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教材研究
2017-04-20黄璐
黄璐
摘要:结合当前重庆市情况和自身教学经历,本文对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教材进行研究;同时根据90后在校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研究结果,提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44-02
在新型的课程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在知识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并在认识管理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刚入职的教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学教材进行研读,探究其特点和思考,会有助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现阶段,全国各个省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在大力提倡创新,这和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相吻合。重庆市也于近年来开始陆续的开展这项工作,在教材的普及当中,必定会带来教学上的问题,也由于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普及使用新型教材的过程当中还是会带来诸多问题。和旧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一改以前单一、模式化和大篇幅的文字概述,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与探究性思考等专题板块,大大增加了管理学专业的趣味性、启发性,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同时对于一名新进教师的授课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更好的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如何更好的实现新标准下的教学目标,都是年轻教师该要进行教材研究的大前提。
一、背景
1.我国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课程改革实施的目标。国家一直大力支持教育改革,为缩减国内外教育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本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转化课程功能,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学科本位的理念,内容结合生活,和生活相联系;通过课程改革实施,促进学生和老师转化教学学习理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而教学目标中也提到以下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在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新教材内容分析
新教材(管理学基础,王燕云、王丽君编)共有包括管理学概述、管理学基本理论、组织环境与管理道德、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内的八个章节。其中以管理过程为框架,秉承管理的基本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详细地阐述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及实施要点。对管理学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思潮进行了介绍,对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现实做了详尽的阐述,并辅以大量的专栏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动态环境下的管理意味着什么。
新教材中内容的设置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的过程。从管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上使概念原理的呈现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关系,从教师教学的方面,该教材的编排符合教学实际中的教学呈现顺序;从学生的角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其中,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体现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學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知识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中,可以发现每个章节后都存在实训项目,提高其学习管理学的兴趣,并对该课程的知识内容的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该新教材在内容设置和内容排布的优势点。
三、新教材的使用思考
1.如何使用新教材。首先,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很多老师已经常年使用的是旧教材,但是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应当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转化教学重心。其次要注重从教师到学生的过度,更多的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由于地域教育水平差异,对于某些地区使用旧教材的效果会比新教材的使用较好些,内容上旧教材和新教材不分伯仲;但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是综合素质的强化培养阶段。所以无论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新老师,在教材使用当中应该增强探究性教学理念,增加学生为主体,减少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
新教材的修订服从科学发展,学生认知等因素综合考虑,注意遵循学科的逻辑规律。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师教学的适应性,增强科学性,趣味性和教学性,更加人性化,通俗易懂,教师应在研读过程中抓住这些特点。
2.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跟进新时代的要求,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适当进行教材纵横向的补充,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去感悟教材内涵是新教材的灵魂所在。
对于新教师的教学,应提高课堂的丰富度,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内容的衔接,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横向补充是指在进行每一单元教学时从理论系统化的高度进行补充,使学生在学习新教材中对管理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从客观事例中去感受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激情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中对整个理论在各个知识点的作用和地位了如指掌,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个理论的延伸及补充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去补充。
3.新教材的局限性。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训项目和探究性学习。在教材实践中,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域,可能在使用该教材时存在外在配备不齐全,会带来教学上的影响。另外,在教学中发现,其管理学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惯用的填鸭式教学,教学的侧重点在于理论,对于实训教学的方式用之甚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较低,同时课程课时设置较少,也为新教材教学带来隐患。
四、结论
综上,新教材是目前较为合理化,较为符合学生教学需求的教材之一。高职院校管理学新教材的如期问世及使用,不可避免地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种必须,也是调整教学的一种必然。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说,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目的,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延展性,在教学中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和吸收。但前提是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深度了解,这种了解是以教师自身的感悟为基础的,而不是去被动理解。通过对新教材实行全方位的对位思考,弄清编排体系和编排意图、编写特点,并以新教材为依据,设计自身的教学步骤,完成对整个管理学课程的再思考,适度实施教学,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充,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去完成新旧教材的合理过渡,使新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寇改红,李炫炫,于新茹.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河南农业,2013,(10):25-26.
[2]李莉.谈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8):28-29.
[3]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109-113.
[4]袁淑清.高职专业教材编写的创新思路——基于《实用管理学教程》教材编写的启示[J].时代教育,2014,(15):25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