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7-04-20崔庭琼范健文杨磊朱恩洲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创新

崔庭琼+范健文+杨磊+朱恩洲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基于实践导向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改革、考核标准的改革等方面。其中理论知识是根本,动手实践是理论知识的具体转化,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科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结合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践导向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实践;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17-02

一、基于实践导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1]。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我校制定了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培养方案。与修订前的培养方案相比,新的人才方案依旧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够实现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能够不断的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提供可能性。加大了实践课程的开设,将实践环节教学渗透到课程开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带学生去本地的企业参观实习和暑期见习,使学生从实际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所学知识。聘请行业内的教授、在行业内有建树的学者定期指导。开展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评课、说课的能力;开设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熟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等,使学生逐渐形成懂教、爱教和会教的基本素质。

1.基于实践导向的创新体系教学改革研究。每个学校的定位和优势学科不同导致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基本上相差无几,各个专业之间没有很好的融合,学生课程学习形式单一,选择性和自主性较少。我校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开设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除了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之外,还给学生留下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例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经济、营销、财经等相关课程。

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创新实验班或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还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激发。针对各个专业和学科的特点,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在加强理论与创新的结合、加强先进技术的课堂渗透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例如,将汽车构造与参观实习、发动机拆装有关实验课程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实验平台更加直观、形象的对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可安排一个月去零部件厂实习,现场感受每个零件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启发了其创新思维。

2.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践的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设计,保证课堂的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1)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根据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来给学生布置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又使其有团结协作能力。如可以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就某个零件给出一个设计方案,对某个现有产品进行优化等。(2)数字模拟法,利用数字软件进行情景模拟。如利用CATIA装配模拟,运动分析,可以更加形象地阐释机构的运动,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3)案例分析法,提出一个案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然后给出自己觉得最佳的解决方案,教师再给出点评,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基于实践导向的创新能力培养

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有创新的可能性。学校需要把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校文化建设中。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是教学,所以通过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选用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程,上課的时候注重案例的分析,实现教学与创新相互融合。在教学模式上,实行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步发展,推进“教、学、做”一体化,采用实习地点教学模式,将教学、生产、社会服务融为一体。

2.开展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科技竞赛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模式,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学科竞赛平台的建设,能够引导和推动相关管理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切实可行的途径,对于形成优良学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2]。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成立各种兴趣社团,让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定期就不同的主体举行科技创新活动,如“智能交通”、“生活中的小发明”、“机器人大赛”等,并安排相关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要加以重视,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活动范围小,活动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创办科技活动月,通过科技节、科技大赛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明创造,并设置相关奖项,激发创造热情。最后,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不仅能够在大赛中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团体进行切磋、交流,还能够开拓视野。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许多大赛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大赛使我们意识到实践在创新培养中发挥的重要性,学校教务处也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了实践动手课程,对试验课程做了大量的优化,如在制定车辆专业大纲的时候,我们针对方程式赛车,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多渠道培养训练的方式,使学生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联合培养。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仅仅通过学校的理论培养和有限的观摩实践培养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深入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求,结合市场导向,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不仅能够对基本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够增强其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的基础上有创新的可能性,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资源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

三、基于实践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有力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的考试过于单一,只能够考察学生的部分理论知识,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标准,学生的考核可以分为三部分:(1)基于传统的纸质考试,这主要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2)试验,包括平时的实验操作、试验报告等。(3)基于课程的小发明、小创造,在这部分里面既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其动手能力,激发创新创造的灵感;也可以通过口试、答辩、现场操作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了考试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推行证书制度,我校就车辆专业有中级工证书,因此在实训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如凸轮轴径向圆跳动、发动机总成装配工艺、燃油压力检测、活塞与气缸配合间隙的检测、气缸磨损检测、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装配与调整等,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和操作之后,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俞桂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及其优化[J].台州学院学报,2010,(5):73-77.

[2]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07-109.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创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