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事知多少
2017-04-20范琳琳
范琳琳
大地回春,万物苏醒。
为了夏、秋、冬能收获不同的果实,为了富足的生活,我们必须在春天全力以赴,撸起袖子加油干,去耕耘、去播種。
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种,便结束了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耕种时代的到来,又使人类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了。耕种文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材,更是农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生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此,人类意识到:我们可以不用坐等天赐,遇见什么吃什么,而是可以利用生物独有的生长特性加以栽培,将土地和植物进行巧妙的结合,达到产品最大化,为生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无论耕种何种作物,土地和水源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不同植物对于它们的需求,可以分为旱田耕种和水田耕种。旱田耕种的最主要的作物是小麦,水田耕种的主力是水稻。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无论在任何国家地区,任何饮食结构中,主食因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都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耕种文化中,水稻和小麦都占有重要地位。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的中国、西欧和东欧、美国、加拿大以及南半球的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小麦适合种植在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如果气候过于干燥或湿润、地形崎岖、土壤贫瘠,就没有办法生产出高产的优质小麦。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条件对于小麦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弱。通过农业技术改善生长条件,也能得到高产的小麦。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批的稻谷、稻根、稻秆堆积物。它们都证明了早在7000多年前,居住在长江下游的先民们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粮食。这里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水稻栽培的起源地。水稻种植技术从长江流域逐渐推广到江淮、黄河地区,随后,也传到了东亚邻国。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经过伊朗传到了西亚,再经过非洲传到欧洲,最后传到美洲。
农作物的分布和食物品种的形成,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跟文化环境、不同地区居民对食物的偏爱和禁忌,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东欧地区的人喜欢吃黑麦制作的面包,而印第安人则更喜欢吃玉米做的食物。对于中国来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如拉面、扯面、馒头;而南方人则喜欢吃大米,于是就有了米饭、肠粉、米糕、米粉等食物。
近百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现代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而是涉及生产工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服务等内容的综合性产业。大型生产机械的加入,使得翻土、播种、浇灌、施肥、采收、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的农业生产工序更为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也让各种食物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丰富我们的餐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够跟大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比如承租一块儿地,平时由老乡照料,周末自己去打理,不仅能满足回归大自然的需要,更能享受收获果实的喜悦。除此以外,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的农业形态,除了给人们提供农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陶冶情操的精神需求。
土地对于人类的滋养,从古到今,恒久不变,它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果腹,也给予了我们美好的精神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