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犁新雨破春耕

2017-04-20黄璐

食品与健康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团春耕阴阳

黄璐

阳春三月春耕忙。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生产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很发达。对古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除了是事关温饱的大事,在精神层面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春耕,不只农忙那么简单。

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是一本专门探求事物得名缘由的经典大作。在这本辞书中,春被解释为“蠢也。”“蠢”字造得颇有意思,春下有两只小虫子,蠢蠢欲动。让人不禁想到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天阳气开始升发,人们虽还不能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暖意,但蛰伏在地底冬眠的虫子们,已经随着地温渐暖开始苏醒活动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耕的准备工作则是在凛冬的小寒时节就开始了。古人在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之余,要载腊八冰沤水沤肥(腊七夜里冻一块冰,然后腊八一早把这个冰放在沤肥堆上)、清点种子、准备农资。待到春日载阳,农人们便需照着二十四节气一刻不停歇地忙碌起来。

短小精练、实用具体的农家谚语催促着我们快马加鞭:先是“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的工作启动提示;然后是“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的耕地时间指示;接下来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的播种、插秧任务下达。这些谚语朗朗上口,指导性很强,至今还在我国农村地区流传和使用。就连笔者每年种花都是参考农谚而行,等到清明前后,再配合当年气候,找个没有倒春寒,温暖舒适的日子开始播种。出苗的成功率颇高。

春耕需要应时而为,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有:“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以农耕为生的中国人,将天地万物都纳入这四时的运行之中,继而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念:时间并不是一味延伸的自然时间,而是四时万物,周而复始。

中国人认为生命和宇宙运行有关。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宇宙”则是时空合一的整体。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无往不复,生命始终随着时光在流动,始则有终,终则有始,在这个循环中又不断提升,就如一个螺旋线。很有趣的是,中国古人的这个观念,和现代生物科学中人的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极为相似。巧合中又似蕴含着生命的禪意。

《黄帝内经》讲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万物都不能脱离四季、阴阳的变化。人的身体需要顺应时节、顺应天地、顺应阴阳,悉心打理方能健康长寿。

大自然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的身体也一样。四季养生的原则是遵循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调整我们的身体。若是身体和阴阳之气的变化完全和谐,就不会受到虚邪贼风的影响而生病了。尤其是老人,相对于年轻人,对阴阳之气的变化更为敏感。

太阳代表阳气,月亮代表阴气。为什么人晚上睡觉?因为晚上没有太阳只有月亮,阳气少阴气重,人的气血也从外向内而收。而太阳升起,天亮了,阳气上升了,人的气血从里往外走,自然而然就醒了。跟着太阳的运行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就能让自身的气血更加畅通。

“春,喜气也,故生。”春耕是创造新生命的开端,抒发的是喜悦之气。人的身体也像田地一样,等待春之阳气复苏。此时,我们要好好设计自己的养生计划并付诸实施,若是误了“农时”,等到夏季再“播种”,秋冬的“收获”自是寥寥无几。

正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出自《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

春日,不要束缚身体内的阳气,应令身心舒展自然地生长。具体来说,可以每天早一些起床,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鞋子,如果是长发也不用束起,自然披下即可,全身心乃至头皮都应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可以去草木多的户外漫步,感受春天的气息,让自然界的升发之力与身体内的阳气相呼应。在情志上,暴躁伤肝,莫动气,能提供帮助时,不要吝惜;能给予鼓励时,不要责罚。

注重季节养生的人,都知道春天要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有助于升发阳气的食物,可温补肝阳。但是,若春天一味食用升阳的辛辣食物,往往会引起牙痛、口舌生疮、眼睛红肿、起痘、便秘等上火症状,有时还会令人脾气暴躁。

事实上,养生学中的“春季”和气候学中的“春季”不完全重合。立春时,用春饼卷五辛“咬春”,可以助阳气升发。但问题是,立春往往临近春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都处于冬季,并不是气候学中的“春暖花开时”。等真正到了阳春三月,反倒不适合吃升阳食物了。俗话说“清明之上不进补”,是说清明、谷雨,是阳气升发最旺盛的时候,人身体里的“火”已经很旺了,切不可以升阳之物“浇油”。

江南地区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青团是由青蒿草和糯米粉制得的。这青蒿草是一味中药,能清火、解毒。在清明这天吃青团,可以祛除我们身体里因阳气升发太旺而导致的火气。

故,养生之法不仅仅要辨证地使用,还要结合自身这块“田地”的情况,并综合分析“当时所处的气象条件”来进行。

如今身在城市中的我们,越发远离农田林地,每当看到绿叶舒展、鲜花怒放时,总会忍不住感慨生命的可爱。春耕于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以此为契机,去感受大自然的春之美,梳理心田,发现原本藏在心底、惊蛰萌动的种子,感知生命,感谢大地。

这是养生,也是成长。

猜你喜欢

青团春耕阴阳
春耕正当时
奶奶教我做青团
一“糯”值千金
苏州青团
伴着花香闹春耕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青团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