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017-04-20张宏
张宏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由原来的传统阅读转变为可视化的手机、平板、计算机阅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中小学应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字化业务技能以及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以便满足数字化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信息化
一、现代化、自动化的图书馆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早已经实现数字化的统一管理平台,中小学图书馆也将逐步形成“互联网+圖书馆”服务模式。“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馆管理硬件的要求,二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的要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实现: 用运机读目录格式编目,从国家图书馆下载数目数据,编目数据统一检索;实现业务流程——采编、编目、存储、流通、检索和管理等统一于一个计算机管理平台,方便管理;将过去的手工借还改变为人工智能自助借还。
二、文献资源可视化、数字化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掌上阅读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载体必然由传统单一的印刷型向数字化、可视化多种文献载体并存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小学图书馆将以数字化信息知识为知识元,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根据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为学校科研与教学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使学生和教师在馆内就可以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最新资料。
三、图书馆的服务以读者为中心
现在的图书馆不仅仅是“藏书楼”,更是提供人们阅读和休闲的第三空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现代化图书馆将摆脱传统的以“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在新年期间开展送春联活动,平时举办一些面向广大师生读者的朗诵比赛活动,4月23日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现代化图书馆强调“书是为用”的概念,使藏书的结构体系始终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调节和变化。在信息服务方面,过去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服务方式,很少考虑读者特殊和个别的需求。
中小学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改变不合理的藏书结构体系,将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让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始终围绕着读者的需求展开,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和读者服务。
四、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专业化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都没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已经接近退休的教师担任,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不少中小学图书馆馆员以兼职为主,还负责学校里别的业务工作。
未来图书馆的模式应该是“互联网+图书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复合型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传统服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读者和全校师生的需求。未来图书馆的工作者应该是具备了大量专业知识和数字化业务技能的多功能复合型的人才。首先从提高馆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做起,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将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比如可以通过一些业务技能大赛提升馆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需要。
目前在一些偏远地区,中小学图书馆由于人员较少,大量工作都是由一两个人来完成,大部分都是兼职;图书馆工作本身比较枯燥,而且工资待遇低,留不住年轻人和专业人才。但是,图书馆馆员应该转变观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做的多学到的本领就越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中小学图书馆更应该“从娃娃抓起”,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最近几年国家对文化教育极为重视,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利用大好契机,努力提高为第一线教育服务的能力。学校应大力加快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理念,更好地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努力满足公共文化的标准化、均等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魏群义,袁芳,贾欢,霍然,侯桂楠,杨新涯.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
[2]臧运平,宋桂娟,郑满生,牟肖光,姜仁珍,于良芝.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