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美在图形图像中的应用

2017-04-20王悦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图腾符号形式

王悦珊

摘 要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了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审美情感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审美情感是特殊的、不同于生活的情感,并且这种审美情感是由艺术作品唤起的情感。在符号论美学中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表现人类情感的"情感符号”。本文从图像化的"图腾”入手,深入到动态化的电视画面,对形式美在图形图像中的应用进行解读。

关键词 形式 符号 图腾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1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在《艺术》中,从审美情感及其审美对象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审美情感的对象。他认为"存在一种由视觉艺术作品所唤起的独特情感......如果找到唤起这种情感的所有对象的共同的或独特的属性,就解决了我所认为的美学中心问题,也就发现了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即将艺术作品与其他对象区分开来的那种属性。”这里,克莱·夫贝尔所说的审美情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审美情感是不同于生活的特殊的情感;二是这种审美情感是由艺术作品唤起的情感。他认为"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能够把一个具备审美能力人带到生活之外的快感当中”,这种"生活之外的快感”即是"纯粹审美情感”。循着这一线索,贝儿认为审美情感是由"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以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出来的。所有视觉艺术作品依据某些法则安排和组合起来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由此,按照贝尔的理论分析“有意味的形式”包含两个方面,即形式与意味。

2“有意味的形式”——远古物象图腾

遥远的图腾活动与巫术礼仪,早已沉理在历史长河之中。在中国看似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阴阳八卦等从具象到抽象,从对现实物体由写实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归结起来,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原始图腾被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沉积”的过程,内容归于形式,想象归于感受。美之所以被视为“有意味的形式”,亦是因为它积累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但是,只有形式缺乏内容当然无美可言,内容若离开形式自然也没有美的存在。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形式的内容将无法被表达。长久以来“巫术”犹如蒙着一层薄纱,与生俱来着朦朦胧胧的神秘感。这种融化在形式里的的特定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不自觉的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例如,鱼形图案演变成为精美的几何花纹,鸟纹演变的螺旋花纹等。无论几何花纹还是波浪螺旋纹,都是由写实逐渐向规律化、模式化、图案化转变的,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些模式化的图案被反复复制,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形式美。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发展史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艺术发展史的瑰宝。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到,“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白是兽面纹。什么是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虎、鹿......”书中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牛头纹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巫术宗教仪式的主要标志,高挂在树梢上,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和重要的保护功能。“饕餮纹”的美在于粗犷且狞厉神秘的线条,那无法抗拒的原始意义,完美的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宗教情感。正是这种经历了历史的沉积背负着历史的使命的图腾才使得“饕餮美”成为形式美的典范。

3图像中的形式美——电视作品

电视以时效性、高效性、互动性、现场性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了媒介中的巨无霸,让纸媒和广播在传播速度和接受效果上瞠乎其后。并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网络媒体的崛起、报业的重振雄风,电视媒体在新世纪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怎样把电视作品当作艺术经营,怎样打造精美的形式,这是电视经营者跳不过去的坎。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的美源于一种有意义的形式。这种意义的形式,指那些以某种特定方式使观众产生共鸣的的画面、解说的排列组合。

电视作品作为感性具体的存在,其内容和形式遵循了特殊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表现于感性具体的形式中,不脱离形式而存在。电视作品形式之所以美,是作品内容美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形式最先被观众感知。例如,遮幅式宽银幕,画面一分为二。观众首先看到形式的与众不同,其次才是挖掘形式美的内容。事实表明,无论是物质产品的消费,还是精神产品的欣赏,都是从形式向内容过渡的,形式恰恰就在这里起着一个桥梁作用,当它把主体从形式外观带进内容实质中去的时候,它已初步完成了任务。如果独特而美丽的形式充分和完善了美的内容,美的内容将表现出巨大的吸引力,使主体不再注重形式的美。在电视新闻片中,情景再现是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同期声的运用将现场还原,这种利用外在形式表现故事情节,能够充分吸引观众注意力。

從观众欣赏的角度看,形式美的意味,常常通过情感联想而出现,对于形式美的欣赏和对于内容美的欣赏一样,欣赏者的联想活动同样是活跃的。主体在对形式凝神观照时,如果一旦从中获得一种新的意象,便会觉得这种形式意味无穷。剪辑是使电视作品有意象、意味的重要手段之一。电视片的结构,无论是电视剧、纪录片,还是新闻深度报道,剪辑常用的手法是遵循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进行后期编辑,表现手法平铺直叙和顺其白然。这显然是抓不住观众视线的。因此,在剪辑时主导思想应该尽一切可能来抓(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29页)住观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摆脱对故事原先的自然秩序,通过仔细分析和逻辑整理,重新安排故事结构,使结构多样化,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在这方面,许多电视纪录片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如打破传统的线式结构,采用网式结构,叙事链的时常断裂、散乱的影像聚合、镜头段落跳跃的随意,都使观众有一种接受的障碍。然而,方方面面的生活片断和民俗影像的散占式的堆积,却在悄然地、不断地加深着人们对一个民族、一段历史全景式的印象,增强着人们对古老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主客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与深层思考之间达成一种相互呼应的感觉,构成一种虚实相间的风格样式。

从电视内容来看,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使人产生美感的电视,首先是因其真,其次是要善。“真”是客观规律,“善”是对人有益的东西,在美的形式中规定了“真”与“善”的内容。电视作品的形式在作品中担负着表意的功能,时下许多电视节目制作人在重形式的同时,同样注重电视作品的生活感和真实性,并把“真”作为艺术的基本准则,做到了“人本真实”与“人的理念真实”的和谐统一。电视纪录片《求学》讲述的是偏远山区一家四代人的求学故事。这种题材人们并不陌生,然而编导将这个并不算太新颖的题材,通过生动细节的敏锐捕捉,通过人物性格的立体刻画,通过精心构筑的镜头语言,真实性的原则被推到文字、图片、叙事、风格等形式,使这些形式的真实性与材料相一致。为立体表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叙述的变形,使电视节目在形式上获得了多变真实的色彩,达到了传播无障碍的效果。爱森斯坦说:"画面把我们引向情感,又从情感引向思想。”除“真”外,电视节目的内容必须向“善”发展。当下有诸多令人烦恼的问题,如物质主义的弥漫、古老文化传统的断裂、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挫折、犯罪率的上升等等,电视媒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怎样关注,用什么样的方式关注,使一些问题的报道充满善意,这是每位电视人应思考的问题。现在,比如美国各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不正经的话题盛行,一些著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为了刺激收视率,也乐此不疲。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儿童看完谈话节目后有了暴力犯罪和服用毒品的趋向和行为。再比如今日弥漫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浮夸奢靡风”、“超前消费风”、“假话空话风”,与电视媒体的不负责任和误导有关。假新闻、内容不健康的电视节目,这样的电视节目没有善的内容,不仅不能使观众产生美感,还必将会残害受众,并祸及下一代人社会的健康。

总之,电视作品的美离不开形式表现,但形式不是绝对的决定因素。

猜你喜欢

图腾符号形式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符号的由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变符号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