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脑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20王涛李佩芳浦芳孙培养徐国勇
王涛+李佩芳+浦芳+孙培养+徐国勇
摘要:目的:探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脑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临床相关专业的40名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知识水平,提高分析、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启发批判性思维,等等方面,实验组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病科本科生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生中医脑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脑病科教学;Seminar教学法;病例分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88-02
本科生教育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而Seminar教学模式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上就是“讨论式教学”,通过互动教学路径,让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一个问题。Seminar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的潜力,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互通有无,深化主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适应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探讨,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将二者的结合必然掀开临床教学改革的新篇章,本研究旨在探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脑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方案
(一)开展Seminar教学法系列讲座,师生都要接受该理论的培训
1.选择病例讨论。本科生脑病科临床实习期间,每3周完成一次Seminar教学讨论,选择脑病学科中典型的常见病或疑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患者1例,作为每次教学研讨的中心内容。每次教学研讨由治疗组的本科生担任,提前1周公布讨论的患者(知情同意),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诊疗方案。而其他的学生可以發问:MRI的读片是否准确?为什么考虑这个病?治疗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考虑患者的医从性?哪种方法更适合患者?等等。结束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进行梳理,列出存在的问题,作为2周后讨论的主题内容。
2.Seminar研讨前的准备。周期内,由学生自由组合,2人1组,教师将上次梳理出的主题分给其中1组学生,学生根据主题,查寻资料,准备讲稿,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制作多媒体资料,并在1周前将梳理后的资料打印分发给每位参加者。在讨论的课堂上,由同在1组的两位同学轮流担任Seminar主持,进行内容陈述,并共同回答问题和质疑。
3.Seminar教学研讨具体步骤。(1)由指导教师介绍本次主题和背景资料,不做暗示,避免对学生有影响,时间2—3分钟。(2)由学生主持人进行专题报告,根据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自我的认识,时间约15—20分钟。(3)讨论和交流:围绕问题,由主持组学生和参加学生轮流发言,进行讨论,各自提出观点,指导教师适度参与,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意不要左右学生的观点,时间约15—20分钟。(4)总结和点评:指导教师根据实际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简要总结,时间约3—5分钟。
二、方法
1.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类临床医学专业的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法。两组本科生在年龄、入学成绩、专业基础课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采用统一的临床应用型标准化试题及问卷调查评价新课型的实际教学成效,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课程考试成绩,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传统教学方法、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
三、结果
2012级中医临床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均采用统一的临床应用型标准化试题考试库进行考试,病例讨论法结合Seminar教学法组(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5.07±5.84分;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0.31±5.64分。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临床课程考试结束后,对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知识水平,提高分析、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启发批判性思维,等等方面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和比较,本科生在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反映出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反映出,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知识水平,提高分析、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启发批判性思维,等等方面,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有效。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研讨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例,准确的内容和观点,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启发,也是个学习和升华的过程[1,2]。
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法在临床教学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1)激发学生学习内在需求。从病例讨论的分享到Seminar专题式讨论的准备,都需要学生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并进行甄别、取舍、批判,既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利于学生了解相关主题的知识进展,并掌握独立找寻资料的方法。(2)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研讨的准备和讲演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利于学生素养。(3)早期接触临床实际。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的选题都是临床的实际患者,真实的问题,活生生的语言,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临床诊治病患的思维。
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专题式讨论是一种富有启发性、活力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与研达到最佳契合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内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蒋赞利,王正,张晓峰,等.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外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0,25(4):39-42.
[2]高启胜,王淑翠,国清,等.Seminar学习模式在卫生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