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及训练方法探析
2017-04-20陈永惠
陈永惠
【摘要】速度素质不但直接决定某些运动项目的成绩,而且对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各项目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少年时期发展速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影响速度生理学因素、少年运动员生理特点等角度,探析速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和方法,认为:少年儿童时期(7-12岁)是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加强这一时期的速度训练至关重要;磷酸原(ATP-CP)供能是速度素质的生化基础,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增加磷酸原的储备,是发展速度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快肌纤维的力量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生理基础,是发展速度的先决条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是速度的关键。
【关键词】少年 速度 短跑 生理机制 训练方法
前言
速度素质不但直接决定一些运动项目的成绩,还对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是各项基本素质的成因之一。因此在少年时期发展速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中应该考虑这个现象,加上合理的方法,速度素质才能快速、稳定的得到发展。神经系统和协调能力在少年时期快速发展,使少年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少年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其原因与神经系统、协调能力在这时期快速发展有关。由于少年阶段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应结合生长发育现状,从速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角度,探析速度训练的方法及运动负荷控制,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本文从影响速度的生理学因素、少年儿童生理特点等角度,分析7-14岁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及方法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1994年—2010年有关短跑训练方法的论文,获得丰富的参考文献,为本文撰写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文献来自中国期刊网及相关的书刊和 逻辑分析法以及归纳法对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二、 分析与讨论
1.影响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速度素质是人体或者人体某个部位快速作出运动反应、迅速完成动作、迅速移动的能力。速度素质的涵义在过去有不同认识,很多人认为速度就是快的体现。但是速度是指人体尽快向前运动的能力体现,主要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位移的速度,这三种运动表现形式。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动作速度是人体完成某个动作所使用时间的长短能力;周期性运动位移的速度是指人体在周期性运动过程中通过一定距离所使用时间长短的能力。
1.1影响速度的生理学因素。反应速度的快慢受到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指向、疲劳程度和反应过程的巩固程度的影响,主要是兴奋通过反射弧的时间长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度高反应时间就会短,反之如果疲劳时反应时间就延长。动作技能的成熟对反应时间都会明显缩短。
1.2身体形态与发育。速度素質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坚实有力,不胖不瘦,下肢较长,跟腱较长而踝关节较细,较为适合发展。而在发育方面,多数人认为,7-14岁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
2.速度训练的生理学机制。
按照磷酸供能系统的规律进行训练 速度性练习是强度大、时间短的无氧训练,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是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的分解释放能量供肌细胞做功。ATP在分解为ADP时释放的能能量由于肌肉中的储备量及其稀少,必须在分解过中要合成才能让肌肉活动得以继续维持,ATP只要一被分解就立即重新合成,只能供能1到2s,肌肉中CP能非常迅速的分解合成磷酸和肌酸,并且释放出能量,不断地把ADP再合成ATP。但是肌肉中的CP含量也是非常有限,所以磷酸原系统的供能是也非常的短,一般在5-8秒。 注重发展肌肉的快速力量人体的肌肉力量越大就越能克服肌肉内、外部的阻力来完成大强度的工作。人体单个动作完成的时间、重复动作的频率及整体移动的速度等,都依赖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的速度之和(步子的跨度也是短跑速度的一个因素)。肌肉的收缩速度是由肌肉的力量、肌组织的兴奋性和条件反射的恐固程度所决定的。肌肉中的快肌纤维含量越多、肌肉的力量越大,收缩的速度就越快。训练突出肌肉在接到信号后的速度力量训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练习,如:橡皮筋摆腿、负重高抬腿、跨步跳、听口令起跑、短距离折返跑等,快速度小负荷量也可以练习快肌。
速度的提高依靠着肌肉的放松。肌肉放松,张驰有度,能够减少肌肉本身的内阻力,增大肌肉合力,使血液循环通畅[8]。肌肉越紧张血液流动就会受阻,当紧张度达到60~80%时,时间只要稍长,动作就会变形失去协调性,已有的快速能力也会无法发挥。放松状态的肌肉中的血液流动情况比紧张状态大为的改善,比紧张时提高了15~16倍之多。血压循环的通畅,能给活动中的肌肉输送提供大量的氧气,促进ATP的再合成速度,并且能节省能量物质的流失,使能量物质得到合理的利用,还能够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从而提高运动素质。
以有氧和无氧代谢结合的训练。如由慢速跑15m加中速大步跑30m加快速跑30m加走步30m等形式重复训练,或者30m疾跑加慢跑30m加疾跑30m加走30m,然后反复进行。或者100m-150m的随意变换速度跑等。这些练习的特点是:无氧训练在有氧的参与下能大大促进ATP的再成合,并能提高肌肉放松的能力。这种高功率运动对无氧代谢的影响从数量上和程度上都比较小,但也能明显的提高运动成绩。运动训练时应该保证合理的技术动作,确保肌肉放松参与训练。
3.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少年运动员骨骼与关节的生理特点
少年的骨骼比较柔软,不易折断但容易弯曲变形,弹性大硬度小,软骨成分多。软骨不断的骨化增生,使骨伸长、增粗变硬,20—25岁完成骨化状态。在骨完全骨化前,任何部位承受过大的负荷都会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导致畸形的出现。少年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周围的韧带都较为薄弱和松弛,所以少年的关节伸展性和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和柔韧性能得到发展,但是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臼。少年觉得肌肉中水含量较多,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较少。
肌肉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速度比成人快。少年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发育也是不平衡的,大肌肉和上肢肌肉的发育比小肌肉和下肢肌肉的发育的早。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增长不均匀。少年的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呼吸道相对狭窄,肺活量小,肺部内的弹力组织差,肺泡的数量少,呼吸的能力有限。身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机体对氧的需求量比成人的多,所以只能通过加快呼吸的频率来满足需要,年龄越小的呼吸频率越快。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发育,呼吸的深度也会逐渐加深,呼吸能力也会逐渐加强。
少年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
少年的神经在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的能力强而且善于模仿,第二信号系统就比较弱,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差。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比较突出,期间较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不过多余和错误的动作相对较多一些。少年神经系统的细胞工作能力也比较低,比较容易出现疲劳,但是恢复的速度快。
4.训练的密度
少年短跑运动员训练中,ATP_CP供能系统训练时最重要的掌握好间隙的时间,如果间隙的时间太短,磷酸愿的恢复量就少,在重复运动时部分的能量由糖酵解提供,血乳酸水平就会明显的上升,这样对于发展磷酸原供能是相当不利的,由于训练的强度要依靠系统的供能为主,所以练习之间间隙要长一些。应该在技术动作质量得到保证时,尽可能的要动作快速、有力、用最大强度和次大强度的进行训练,充分的利用CP的原理来减少糖酵解的供能,使ATP到CP达到最大的消耗来尽可能的避免乳酸的产生,要在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次的训练。
高密度的速度训练,在ATP_CP的过程未得到完全恢复时再次的进行训练,这样会导致动用糖酵解,运动的强度就会必然性的降低。在短跑训练时,教练员应该遵循磷酸原供能的原则,不要训练一个接着一个的安排出来要求队员快速完成,在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一口气跑完一组,结果强度就是一个不如一个的下降,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也没有得到增长。所以应该科学的训练,把恢复重视起来,没有恢复就不要训练,要把恢复纳入到训练当中,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三、结论
短跑的主要供能是三磷酸腺苷(ATP),在短跑过程中,三磷酸腺苷的供能只能維持在6秒左右,在短跑的后程中,肌肉在缺乏氧的情况下持续剧烈的运动需要的能量较多,这是三磷酸腺苷的无氧分解与再合成就成了能量的主要来源。当肌肉不能继续工作,舒张也受到妨碍时,是因为三磷酸腺苷的完全消耗。只有在肌肉两次的收缩之间,也就是肌肉放松时继续进行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这样才能使肌肉快速收缩并且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度状态。
少年时期正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在速度训练时必须要符合少年的生理特征,这样才能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少年的骨骼肌肉内水分和有机物的含量较多,富有弹性和韧性、不易折断、力量和硬度较差的特点;同时肌肉的增长比骨骼落后,肌肉往长度发育,来适应骨骼的增长,肌纤维横断面小并且细长,肌肉的力量较差。所以在对少年进行速度训练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少年时期的生理特点,不能急功近利,采用小量、多次、循序渐进,科学合理选择训练方法,不能与成人训练相同。
参考文献:
[1]潘德俊.浅谈短跑速度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2,
(01).
[2]吴向明.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学研究[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