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泰国伊斯兰教建筑看泰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融合与变迁

2017-04-19马晶晶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清真寺

马晶晶

摘 要:建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社会上层领域内容和层次的表现。泰国的伊斯兰教建筑集中表达和包含了泰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以及泰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与变迁 。泰国的伊斯兰文化之所以呈现出它独特的特点,是泰民族在伊斯兰教浸润下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作用于建筑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泰民族吸收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的积极进取态度。本文通过对泰国伊斯兰建筑风格特点的考察与剖析,力图探讨泰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清真寺为载体,彼此和谐共生的融合与变迁历程。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 泰国文化 清真寺 文化融合

人类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物质世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文化信息。而建筑总以自身的物质形态供人们生活活动,并映现着社会,映现着文化。从建筑的考古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不但为物质生活(起居、抵御自然侵袭等)而建造建筑,而且还包含了若干精神、文化活动。如在整个居住区的中心安排有供集会、庆典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与此同时,人类的文化也随之一步步地前进。这种文化活动由低到高地发展,就是人类的文明的进步,而建筑,正鲜明地映射了这一过程。

一、伊斯兰建筑概述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可见伊斯兰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极重要的作用及影响。而从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的划分上可以看出,前两者的地域性具有清晰地地理界限,而伊斯兰建筑的地域划分中还包含了穆斯林所共有的宗教文化成分。因此,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就成为伊斯兰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往往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象征。清真寺在形式上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实质上也是穆斯林经济生活、政治动向和文化水平的集中表现。

伊斯兰教的寺院称Mosque,清真寺语言上的定义汉语译成礼拜寺或清真寺。为明显地和天主教、基督教的礼拜堂加以区分,一律取清真寺之称。泰语译成 ??????? 或 ??????,此词源于阿拉伯语“Masjid”一词,意为磕头处,后来转化成西班牙语称为Meskiita,再变成法语 Moskee或英语的Mosque,似乎据此产生了欧洲各国对清真寺的称呼。

清真寺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块用墙围起来的空地,而朝向麦加方向的墙建有一遮阴区,当把这片限定的空间作为朝拜安拉的地方时,它就从世俗的空间变成了神圣的空间。

第一次进入清真寺的人,可能会大吃一惊,怎么没有桌椅?不见任何雕像与画作,一室皆空?但只要仔细地观察,它的多变与艺术性,都已藏于墙身、门窗、天花板及地毯上,一点也不输给其它宗教的建筑。虽没有金碧辉煌,但别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二、泰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

泰国学者一般认为伊斯兰教传入泰国地区是在13世纪,因为发现在兰甘亨碑铭中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表明素可泰王朝时期(Sukhothai,1238-1438)伊斯兰教已开始传入泰国地区。①素可泰王朝时期的南部属国有洛坤(时称单马令)、马六甲和柔佛,阿瑜陀耶王朝沿袭了素可泰的统治体系,当时泰国的政治统治范围已经达到包括北大年在内的整个马来半岛。泰国南部北大年、也拉、沙敦和那瓦提叻的四个府地区,在古代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北大年王国,国王西旺萨,是阿瑜陀耶王朝附属国。泰国学者认为在1218年左右,伊斯兰教已传入北大年地区,被当地居民所接受。直至公元1518年,北大年王国的第二代国王杜因提拉(Paya Tuinthira,1500 -1530)最终皈依伊斯兰教,把自己的称号改为“苏丹·伊斯玛因·沙胡”,并将北大年王国更名为北大年达鲁萨兰姆国(Patani Turusalam)。

据记载,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泰国的传播已经相当广泛,也兴建了许多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顿松清真寺(Donsong)。泰国穆斯林聚居最多的是在泰国南部北大年、也拉、沙敦和那瓦提叻四个府。17世纪,伊斯兰教在泰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声势了,但由于佛教在泰国的较高地位,伊斯兰教并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曼谷王朝初期的公元1780、1791、1808和1832年,拉玛一世至拉玛三世在位期间曾四次出兵镇压北大年国穆斯林的反叛,最终迫使北大年苏丹接受曼谷王朝的要求,成为泰国藩属。19世纪中叶,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国王改变了过去排斥异教的做法,主张宗教自由,允许伊斯兰教在曼谷建立清真寺,泰国的伊斯兰教由此得到了政府的保护。公元1901年12月,拉玛五世向北大年地区派驻泰人总督,北大年成为泰国一部分,进贡制度取消,北大年苏丹国正式消亡。

进入20世纪,1962年,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建议,把阿拉伯文版古兰经译成泰文,遵照泰王的旨意,瑞苏瓦那沙特拉教长于1964年7月22日,把古兰经译成泰文。1963年泰国政府拨款修建北大年清真寺。

三、泰国清真寺的发展历程。

由于清真寺建筑与宗教的传播紧密相关,所以随其所传播的地区和年代不同,形式也不完全相同。泰国清真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3–15世纪,这是伊斯兰教在泰国传播的阶段,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融入大量本土文化传统又兼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元素。此时清真寺的样式和泰国穆斯林的民居基本上是一样的,都以木材为建筑材料,都是二层的建筑物。规模很小、结构简单,是典型的泰国高脚屋建筑风格。屋子的柱子交叉在上方,普遍都是木构造房屋,房屋的样式为三角式,没有山墙的四方样式等等。屋顶都用陶土瓦片盖面。所有清真寺的前面都用水池供穆斯林洗漱以便进入清真寺做礼拜。

第二个阶段是15 – 19 世纪,随着穆斯林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前那些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的清真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泰国清真寺的建造开始有西方设计师参与,来自欧洲、中东和印度的清真寺建造风格和建造材料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征服迅速进入泰国,出现了西方式的清真寺。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群体做礼拜、参加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已经从普通的泰国民居中分离出来。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时期。但大多还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亦或是砖石结构的墙体加上东南亚式的屋顶。

第三个阶段是 19世纪至今,随着与外界越来越多的交流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土的文化元素和本民族的建筑师成为清真寺建设的主体,清真寺成为兼容宗教功能和民族主义的文化象征。特别是进入20世纪,由于泰国政府的支持以及泰国伊斯兰建筑技术日臻成熟,特别是对拱顶的建造更加得心应手,涌现了大批本民族的建筑师。政府拨款和伊斯兰教团体都在建造规模巨大、装修豪华的清真寺。这些清真寺主要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则用大理石或昂贵的进口瓷砖贴面,但在形制、装饰上杂糅了伊朗式的布局、阿拉伯多柱式的建筑内部空间、尖角或半圆的拱顶、华丽的古典式装饰等伊斯兰教建筑因素。②以社会功能要求为核心,在细节部分充分体现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成为折射民族历史和价值观的社会符号。

虽然在功能上泰国和中东的清真寺是一致的,但由于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两者在外形上具有很大的不同。从泰国清真寺的外形结构看,最能够体现泰国特色部分是清真寺的屋顶和讲坛。

泰国的清真寺是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居、斗鸡场、亭子和其他宗教建筑都可能是清真寺设计灵感的来源。传统塑造认同,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对体量进行扩大,这是发挥清真寺功用和影响最稳妥的方式。

比较泰国清真寺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大致经历了一个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嬗变和更新,一个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 “人为宗教、尤其是世界性宗教,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化和民族化的问题。”

由于泰国在历史上早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佛教思想,又受到原始宗教和婆罗门教的强烈影响,所以伊斯兰教传入这里后,不得不吸收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原有的宗教信仰中的某些成分,从而形成了泰国伊斯兰教自身的特点。伊斯兰教在泰国本土化的趋势体现了泰国社会对外来宗教文化兼收并蓄地加以改造以适应自身需要的强大能力, 建筑形式既是建筑最直观的表现,也是建筑生命与力量的最好体现。但是,任何建筑形式的出现都不会是孤立的、偶然的,在其背后必然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人们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极大影响,同时,自然地理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联系泰国清真寺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发展历史,并略作深入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可以从中透视出几点文化及社会意义:

其一,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和参加宗教活动的宗教建筑,然而泰国早期的传统式清真寺由于它形成于封建时代,在高度中央集权、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下,建筑亦必须遵从当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筑的形制、体量、规模等不得逾越建筑礼制要求。甚至连建筑材料也有明确的等级要求。在封建皇权的笼罩下,伊斯兰教在尊拜真主的前提下,也必须从某些方面表示对皇权的顺从,惟有如此,才能在封建专制之下安身立命、传经讲道。 因此,传统式清真寺在建筑形式上亦须依附当时主流文化的要求,必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才能产生并长期存在。但是,作为宗教寺院的清真寺,总要有自身建筑特征的显露。于是礼拜殿内的阿拉伯装饰,在此充分体现建筑的属性,同时也使教众在此充分体味宗教的氤氲。故含蓄于外、夸张于内成为泰国传统式清真寺的一大文化特征。

其二,模仿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特点而改建、新建的现代仿阿式清真寺建筑,它的建筑外观夸张而富有民族个性,色彩强烈充满时代气息,仅从建筑外观就能让人给建筑属性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但是这类建筑形式的礼拜殿内部装饰却相对简洁而朴素。具有一种张扬于外、简约于内的文化特征,这与传统式清真寺外敛内放特征形成鲜明对照。透过现代仿阿式清真寺建筑现象,我们应理解并体会到这是时代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是国家政治的日益昌明,是法律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日益得到保障的体现。

其三,无论何种形式的清真寺建筑,除受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影响之外,一定还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因为建筑本身是物质性的,因此它的修建都必须依靠财力的支持。

结语

毫不夸张的说,建筑是一面观照文化消长、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的最好镜子,纵览泰国清真寺建筑风格的流变过程,我们可以隐约探寻到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力量的角力。

总而言之,从泰国传统式建筑到现在鲜明的伊斯兰风格的演化历程,我们可以明晰体会到清真寺在泰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中的跌宕与追寻,同时,也可以清楚感应到两种文化以清真寺为载体,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互动融合。

参考文献:

[1]【泰】阿姆披·萨沙文:《曼谷的宗教:伊斯兰教个案研究》,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2002年

[2]谢小英:《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姜永仁、傅增有等.《東南亚宗教与社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

注释:

①【泰】阿姆披·萨沙文:《曼谷的宗教:伊斯兰教个案研究》,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2002年,第30页。

②谢小英:《神灵的故事——东南亚宗教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216 页。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清真寺
巴清真寺爆炸致56死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