体验小学课堂,观摩升旗、课间操,参观校园、特色教室等,激发幼儿对小学学习与生活的向往,为入小学做好思想准备。制订完善的幼小衔接活动计划,并提前公布给家长,如作息制度的调整、毕业典礼的召开以及需要具备的上学必需品。开展整理书包大赛等活动,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让家长认识到入学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为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要只看眼前的效果,将眼光放远一些。幼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保持心态,尊重孩子,将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