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04-20李玉文雷翠萍
李玉文 雷翠萍*
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李玉文①雷翠萍①*
目的: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人员业务能力建设。方法:借鉴核发达国家在核应急培训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就如何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建设进行探讨。结果:就目前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规范组织体系、改善培训内容及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强化全民应急意识等。结论: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强而涉及面广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以加强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核与辐射卫生应急人才,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及科学系统的长效培训模式。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教育与培训;卫生应急人员
李玉文,女,(1983- ),硕士,助理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从事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工作。
目前,我国核能与辐射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工作对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对卫生应急人员进行科学、规范和专业的培训是核应急工作得以持续、高效及有序开展
的重要保障。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中指出,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和制度正在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包括对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卫生应急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分类管理和方式单一等。本研究借鉴核发达国家在核应急培训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1 规范培训组织管理体系
卫生应急人才的培训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组织体系作保障。国际上德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先进核大国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建立了科学、系统及规范的培训体系,即核应急工作主管部门依托下属的培训机构、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制度,在提高核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公民核应急救援意识、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1-3]。美国应急管理学会受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委托,负责对各级政府机构、组织及部门等进行应急教育、宣传和专业培训。德国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也是由联邦民事保护与灾难救助局下属学院负责[4-5]。
为改变目前我国卫生应急培训的管理和实施部门种类繁多、各自为战、培训内容及方式纷乱复杂、以及缺乏权威、系统的培训组织体系等现象,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全国培训规划的要求开展,正在依托现有的核辐射损伤救治基地和大专院校,建设国家、省、地市三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基地。下一步应强化“三级”培训基地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做到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真正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人员培训。此外,应从国家层面出台培训相关的制度规范等,明确培训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推进培训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使培训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在制度的保障下,培训管理和实施部门还需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根据实际需要确立培训目标;依据不同目标和任务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及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进一步改进培训规划等。
2 完善培训内容及方式
目前,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多以短期授课为主,内容重复单一,受训的学员组成十分复杂,缺乏针对性,学员参与感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缺乏针对应急管理人员提高风险评估、指挥决策能力的培训。为此,可参考借鉴核发达国家在培训对象设置上的做法,以期达到专业化和层次化的水准。在培训手段上应灵活先进,注重实战性和可操作性。
2.1 构建分类分层培训模式
依据人员在应急响应中的不同职责,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应急人员设置不同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增加培训的针对性。①针对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人员的培训,应加强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管理意识,熟悉卫生应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学习应用现代化指挥通讯设备,重点提高风险评估、指挥决策和风险沟通能力;②针对核辐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掌握核与辐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作原则和操作流程,着重提高事故现场防护、监测和去污等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实验室检测、剂量估算等业务水平;③针对医疗救治人员的培训,掌握核与辐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作原则和操作流程,重点提高检伤分类、伤员的早期诊断和医学处理以及伤员后送等医疗救援能力。
应急管理和指挥人员的培训又可分为不同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提高培训难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以依据学员的岗位职责进一步分为不同层次,进入事故现场实施抢救、在应急计划区内以及外开展应急响应的人员均有不同的受训侧重点[6]。
2.2 探索灵活实用的培训方式
德国的核应急管理培训方法除课堂授课、专题研讨及案例分析等传统的培训外,还广泛采用桌面推演、情景模拟及实地演练等;英国全面应用互动式、演练式教学,并研发了“金层级标准培训演练系统”。核发达国家的培训方式均突出了实战性的特点[7]。针对当前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主要采取理论授课和参观考察的单一传统模式,在培训方式的改进上应遵循卫生应急工作的特点,逐步引入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培训质量。依据不同培训项目的侧重点选择一种或多种培训方法。①理论授课主要针对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预案和基础知识,关键技术的应用原则和操作流程等的培训;②案例分析是一种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常用方法,着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作用机制,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③专题研讨有利于交流经验,促进理论理解,优化流程和关键技术点,同时也是迸发新观点,促进创新的有效途径;④桌面推演是一种使学员快速掌握响应流程、训练学员逻辑判断能力的便捷方法,对学员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均有快速提升的效果;⑤情景模拟可强化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对学员心理和能力的双重考验;⑥实战演练是全面考验卫生应急队伍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及分工协作等应急响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途径[8]。
为提高国家级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水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每年组织大规模的核与辐射卫生应急演练,从有脚本演练到无脚本演练,从单独完成演练到多单位、多地区联合演练,一次次高强度的实战演练检验对提高卫生应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协作精神,练就一支专业齐全、业务精湛、反应迅速以及作风过硬的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起到推动作用。
3 保障体系建设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的大学承担了一定的应急培训课程,是应急培训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应重视应急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应急管理部门的事件处置经验,又要发挥科研院校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优势。此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为骨干师资授课,科学、合理地规划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的师资培养工作,将其纳入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使其制度化、长期化。培训教师应由选拔产生,定期进行能力考核评估,构建灵活、动态的师资管理,保证培训师资的水平和质量[9]。
3.2 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应急培训的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起到检验培训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规划的作用。国外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培训结果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整个培训项目的需求、目标联系起来,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10]。鉴于我国国情与现状,首先要逐步认识并过渡到多层次评价培训项目的评估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组织管理、教学质量、实施过程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培训项目质量[11]。培训效果的考核手段也可以从以考试、报告形式为主逐步增加演练式考核,即可灵活选择桌面推演、情景模拟、实地演练等演练形式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3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应急专门人才培训任务,将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保障卫生应急的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演练中心建设和教材开发等需要。要实行项目管理,分年度安排经费,保障应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推进培训设施建设
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硬件建设主要为培训演练场地、模拟核辐射事故的设施场景等的建设[12];软件建设主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研发各种教学软件、建立模拟指挥系统及开发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等。目前,我国的应急培训软件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多用于查阅和学习,人员的参与性不够[13-15]。而美国的应急培训软件研发已将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渗透其中,其中一款培训软件—应急准备线路图,采用激励性、类似趣味的学习方式,要求受训者参与角色扮演来完成15项培训活动,进而达到应急人员掌握9项核心能力的目的,可参考借鉴[9]。
4 强化全民参与意识
国外在应急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公众的参与,使应急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演习,使公众的防灾理念和应急意识不断增强。美国出版了大量的应急知识科普读物,在网络上制作应急指挥学校软件,公众很容易了解到应急救援计划和工作流程。日本的应急教育从中小学抓起,编制教材指导学生开展事故应对教育[16]。德国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公民自救和互救能力[10]。目前我国普通公众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社会参与程度很低,而辐射相关学科专业性强,公众的认知程度很低,更应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形式,普及公众的核辐射基本常识,增强应急意识,知晓生活环境中的危险源和预防措施。因此,我国在公众应急教育、公众防灾理念和公众应急措施等方面有待普及和强化。
5 结语
核与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强而涉及面广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吸取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和经验,完善我国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系统的长效培训模式。与此同时,树立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及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高应急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机构人员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核与辐射卫生应急人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江彩云,盘世贵.中德应急管理培训比较与启示[J].环球视野,2009(7):58-61.
[2]李素艳.加拿大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探讨,2011(4):149-151.
[3]旷开源.国外应急培训研究现状[J].生产力研究,2009 (20):127-128.
[4]FEMA.Course Catalogu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OL].(2010-01-21) [2016-11-22]http://training.fema.gov/ EMICourses,2010:13-14.
[5]牛皓宁,丁立.国外应急管理培训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95-98.
[6]蒋铭敏.加拿大核化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方案[J].人民军医,2009,52(3):152-153.
[7]姜文华,孙健,来永芳.涉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
[8]郝潇.我国在卫生应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4(16):374.
[9]胥彦,吴群红,林婷,等.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策略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36-39.
[10]薛澜,王郅强,彭宗超,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9):101-105.
[11]麻若鹏,宋耀君,白雪,等.我国卫生应急人员培训现状分析及培训模式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 21(4):59-61.
[12]秦斌,李抗,谭慧,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现场救援流程研究及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4, 11(6):4-6.
[13]李巍,荆斌,张鹏,等.应急救援分队虚拟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2):48-50.
[14]李群,代德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方法、技术及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7): 49-53.
[15]郑金光,张文静,杨炯,等.应急演练培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0(7): 698-700.
[16]姚国章.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J].电子政务,2007(7):58-67.
The existent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response to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in China/
LI Yu-wen, LEI Cui-ping//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7,14(4):127-130.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of medical response to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and strengthen th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response staff. Method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s on medical response of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and status quo of China, to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n medical response of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polices. Results: Through researching,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andard organization system, improv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carrying out the evaluation for training effect and intensifying the medical response awareness for the whole people, were adopted based on the existent main problems on medical response training of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in China. Conclusion: The medical response training of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is a long term work involved with strong specialty and wide knowledge range. This work need constant innovation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response, and train high competent talents on medical response of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mergency, and then to establish a omnibearing, multilateral,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long-acting training mode.
Nuclear or radiological emergenc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dical responders
10.3969/J.ISSN.1672-8270.2017.04.034
1672-8270(2017)04-0127-04
R14
A
2016-12-06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2012YQ180118)“大批量人群核辐射体内污染快速检测仪”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北京 100088
*通讯作者:leicuiping@nirp.cn
[First-author’s addres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