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校教育模式改革实践的探索

2017-04-19廖帆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

廖帆

【摘 要】制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特色的专业培养标准和生产过程课程体系,普及模块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广泛运用任务驱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多平台培育专业教师,不断提升学校育人能力。

【关键词】工学交替 特色专业标准 过程课程

近年来,按照职业人才成长和认知规律,积极推进“园校互动、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依靠农业生产培育农业职业技能人才,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校企建立人才培养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地方农业经济产业特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专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科学制定学校“农科教结合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专业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普及模块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广泛运用任务驱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一、创建 “农科教结合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在“农科教相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下,各专业以农业生产“时令性”为特点,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制定出各自特点的专业培养标准。如畜牧兽医专业以养殖动物“从小到大”的成长规律提出以“养殖生产流程” 为特征的农科教结合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专业培养标准;园林技术专业以不同季节性植物养护需要不同为特点提出的“季节过程导向”的农科教结合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专业培养标准;农产品储藏与营销专业按农产品储运、销售流程中各岗位工作任务内容为特征的“工作任务模块”的“农科教结合分段交互式工学交替”专业培养标准。各专业严格按照“四对接”即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目标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生产操作内容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对接。

二、构建“以岗位能力标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各专业针对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岗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等方面,邀请职教专家、行业专家、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和毕业生对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多次进行分析和提炼,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应能力,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历经校企双方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提炼出符合当下的工作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理清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由职业能力推导并形成该专业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构建出该专业课程体系及标准。实现了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工作及能力的有效对接,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为标志的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架构体系。

三、推行“工学结合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围绕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创设了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活动内容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岗位能力标准为核心”课程体系;实施了专业核心、方向课程改革,按照岗位群的典型职业工作的顺序、业务流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展核心、方向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教材按各生产阶段任务为模块,每个模块将专业知识任务安排在前,技能任务在后,图文并茂全新呈现界面,配套电子辅助教材,大大提高教材的实用性;积极实施核心课程教学,采用 “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重点突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加大校外教学、生产实习力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资源,让学生技能的培养与实际生产过程完全真实融合、有机统一,避免“纸上插秧、电脑上养猪”的抽象虚拟现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构建以“养殖生产流程”为导向的工学交替专业培养标准,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充分利用农场企业生产平台、兼职教师和一线师傅等资源,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知识应用和操作能力的规范、标准化培养,制定了体现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产业过程职业性高度吻合为特点的“分段交互式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标准。其实践教学安排:第一学期,参观见习1周,校内实习2周,以增强学生对产业、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第二学期,校内实习2周、校外农场2周教学实习,突出基本技能、规范的操作练习。第三学期,参与区县兽医站的春、秋季防疫、学校兽医门诊2个月的动物诊疗教学实习。第四、五学期,每期企业教学、生产实习2个月,参与整个产业链的实习;另对有创业志向的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实习和专人指导,提供校内实习基地相关设施设备,由创业者自己设计、自己投资、自己经营管理,指导教师全程跟进。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一线技术师傅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实习中,学校带领课题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新成果推广示范工作,定期培训指导农场员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真正做到“农科教”相结合即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四、创设多元平台,开辟教师专业成长通道

“体验远大于理论”,学校积极实施教师进企业、下农村活动。要求教师利用每年假期必须到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不低于两个月的农业生产实践,并作为评职晋级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践他们能够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落地”的实践体验,也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引进高素质高技能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从基层农技单位、大型农牧企业引进一线技术人才,大力开展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定期选送青年教师到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进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培训学习,鼓励全体教师全方位的能力发展。

实施“四提升”师资培养工程。即专业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品质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五、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制定多方参与、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既注重过程又兼顾终结的《重庆市农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分段综合”评价方案》,包括学生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

学期过程评价: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根据学生学习表现(纪律、作业、答问、考核等)记录情况对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公共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学习等情况进行过程评价;班主任、家长、社区(村社)工作人员等使用学生素质表记录对学生基本素质表现、专业技能表现等情况进行过程评价记载。

学期终结评价:每学期末,任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根据学生课程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过程评价记录和期末考核结果进行学期终结评价,形成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班主任、家长、社区(村社)人员等对学生遵章守纪、参与各类活动和取得的效果进行学期终结评价,评定学生基本素质表现、专业技能表现等成绩。

六、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创下了2010-2016年全国农业技能大赛获得奖牌,累计“7金6银2铜”的优秀成绩,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茅。办学成绩突出,被农业部遴選为全国首批25所能力建设试点院校;系全国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培训基地;2013年评为全国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优秀培训机构;学校连续多年评为重庆市先进单位,2014年评为重庆市首批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和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下人文类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的融合研究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