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2017-04-20何西栋
何西栋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引向生活,把生活融入语文,真正让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将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课堂;措施
语文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只有让生活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才能真正打通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那么,如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对语文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语文教学追求生活的本真,生活化的课堂要求语文教师拥有一颗真正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心,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不是虚假,而是真情。其次,语文教师本身应该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充满激情,有观察生活、积极利用语文反映生活甚至美化生活的习惯,能感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强烈的“语文即生活”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放射光芒。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不必太强化教与学的界限,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语文教学引向生活,把生活融入语文教学。
在班级管理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要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改善教室环境,开辟图书角,让丰富的书籍陪伴学生学习和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书法、写作等兴趣小组,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兴趣;设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及时帮助……
二、打造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课文描写的虽然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由于学生经常视而不见而知之甚少,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如老舍的《养花》一文中,花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很多学生家里都有花,但真正用心去观察花的学生却不多,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指导学生通过持续观察和辛勤劳动感受养花的乐趣,学生理解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又如,在关于文化古迹的教学中,笔者建议学生参观身边的一些遗迹,如禹王庙、文庙等,让学生去调查历史遗迹,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真正让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将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联系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如《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一篇典型的田园诗,文章描写了一个唯美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文章贴近生活,拉近了学生和诗人的距离。在教学中,笔者着力用言语渲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活动中。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无人过”“蛱蝶飞”,笔者提问:“你在何处见过无人过的情景?蛱蝶飞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这样的设问,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强了语文教学与学生个体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乐于交流、表达,有话可说,说得自然流畅。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换位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心情,将心比心体会热爱劳动之情。
三、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与形式单一,单纯地由教师通过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挥,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评价方式不改变,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就难以打造成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参与评价过多,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结合,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建立课堂表现评价表,对表现优秀者给予笑脸,坚持每周总结,根据笑脸数量予以表扬。对学生进行非学业内容评定时,实行同桌初评、小组评议、班级定评,多主体评价增强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提高了评价的时效性,同时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对群体的激励,还是对个体的激励,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能够产生激励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欢迎,同时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激励性评价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开启了通向未来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打造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建立生活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使我們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成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一种多彩多姿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