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7-04-20李亮
李亮
摘要: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统一问题成为近年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教学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然而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能够促进高校学术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正确处理好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还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困惑,更能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促进国家整体教育方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科研;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19-0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综合性人才。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科研的氛围和环境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单纯依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因此,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二者不可或缺,如何处理好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一、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一)高校评价机制问题
受西方教育模式影响,国家层面上认为科研好的大学才是好大学,进而导致高校许多相关政策都偏重于科研院所,其评价标准也明显倾向于科研。社会评价方式、大学排名和公众评说会影响高校的生源和就业市场,在这种压力下,迫使高校不得不重视科研工作,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去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这种做法却给学校教学质量带来巨大的冲击。久而久之,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评价体系扭曲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
(二)教师评价机制问题
受国家及高校对科研评价机制的引导,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教学和科研不能充分进行权衡。许多高校一味追求科研经费和项目荣誉,过分强调科研工作,导致各个学院逐渐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教师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降低。甚至当科研与教学发生时间冲突时,有些老师甚至不惜调课或停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也有很多老师急功近利,在学术上弄虚作假,研究也属于低级重复。这些做法不仅影响教学,更影响科研正常有序的发展,对整个国家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教育走得太快等落下的灵魂。
二、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教学与科研应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二者互为促进,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缺一不可,因此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本职工作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成功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的基础之上,这就有赖于阅读。如果不坚持阅读,旧知识会不断被遗忘,而新知识尚未及时汲取,这样整个知识结构就会失调。因此高校教师应随时通过文献及书本的阅读更新知识,并带着教学基础上的思考去阅读,这往往是科研的起点与创新点,这种做法又反作用于教学,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更加有效推动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从教学工作中寻求学术的生长点
教学扎根于科研,才能使其避免流于肤浅。当我在《海洋生物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中给学生讲授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降解石油的超级细菌时,发现教材的知识点滞后,便查找了最新研究文章,并把更新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学者都没有谈到的耐低温降解菌的问题,便带着几名学生做起了耐低温细菌的筛选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通过申请协同创新项目,获得了该项研究的资助。让同学们巩固课上知识的同时也挖掘出了科研的生长点。
(三)摆脱教学与科研脱节的问题
教学与科研相一致,教师工作起来便会十分得心应手。即课堂讲授的,也是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如此一来,科研便会为教学夯实基础,反过来教学又推动科研。然而现实总是有些不尽人意,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来说,牵肠挂肚的是自己苦苦从事了若干年的专业,而辛苦教授的却是自己都不熟悉的课程。这种教学与科研脱节的情况在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此时,高校教师就需要换一个视角,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教学,在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科研的新领地。我的教育背景是生物科学,而学校这方面的课程较少,我了解到,不少学生对现代生命科学很感兴趣,我就开全校公共选修课。先开了《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这门课,我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每个学期都有50—60多名学生选修这门课。此类课程,同学欢迎,学校需要,也巩固了专业。在学校、学生、教师三者之间找到交汇点,在科研与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使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让二者齐头并进。
三、针对高校教学与科研问题对完善二者之间关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高校评价机制
鉴于上述对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辩证统一的分析,首先国家应完善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大学定位不同,评价制度也需不同,建立分类拨款制度,引导高校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校主要的两种类型。针对研究型大学,国家在评估和资助方面可以侧重于科研成果,而对于应用型大学,教学成果可作为主要评估和资助指标。如此,二者都能更好地体现出公平和效益。国家还需根据学校发展特色、社会需求等设计出与之相符合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使各大学、各学科、各专业等体现出地区特色。另外,高校也应立足于本校基础和学科发展特点,明确教学和科研定位。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为主,重点抓科研,并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以研究促进教学,使教学有据可依,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应用型大学则要大力发展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科研的意义在于提供更多实践动手机会。各高校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在充满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中保持快速发展。
(二)完善教师的评价标准
高校对教师的质量评价应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明确教学为首要任务,科研为重要补充,让科研促进教学;并且学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和科研评价指标,循序渐进的推动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充分体现教学和科研的同等重要性。在对高校教师双重要求的情况下,难免造成教师压力过大,个人认为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上也可借鉴对大学的评价机制。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可分为教学型人才、科研型人才以及教学科研型人才。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高校教师在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科研。因此,提升教师待遇,减轻生活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摆正教师的工作方向。
(三)高校教师努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融合
高校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科研的主体,教师应在教授课堂知识之外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形成“科研教学化”与“教学科研化”的模式,形成“科研一教学统一体”的和谐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些自己最新科研成果并与学生交流科研心得。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向学生传播最新科研动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情操。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学生科研活动,让学生实践课上所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在科研实踐中实现教学互动,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和科研能力,真正做到教研相长。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才能不误培养学生的百年大计,才能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人才,才能使现代高校在千帆竞发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中国教育向着蓬勃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冲突与融合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王鹏.论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意义原则与结构体系[J].高教研究,2008,(4).
Abstract:The contradic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topic of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scientific resear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promot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tra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erefore,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not only benefits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ies,but also can solve the puzzl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he Un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educ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health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