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意象艺术在中国画艺术造型中的运用

2017-04-20孙俊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中国画

孙俊琦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意象艺术在中国画艺术造型中的运用。

关键词 意象艺术 中国画 艺术造型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画若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7000年的历史,相对宇宙来说,这是极短暂的,而在这稍纵则逝的瞬间,人类抓住了敏锐的感觉,用丰富的绘画艺术为人们留下极其宝贵的遗产,从涂鸦到象征、意象、写实以及抽象等各种艺术思维形式,不断表现着人们通过描绘与主题有关联的事物并予以直接或间接的暗示,显示出较之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先人们对事物的美早有较完善的认识。老子曾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后者则有“以意写象”、“以形写神”,其核心是以画家意识为主导地位,行走在对客观世界的有无虚实的玄妙认识之中,把握“似与不似”的中间地带即以东方哲学思潮为指导的对立统一辨证关系为支柱的艺术思想——意象艺术。

在人类艺术发萌之初,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十分相似。中国诸多岩画与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早期洞窟壁画都能找到共同点,在手法上都使用了“意象”、“象征”,有意识地运用绘画符号记录社会活动场景。由于各自的历史原因东西方艺术分道扬镳。西方科学发展导至了绘画艺术以解剖学、透视学、光学、色彩学、心理学为主的写实主义为核心艺术的产生。直到文艺复兴以后才渐步产生出印象派、立体派等艺术画派。而在中国,受着伦理、哲学、宗教诸多的影响,绘画艺术步入更高层面的意象主义轨道。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国画有其独特背景下的文化理念的支撑。不管中国历代的审美和绘画技术差异有多么大,中国绘画始终没有偏离意象的轨道。形象塑造的意象性,可以说是中国绘画最本质的要求。自宋以来,山水花鸟题材、水墨渲淡的表现手段,写意抒情的创作方法和清新自然、简远淡泊的审美意境,构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在绘画理论上,所谓“画意不画形”“深于画者,得意忘象”等,在某种意义上将中国绘画的表意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在绘画实践中,画家更是注重作品意念的内蕴,把在画中表“意”作为衡量作品得失的重要依据。“意”是美学概念,又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在绘画中,“意”除了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意绪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精练和概括,当然,更指意境。意象不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单纯的主观心灵世界的表现,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画家主体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与之遇合的結果,它发生并形成于主客体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主体性”,它是画家对外界事物特殊的能动反映,是中国画“意境美”塑造的基本前提。

就艺术表现而言,“意”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意”可以传之画内,也可传之画外。中国画在形象的塑造上,不是直接地在外观上逼真地模拟物象,而是根据记忆、印象,凭借认识、想象来创造形象,强调绘画的主观性,注重精神活动和思想感情,特别是重意轻形,强调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物象来进行绘画。。中国画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形象的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中国画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意象”。绘画中的“传情达意”是其根本,用笔、形象只是个载体,中国画的审美强调的是“审意”,而非单纯地审笔、审墨,笔墨只有与意象结合才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画家大凡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得意”,要无意于画,不使心为形役;反之,如果意在于画则会失于画,这种得失认识明显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可见,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意象艺术的特点是“立意造像”,造像不同于“造型”。在具象艺术中由于透视学的限制,光、形就是一切,一切都很符合形的要求。而意象造型中的“象”,不仅是形,而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藏有深刻的含意,是象中有意、意中生象,立象尽意。中国绘画的意象表现为“似与似不似之间”,目的是完成“不似之似似之”的一种作品的内在“神似”,这种“神似”仅仅只是绘画作品的一种表现与表象,一种画家的理念上的技法再现而已。要使作品内涵真正达到完成的“神”的境界,还需要画家注入自身内在的丰满的精神,以求“意”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的绘画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形,现代中国绘画正以宽容的姿态和更开阔的视野注视、吸收世界各国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艺术的道路更加宽广,但中国的绘画必须蕴藏中国的人文哲学思想,必须注重博大空灵;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精髓。必须努力通过学习和反思,不断体验生活,以画家独有的灵感去捕捉现代文明给予的启示,并坚持中国特色的艺术传统,不断总结,以达到如赵诸成先生所说的“四大气象”,即(1)“多元(即个性)气象”、(2)“现代气象”、(3)“正大气象”、(4)“民族气象”。以此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才能使当代中国画艺术之星在人类文明宝为中闪出灿烂的光芒。

此外,中国画中的意象亦是一种美学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精神遇合后孕育的心灵之花。在意象的创生中,画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宗白华曾诗意地描述了意象生成的动人场景: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交融互渗,成就了一个鸢飞渔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意象”。

中国传统绘画把表“意”看得比表“象”更为重要,并在以表“意”为核心的绘画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体系。画家对所表现的对象在主观上达到了认识的高度自由,从而超越了对象的形貌表层,胸中对所描绘的对象达到“意”明后,在艺术传达中便体现出以“意”用笔,笔在运用中便体现出了超然和创新,产生出活泼的意气。真可谓胸中有主见,耳不闻其声,眼不见其形,不再斤斤计较于形貌章彩的历历俱足,而是师心独见,所画非所览,听任于内在生命律动的驱动,心随笔运,挥洒达于一片天机。

猜你喜欢

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紫气东来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康庄大道(中国画)
《早春过秦岭》中国画
刺破青天锷未残(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