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

2017-04-20刘金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体会德育教育

刘金义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系,在专业课教学中要重视专业能力培养,更应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可避免德育言之无物,抽象空洞说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德育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45-02

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都是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组织教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够用、扎实,实践技能强,而且更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面对新形势,围绕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德育教育,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针对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大多数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年龄均为1990年后出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活动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90后”大学生,对其道德观念有着严酷的考验。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职生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责无旁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和智育教育相分开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高职医学专业教学多年,主讲《药理学》课程,以下是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贯穿

针对高职院校的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慢慢渗透有着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意义。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同时对专业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慢慢渗透德育教育。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下降了,世界观、价值观就会迷失方向,其他不健康的思潮就会腐化学生。高职院校特别是开设了医学专业的学校,可通过医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灌输,德育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作为高职高专专业课教师,面对的是高职生,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承担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必须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精神,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二、如何才能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通过介绍药理学发展简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我们荣誉感、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结合药理学教学内容,用真实的事例来引导教育学生,绝不能抽象、空洞说教。如在介绍药理学发展简史时可列举:公元前后1世纪,有人假借神农之名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古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由政府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编写的世界的第一部药典是我国唐代的《新修本草》。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竭尽毕生心血,几十年如一日实地采集,去伪存真地撰写了《本草纲目》,记载药品1892种,该专著闻名中外,现如今仍然是世界重要的药物学文献之一。张昌昭教授是我国著名药理学奠基人,他最早发现肾上腺素能神经传递的重要因素是钙离子,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的学生邹冈从事有关麻醉性镇痛药吗啡镇痛机制的研究,发表了《有关吗啡镇痛中枢部位》的论文,对吗啡镇痛部位进行了阐释,被誉为吗啡作用机理研究的“里程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赞扬。我国的药理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对上述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中国的灿烂历史文化和对世界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促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学好本领,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2.通过分析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药物也不例外。药物的两重性是指药物的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物,对人有利并且对疾病产生防治作用,不合理使用药物对人带来危害引起不良反应,也就是说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人防治疾病,又能伤害人。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用广泛,有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可用于严重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疾病及器官移植等,但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反应,如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表现,停药过快可引起停药反应等。再比如讲授抗感染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时,着重讲了耳毒性的不良反应,有儿童使用引起药源性耳聋的报道,因此孕妇和儿童禁用。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据WTO统计,每年住院死亡的病人,有50%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充分利用药物的防治作用,维护和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缓解疾病的症状或治愈疾病,尽可能减轻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过度用药”、“重复用药”、“搭车开药”、开贵重药等,给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给病人造成了身心损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学生在认识药物合理用药给病人带来好处,不合理用药给病人造成危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好药理学知识的自觉性和迫切性。

3.通过麻醉性镇痛药的学习,渗透生命教育。吗啡是中枢性镇痛药的代表药,为阿片受体激动药,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但是反复使用会产生躯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即成瘾性,故属于麻醉性镇痛药,要按照《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吗啡来源于罂粟未成熟果浆中提取提纯而获得,具有镇静、镇痛、镇咳等作用,临床可用于外伤、刀伤、枪伤、烧伤、晚期癌症剧痛的镇痛及心源性哮喘,但该药有成瘾性,表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在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按照适应症选用。麻醉性镇痛药长期使用,该药物给正常人使用实际上就是毒品,毒品对人的危害巨大。另外,毒品对人危害大,成瘾性大,很多家庭因吸毒导致家庭破裂,倾家荡产,甚至家毁人亡。作为医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对毒品的危害进行宣教,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在全社会掀起人人远离毒品、人人抵制毒品。

4.通过分析临床用药病例,教育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课堂教学中讲解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时,列举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青霉素皮试后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是抗感染药物,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致敏性,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阴性的病人才可以使用,但不能保证使用过程中一定不发生过敏反应。对于超敏的病人而言,皮试时也可以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在青霉素使用过程中,更不能忽视皮试的反应,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可高度怀疑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组织救治。通过此病例,告诉学生在使用药物时必须熟知该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无论是否发生过敏反应,都应该仔细耐心观察,并做好相应准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必须就地及时抢救,要以病人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审慎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更好的为病人健康服务。

5.通过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素养。高职教育历来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过程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多人同时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家兔的捉拿和耳缘静脉注射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另外,药理学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注射剂量读数错误或注射药液溢出,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的错误导致实验的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复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体现不断探索和求真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通过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渗透,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的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德育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2]史國荣.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护理研究,2009,(08).

[3]王金权.药理学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04).

猜你喜欢

体会德育教育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