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研究音乐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
2017-04-20李焕萍施梅姐邓燕妹宋丹黄彦池晓玲
李焕萍 施梅姐 邓燕妹 宋丹 黄彦 池晓玲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 (广东 广州, 510006)
失眠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存在可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心脑血管等器质性及各种精神性疾病,从而加重病情,迁延难愈,深受关注[1]。音乐疗法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活动,研究表明其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与提高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减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具有缓解应激反应、镇静躁动情绪的作用[2]。本研究基于中医五行学说,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CHB合并失眠患者的疗效,为音乐疗法治疗CHB合并失眠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肝病科收治的CHB合并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9例,年龄28~70岁,平均(52.9±10.2)岁。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3]关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有肝炎病变。
1.3 纳入标准 符合CHB诊断者;存在失眠症状患者[4];年龄在18~70岁。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CHB诊断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0岁者;存在其他疾病或药物明确导致失眠症状者;处方及治疗单中患者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缺乏者。
1.5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五行体感音乐治疗。其中,肝木音乐主要是以疏肝解郁的六板体例音乐为主旋律,立意清新流畅;心火音乐主要是以舒心开怀的倒八板体例音乐为主旋律,立意轻松欢快;脾土音乐主要是以沉实平稳的上五度自由模进体例音乐为主旋律,立意张弛有度;肺金音乐主要是以清肃声重的洞经体例音乐为主旋律,立意宣发肃降;肾水音乐主要是以流水行云的胡萧体例音乐为主旋律,立意高山流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原始数据采用MS Office EXCEL 2010采集;统计学检验采用分层样品HierarchicalCluster聚类分析进行分析:聚类方法选择Ward法,度量方法选择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ED),选择树状图和凝聚过程作为数据结果显示方法。以聚类分析归类为统计学结果,从中分析出音乐疗法的具体使用规律,其中频数为使用次数,频率=相应使用方法次数/患者治疗全过程所用的全部方法使用次数×100%。
2 结果
经过计算机系统统计,以CHB(ICD:B18)为关键词,最终纳入回顾性分析研究79例,处方及治疗单共计276份。
2.1 体感音乐疗法的使用频数与平均频率 见表1。体感音乐疗法以肝木与脾土类型音乐为最常用,在276份处方中,分别使用了87次和80次;以全疗程(4次)计算,人均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肝木音乐,占31.52%,而最少的则是肺金音乐,仅占5.07%。
表1 体感音乐疗法的使用频数与平均使用频率
与肺金音乐比较,*P<0.05
2.2 体感音乐疗法的生克制化使用情况和前后差异 见表2。体感音乐疗法以生克制化分类,以土与木之相克关系为最常用,合计41次,且以脾土音乐在前,肝木音乐在后为主,使用达30次;次以火与土之相生关系为要,合计26次,且也是以脾土音乐在前,而心火音乐在后为主,使用达16次;至于使用频数最少的则是金木、水木、金火和水火关系,均为0次。
表2 体感音乐疗法的生克制化使用情况
2.3 音乐疗法聚类分析结果 见图1及表3。聚三类分析:I类为土木关系,II类为木土、火土、土火与火水关系,III类为木火、木金、木水、火木、火金、土金、土水、金木、金火、金土、金水、水木、水火、水土与水金关系,提示I类土木关系占主导地位,II类对I类起到辅助作用,III类为次要关系。接着,聚四类分析:I、II类与聚三类分析结果一样,而III类结果则为木火、火木、土金、金土、金水、水火、水金关系,IV类为木金、木水、火金、土水、金木、金火、水木与水土关系,提示在次要关系中IV类关系与群集成员关联度最低,结合频数情况,该类关系均为0次成员。最后,更重要的是,在聚五类分析中,在前两次分析结果中具有辅助作用的II类关系分开,以土火关系聚为新的一类,最终得出:I类为土木关系,II类为土火关系,III类为木土、火土和火水关系,IV类为木火、火木、土金、金土、金水、水火、水金关系,V类为木金、木水、火金、土水、金木、金火、水木与水土关系。
表3 Ward法音乐疗法聚类分析过程
图1 Ward法树状分析图
3 讨论
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流行,每年约超过60万患者死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而缺乏根治的针对性方法[5]。目前治疗仍以尽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坏死、纤维化,从而延缓肝衰竭与肝硬化失代偿等不良预后,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为主要目标。再者,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主因责之心理因素[6]。音乐疗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波频与声压引起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细胞产生和谐共振现象;另一方面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使机体分泌有利的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神经传导[7]。中医五行学说在体感音乐疗法上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其独特的理论也能指导音乐疗法辅助其他治疗以提高疗效与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治疗CHB合并失眠患者的方案中,以调节脾土、肝木关系的音乐为主要手段。中医学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由是以脾土音乐在前,让厚重的音乐萦绕,体感位于人体中焦,强调稳重;加之后期配合肝木音乐,能够稳重之余不失流畅,气机随生发条达的音乐周游四肢,则精气神恢复,不寐乃愈。再者,心脾不交则难以入睡,或心悸怔忡,或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以脾土音乐厚重为本,继以轻快之曲引人入胜,心中郁火随之消弭,后即可安睡,因而土火关系亦乎重要。在回顾性分析结果中,CHB合并失眠患者多以肝木乘脾土、心脾不交为主要证型,由此前后搭配有一定意义。中医学认为,五脏五行可分阴阳而割昏晓,其不仅指导音乐治疗,对于其他疗法亦有指导作用,如针灸治疗强调子午流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在脾土之时加强运针引气归于中焦,后继于肝木之时,使气顺四肢百骸发散机体,从而提高针灸治疗本病之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剖析五行音乐疗法治疗CHB合并失眠之规律,以聚五类分析凝聚其对生克制化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大数据分析发掘体感音乐疗法的功效,还为其他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关键效应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由胸腺分化产生,成熟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脾脏、淋巴结等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发挥免疫效应,脾脏中T淋巴细胞数目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CD3+是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分子,CD3+T细胞数目可以反映体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14],根据T淋巴细胞表面表型的不同,将其分为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而CD4+T细胞是主要发挥辅助性效应的免疫细胞,CD8+T细胞则为发挥免疫负调节的免疫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CD4+T细胞与CD8+T细胞之间的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5];当肿瘤发生时,部分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凋亡系统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凋亡,CD4+T细胞减少,而CD8+T细胞反而增加,致使免疫杀伤、监视功能受损,发生免疫功能紊乱[15, 16]。本研究显示益脾养肝方能够改善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和模型大鼠的肝脏功能。肝癌癌前病变大鼠的脾脏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CD4+T细胞阳性区域明显减少,而CD8+T细胞阳性区域增加,与李金[15]、刘辉[17]等报道结果一致,经过益脾养肝方的干预可明显改善这种免疫平衡紊乱状态。表明益脾养肝方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变化和比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作用。
[1] 刘蕊洁, 杨先照, 张鹏,等. 抗纤抑癌方干预大鼠肝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5,10(9):1309-1312.
[2] 南然, 宋春荣. 常占杰教授用益脾养肝法治肝病经验谈[J]. 光明中医, 2012, 27(12):2408-2409.
[3] 李京涛, 郭师, 席奇,等. 益脾养肝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5,36(8):944-945.
[4] 刘亚珠, 李京涛, 魏海梁,等. 益脾养肝方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组织PCNA、GGT蛋白表达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7, 38(2):264-266.
[5] 冯宁宁, 姜树民.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14(3):110-111.
[6] 赵刚.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7] 陈镇, 夏泉, 黄赵刚,等. 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15(8):66-68.
[8] 田允波, 许丹宁, 黄运茂,等. 白术多糖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 2010, 42(9):98-100.
[9] 马天宇, 姜国哲, 韩春姬,等. 红景天和党参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1(6):1163-1170.
[10] 陈晓庆, 郑少燕, 陈庆奇. 硫酸酯化枸杞多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轻工科技, 2016,33(5):22-24.
[11] 郑晓丹, 郭钰琪, 张洪海,等. 熟地黄对X射线损伤后小鼠免疫重建功能的调节作用[C].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2015.
[12] 宋高臣, 于英君, 王喜军. 半枝莲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调节免疫的实验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 13(4):641-643.
[13] 冯祺, 赵劲松.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J]. 癌症进展, 2016, 14(5):464-467.
[14] 马爽, 王娇, 贾建伟.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正气学说的关系研究[J]. 四川中医, 2015,33(11):39-42.
[15] 李金, 徐佳, 李宁,等. 肝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成果与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14,12(5):6-7.
[16] 武强, 王立萍, 张嘉宁,等. 肝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15,35(6):796-800.
[17] 刘辉, 朱争艳, 王鹏,等. 原发性肝癌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 2011, 38(22):1376-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