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过古代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

2017-04-19

学生天地 2017年35期
关键词:项伯赵王蔺相如

一个人吃饭多没劲,要吃大家一起吃,所以就有了饭局。“饭局”是一个民间语汇,指宴会、聚餐。而在我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吧!

鸿门宴

时间:公元前206年

出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历史评价:杀机四伏的饭局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军队,刘邦的兵力虽不及项羽,但他先破了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攻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攻打刘邦的军队。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他用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他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杀掉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又命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是何人,当得知是刘邦的参乘时即命人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群英会

时间:三国时期

出席人物:庞统、诸葛瑾、黄忠、周瑜、诸葛亮、蒋干、吕蒙、鲁肃

历史评价:最坑人的饭局

三国时期,蜀吴联合抗曹。一日,吴国水师大都督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曹军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

蒋干打扮得像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啊?”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了蒋干与周瑜过往的一番旧谊,并装出一副非说客的样子。周瑜也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蒋干,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筹交错,大笑畅饮。

饮至天晚,周瑜装醉,蒋干仍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之事。见无法劝降,蒋干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而周瑜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使蒋干带走了他事先准备好的假情报。

后来,曹操听信蒋干获得的假军情,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以致于大败于蜀吴联军。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也算是为东吴立下了大功啊!

杯酒释兵权

时间:北宋初期

出席人物: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锋、赵彦徽、王彦超

历史评价:四两拨千斤的饭局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北宋皇帝赵匡胤自陈桥兵变后便黄袍加身,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于是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安排了一场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不停地唉声叹气,众人问明白后才得知皇帝是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众将领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自此被彻底解除。公元969年,赵匡胤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政变,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乾隆千叟宴

时间: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历史评价:最豪华的饭局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参与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赋诗《千叟宴》,故得宴名。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四海升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还亲自为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一百四十一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副对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意思是说,两个甲子年即一百二十年,再加三七即二十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中的“古稀双庆”即两个七十岁,再加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真是堪称绝对啊!

这场御宴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更是前所未有,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部免费。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地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这场场面浩大的千叟宴被当时的文人称为“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渑池之会

时间:公元前279年

出席人物:秦襄王、赵文王、蔺相如

历史评价:最不辱使命的饭局

赵国得到和氏璧,秦襄王得此消息后派人送信给赵文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蔺相如毅然承担出使秦国的重任并完璧归赵。不久,秦国攻打赵国,杀死赵国兵士两万多人。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上当,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为了国家荣誉,不怕牺牲,决定亲自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宴会上,他与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蔺相如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

后来,秦国群臣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寸步不让,提出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条件,使秦王理屈词穷,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使其不被羞辱,回国后,他被任命为上卿。

猜你喜欢

项伯赵王蔺相如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赵王骨折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将相和》缩写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