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课堂使用手机对策

2017-04-20邹海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手机对策

邹海燕

摘 要 高校课堂上使用手机有如下害处:手机铃声干扰课堂秩序;手机短息分散课堂注意力;手机游戏转移学生上课兴趣;手机搜索功能引发思考惰性危机等。如何消除手机给高校课堂带来的影响引人思考。

关键词 手机 对策 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手机是继报刊、 广播、 电视、 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具有便捷性、隐蔽性特点,一方面,方便了大学生与人的日常沟通,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 另一方面, 也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课堂学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要联合起来,多管齐下,共同消除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

1学校方面

1.1规章制度管理和引导

根据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81.9%的大学生对学校加强管理与引导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充满期待。学校可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并将此项规章制度张贴在教学区的显著位置告示同学,引导大学生在课堂上禁止把玩和使用手机。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在 2010 年 11 月 14 日就发布了关于“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管理规定,具体内容是:(1)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如有违反,一经发现,一律收缴。(2)进入课堂,学生电话必须关机或调为静音。凡是在课堂上手机铃响,视同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情况处理。(3)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全体教职工均有义务和权利制止,当场收缴,交班主任或辅导员保管。(4)本规定中所指的课堂包括晚自习课、实验课、实训课等。一旦学校制定了“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相关管理规定,就从制度层面上为消除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学生干部对此行为进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1.2屏蔽技术控制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在教学区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在学生上课、自习或考试期间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

2教师方面

2.1以身作则

尽管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禁止教师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 把上课接打手机等同于教学事故来处理,但少数教师怀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偶尔接打一次不会被学校发现。作为大学教师,必须严格以身作则,决不在课堂上使用或把玩手机,进教室之前关机或者调整为静音状态,或者养成不带手机进课堂的良好习惯。唯有此,才能给大学生树立典范,才能“理直气壮”地去严格要求学生不在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

2.2严格管理

面对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的现象,大多数大学教师选择“宽容”或“无视”态度。也就表明,大多数大学教师对这种现象过于心慈手软,实际上是放弃了应尽的管理职责。有的大学教师表示很无奈:第一,光靠课堂上教师的制止、斥责,效果十分有限;第二,过多的管理班级会导致正常的教学计划完不成, 因此就自我安慰讲课给愿意听讲的大学生听。事实证明,课堂上玩耍和使用手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旦宽容、无视了一位同学,就有可能传染其他同学甚至全班同学。大学教师作为站在课堂一线的监管者, 必须严厉管理大学生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的行为,一旦发现,先立即收缴,课后再处理,绝不姑息。

3学生方面

3.1提高自律意识

孔子说:“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意指无论是在道德实践还是德性涵养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中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肯定主体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消解手机对大学生课堂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大学生自身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控力,养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

3.2相互监督

对于一些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来说,还需要身边好友及同学的监督,在相互监督比较中不断提高抵制手机诱惑的能力, 逐步改掉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机的恶习。对于一些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更需要在别人的监督下,严重者还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下,有意识地遠离手机,逐步调整心态,缓解由于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心理,进而摆脱手机的控制。

4家长方面

4.1适度控制消费

一些大学生爱慕虚荣、 攀比成风, 想做“时尚达人”,耗“巨资”不断升级自己的手机及手机业务,甚至有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同学也加入到不断更换手机、 扩展手机业务的行列中来。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能一味地纵容、满足子女,不能无原则地做他们坚强的经济后盾。因此,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 家长都要根据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给其购买功能适宜的手机,办理合适的手机业务,万不可无节制地满足子女对手机及手机业务的消费,更不能主动给其频频更换“更潮”的手机。

4.2加强沟通和交流

一些大学生迷恋手机,是想在手机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表现自己、开拓自己,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作为父母,决不能把子女放在学校不管不问,因为即便年龄上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虽独立性开始出现并日臻完善,但却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仍需要父母的指导。父母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加强同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努力消除“代沟”,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并妥善引导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障碍。 此外, 还应主动和教师、子女的同学及好友联系,从侧面了解子女的情感状况,帮助子女把情感从虚拟世界转到鲜活的现实世界中,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有趣的活动,以丰富情感,减少对手机的情感依赖。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手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