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微课,构建活力课堂

2017-04-20屈钊昕

文理导航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运用微课

屈钊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引领的教学模式逐渐成形,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在视觉、听觉上占有独特优势,能有效推动教学,服务课堂,一方面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融入课堂;另一方面,激发思维,鼓励探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给课堂增添活力,由此提高教学实效。下面,我就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谈谈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运用

“微课”简称“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以及考点,或教学环节,像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具备情景化、多元化的特点。结合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有效突破难点,还能提高其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历史意识。

一、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历史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部分较多,包括历史背景、历史过程以及历史意义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在没有兴趣、良好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走进“被动接受”的误区,进而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可以引入微课,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先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串联知识内容,增添趣味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记忆、运用,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枯燥教学的产生。

历史教学的题材十分广泛,包含历史故事、人物典故等内容,虽然只占教材一小部分,但考虑到知识系统性、故事性、连贯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忽略。在呈现时可借助微课,利用短小、精悍的特点引入教学,既不会占用课堂很多时间,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此外,微课的出現为学生认知提供了更多资源,能呈现一些相配的公众历史节目,像语言节目、名人讲座等。由此,便能最大化地丰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关注历史,深入体验,加强感悟。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摆脱传统模式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让课堂焕发活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微课对于学生兴趣、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的挖掘、培养上的作用。

(一)增加趣味,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难静心学习。历史学科重在认识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其已经定性,既不能重演,也不能实践,学生只有借助图片、文字去发现、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学科的枯燥性,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将抽象的内容具化,概括性的语言生动化,有效激发学生热情,微课的引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古有云:“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挖掘、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微课趣味性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脱离陈旧记忆模式,将课堂变得新颖生动,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能轻松学习,有效掌握。在教学七年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归纳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最后简单了解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完成相应的探究学目标。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结合文本设计微课,适当拓展,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其在融入前产生探究兴趣,进而主动深入。在《达赖与班禅》的微课中,我首先呈现西藏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雄伟壮丽。然后,在一旁附上简要介绍,吸引学生了解,最后用动画的形式介绍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让学生清楚了解金瓶掣签的来历。

借助微课,在这短短5分钟内进行简要介绍,不仅能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产生文本阅读、探究兴趣,还能充分体现课堂的趣味性、有序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二)引导分析,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点,这不仅是教学挑战,更是提升机遇,只有攻克了这些,学生才能真正把握重点,夯实所学,在之后的运用中更加自如。微课特点在于“微”,虽小但精,能有效突出重点,针对关键处启发,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以此引导其分析、掌握。

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们遇到的难点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借助讲解促进学生理解,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此,我就制作了微课,借此引导理解,辅助教学。微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二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具体教学时,内容归纳为四个部分,即“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首先,播放《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边阅读变找出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然后出示《鸦片战争示意图》,让其对战争有整体的了解,尝试着找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后适当阐述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到英国强迫清政府开辟通商口岸的目的以及协定关税的影响,等到视频结束,就清楚意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秩序均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面上还是拥有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这一课中,微课的运用帮助学生冲破思维障碍,突破能力局限,有效攻克难点,扎实掌握重点,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还提升了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文本与学情,灵活安排,确保目标的推进。

(三)鼓励评价,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学习不仅需要理解、记忆,更需要思考、辩证,对已知的历史事件作出评价,客观对待,以此促进感悟,提升学科素养。初中生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各项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全面分析问题,对于历史事件不能作出客观评价。对此,我们就要借助微课巧妙设计,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客观评价,培养其辩证能力,在不断的思考探究中中提升历史素养。

在讲《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教学核心内容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要求学生能全面分析、评价这一问题。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完成这一目标,于是我就结合文本,制作了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微课,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播放图片《隋朝疆域》的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然后,一边呈现视频,一边引导学生认知,让其了解“水路运输可以解决陆路运输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确保粮食供给”和“隋朝灭掉陈以后需要加强对南方地区统治”。观看结束后,我就组织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评价,最后由代表在班级里发言。片刻之后,学生对于“开凿大运河”的问题给出以下评价:历史上对大运河开凿的褒贬不一,褒在于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不仅能加强南北交通,还能巩固王朝对全全国的统治;贬在于这项工程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四)复现历史,加强情感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着重于三方面设计课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虑到学科历史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情感资源,以微课形式融入教学,加强学生情感态度教育,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永恒的话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鉴于此,我们就要结合文本,深度挖掘,精选题材进行教育,深刻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就上网搜集了相关资源制作了爱国主题的微课,主要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前期的筹备工作以及開开国大典的盛况。首先,我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其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氛围,然后着重引导其欣赏高潮部分,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最后,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让其视觉与听觉受到强烈冲击,深受感染与震撼,发自肺腑地自豪、骄傲。

由此,历史教育便赋予了更多意义,除了传授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还注重情感教育,跟随新时代的脚步,积极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其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

总之,微课的引入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打破传统,开放课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还创新教法,活跃课堂,深入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提升其学科素养,让历史课堂在微课的助力下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运用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