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2017-04-20黄华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分层异步实施小学数学

黄华军

摘 要 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够调动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中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状况。如果教师忽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优秀的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进生在学习中又会感到吃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状况不满意,因此就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不能保持持续的动力,造成学习质量提升较慢。而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就需要注重分层异步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从每天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1教学内容的分层异步

在分层异步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不同。教师需要制定出符合不同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制定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为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将其应用在一些简单相关题目的解决中;第二层次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之上,学会将其应用到一些实际题目的应用过程,注重定理应用的灵活性;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实际应用以外,还需要能够正确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蕴含了许多的智慧。学生在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就能提升其思维逻辑性。经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在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也享受到了的知识的获取过程。

2教學方法的分层异步

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以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除了进行教材教学以外,还需要学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楚解题的思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较大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发现、分析以及探索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锥和圆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层次,实物观察、想象分析、抽象分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物观察开始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卡纸自己制作圆锥和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就会有直观的感受,在进行公式推导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很快推导出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就不需要让学生花费制作圆锥和圆柱模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想象圆锥和圆柱的展开图,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很容易理解公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一些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3教学作业的分层异步

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包含基础题、提高题以及发展题这三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设置以后,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就知道自己具体优秀学生还存在着哪些差距,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这些题目来不断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以后,教师在安排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在整个的作业中设置三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类基础题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等这样的混合计算式子类的题目;第二类提高题就是让学生能根据一些应用题列出四则运算的式子,然后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学校有620棵树,现在由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来负责浇水,三年级学生每天浇40棵,浇了8天,接下来由四年级学生来浇水,问需要5天浇完,平均每天浇多少棵;第三类拓展题是给出学生一些发散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一些四则运算的式子自己来设计出一些应用题,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时候就会考了题目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式子来设计一道应用题。这样三种层次的训练题目,就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负担,都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学生在自己的积极主动中提升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师在进行分层异步式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到学生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异步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4):100-101.

[2] 刘青岩.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81.

[3] 赵杰.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06):103+105.

猜你喜欢

分层异步实施小学数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