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相关因素探究
2017-04-19陈志清韩笑天
陈志清+韩笑天
2016年各高校新生录取业已完成。在《最好大学网》公布的2016中国高校生源质量排名榜单中,清华大学继续稳坐全国优秀生源的头把交椅,北京大学紧随其后,首次招收本科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后来居上,位列第3,中国人民大学升至第4。从区域上看,华北地区在全国生源质量排名前100名中的比重高达38%,这其中“211工程”院校占比达71%;位居華北区域地方高校生源质量首位的为天津医科大学。
该排名的计算方法为收集2016年普通高校在各省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的录取平均分和录取人数。这样的计算是否科学?生源质量如何衡量?衡量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应包含哪些因素?本文将从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的由来、显性因素、隐性因素和探究方向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的由来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北约联盟”“华约联盟”和“卓越联盟”等联盟的出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个体竞争演变为集团竞争。在这其中,高校生源上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基于此,高校生源质量的评价也呼之欲出。从宏观上看,只有科学开展生源质量评价才能在本质上激励各高校进一步重视、多方面促进招生工作;从微观上看,尽快完善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指导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实现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的目标。因此,探究、制定客观准确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各高校在网上招生录取工作中,均使用清华同方设计的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该系统操作便捷,在检录方面的功能十分全面,包括自动接收档案、审阅档案、分配专业等功能。唯一遗憾之处就是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功能略显欠缺,但我们目前的生源质量必须以此为依托,进行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的探究。
二、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的显性因素
我国高校实行以统一高考招生录取为主、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考试为辅的新生选拔制度。在此制度下,高考分数依然是高校评价生源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别敦荣教授在《2005年—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中,就对高校高考分数进行了相似的分析。
高考分数虽然是生源质量评价的重要显性因素,但绝不应该成为生源质量评价的唯一因素,至少还应包含以下重要因素。
1.思想品质因素。思想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思维活动、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识等实质。考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越正确、越积极向上,生源质量显然越好。而这部分素质在录取中体现在政治面貌,教师评语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部分。
2.身体素质因素。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而个体体质的强弱显然影响生源质量的好坏。这部分素质在录取中体现在体检表中。
3.生源结构因素。生源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活跃校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而招收的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的考生。这种类型考生的招录情况对高校招生计划的完成也有重要影响;另一部分则是为了促进我国各地文化风俗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传播,重要指标是学校生源来源区域是否多元、丰富。显而易见的是:生源结构的多元比单调的生源质量更好。
以上的显性因素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分析。
三、高校生源质量评价的隐性因素
生源质量的隐性因素不能通过系统直接统计,而是需要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结论,包含以下两方面因素。
1.学科潜力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考语文、英语、数学成绩对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有显著影响。各高校可据此采用与考生录取专业关联性密切的学科成绩或竞赛获奖情况进行比较。
2.专业满意度因素。考生对录取专业的认可度,显然会影响到其后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各高校可通过统计第一志愿填报率、第一志愿录取率、总填报率和调剂率等情况来判断生源情况是否与学校招生计划相契合。
以上的隐形因素难以通过系统实现,需要各高校积极探索。而通过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得出的生源质量评价则更加客观、有效,也对高校摆脱“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方式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生源质量评价的探索方向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等多项质量评价分析报告的推出,生源质量评价分析报告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全面客观地向社会公布。在国家积极推进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在不久的将来,生源质量评价也将根据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在各省级考试院和高校招生部门两方逐步完善。
从各省级考试院的角度来说,必须逐步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体系,确保考生记录和教师评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高校提供翔实的考生表现,给予高校更多评判的角度,从而逐步摆脱生源质量评价唯分数论的现状。
从高校招生部门来说,除了接收各省级考试院提供的显性因素外,要进一步挖掘隐性因素。尤其是根据学校定位、学科特点进行生源结构的调整,以争取机会、创造条件选择更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考生,从本质上提升生源质量。
当前,开展科学、全面的生源素质评价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也为全社会共同探究与努力提供了契机。只有将生源质量评价趋于客观、准确,高校招生工作才能打破唯分数论,才能发展更合理,也才能从根本上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别敦荣, 叶本刚.2005年一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12(4):1-10.
[2]熊娟.高校生源质量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