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高寒冷凉区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2017-04-19赵合杰陈志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

赵合杰++陈志宏

摘要 论述了甘南高寒冷凉生态区秦艽无公害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整地、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秦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高寒冷凉区;甘肃甘南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90-01

秦艽为龙胆科草本植物,生长周期为3年,高20~60 cm,是甘南高寒冷凉生态区常见藏中药材。其主根粗长,形状为长圆锥形,扭曲不直;由于具有多条须根,因此其根的形状是一个扭结或黏结成的圆柱形。其茎斜生或直立。在其根茎部每年会分生出一个地上茎,对于生长年限较长的地上茎常呈现簇生的状态。秦艽蒴果形状为矩圆形,种子形状为椭圆形,并呈现深黄色。秦艽年生育期约为100 d,一般返青始期为5月下旬,开花始期为6月下旬,种子成熟始期为8月,花期为7—8月,果期为8—10月[1]。秦艽生育期会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在海拔较低而比较温暖的地区,其花期和果期常会延后,生长期也会相应延长。甘南高寒冷凉生态区现已整理出秦艽无公害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而且按本规程实施可产优质鲜品8 250 kg/hm2左右。现将该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以期为该地区秦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 选地整地

由于秦艽具有耐寒、忌强光、怕积水的特点,因此其比较适宜生长在海拔1 500~3 000 m的潮湿和冷凉气候地区,其地下部分在-25 ℃低温条件下依然表现良好。秦艽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和砂壤土上,因此在育苗地和移栽地选择上,以光照充足、通透性良好、供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砂质土地为宜[1]。选好地后,进行整地,深翻细耙,施足底肥,施入农家肥15 t/hm2、磷肥750 kg/hm2,以1.2 m宽做畦面,在畦面上施入农家肥和磷肥后翻犁1次,深度30 cm左右,然后耙细整平,畦面用木板打严做实,浇透水1次,用2%的农用链霉素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后待播。

2 培育壮苗

2.1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可在春、秋2季进行。春季一般在秦艽植株萌动之前,将其根部挖出,分成小蘖(生育旺盛植株旁边所生的子株及种根),保证每簇具有1~2个芽,然后进行栽植,具体栽植规格为行距20~30 cm、株距10~20 cm,穴深由根的大小确定。栽植时用土埋上芽,覆土厚度约3 cm,并且将土压实;如果土壤比较干燥,要进行浇水。栽植密度为15万株/hm2。

2.2 种子繁殖

2.2.1 种子选择与处理。秦艽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为低温,发芽适温约为20 ℃,如果超过30 ℃,则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为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可以采用低浓度赤霉素溶液进行浸种。秦艽种子的寿命为1年,在种子选择上,以成熟饱满的种子为宜,播前对其进行处理。首先用 50~150 mg/kg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接着用清水将种子洗净;然后将种子与清洁的河沙进行混合,二者比例以1∶3为宜,混合好后将其放在室外低温处理(温度低于或维持20 ℃);最后,待种子露白后播种即可[2]。

2.2.2 适期直播。秦艽在春季和夏季均可播种,春播适宜时间为4月上旬,夏播适宜时间为6月下旬。有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播种方式,其中直播即采用撒播法,即直接在整好的土地上撒入选好的成熟饱满种子。也可按照沟距24 cm、沟深1~2 cm的规格进行条播或穴播,播后覆土,轻轻镇压。为了利于遮荫,最好加盖1层草或地膜。播种量一般为7.5~12.0 kg/hm2,为了促进种子萌芽,播种后经常保持湿润。育苗移栽:做畦,畦宽120~250 cm,整平畦面,并用木块压实,浇透水,用细砂或干净河沙混匀后撒播在畦面上,然后用细筛均匀撒播,播种量为7.5 kg/hm2,然后覆盖筛过的细沙或干净河沙于畦面,厚约2 mm,再覆盖1层干松针,如需要可搭拱架,上罩农膜,温度保持20~25 ℃。也可采用条播,首先挖沟,规格为行距20~30 cm、深3 cm,接着在沟内均匀撒入拌细土的种子,播种后覆盖薄层细土[3]。

2.2.3 播后管理。播种7 d后,畦面土壤发白或农膜内壁无水珠,应掀开农膜轻洒水使畦面湿润;出苗期尤其要管理好苗床的温度,为了防止出现烧苗现象,白天要进行通风降温,将小拱棚两头打开,保持通风3~4 h,然后再将小拱棚封严。4片真叶时适时炼苗,先将松针去除,再慢慢打开农膜,最后撤除农膜和拱架,并及时间苗,株行距控制在5 cm×5 cm比較合理。另外,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待下一年苗长出2片叶子时,选择合适时间进行移栽。

3 适时移栽

移栽时,按株距10~20 cm、行距20~30 cm移栽。穴深视幼苗根的大小而定,覆土厚3 cm左右,压实,浇透水。待露出2叶片后,盖上薄膜,将苗破出,预防草害并保持土壤湿度。移栽15万株/hm2左右。

移栽前对大田进行深耕细耙,并施入农家肥30 t/hm2、磷肥1 500 kg/hm2,确保底肥充足。移栽时间为翌年5月上旬,选择阴天或下午,在选择好的大田内以120~150 cm开墒,按行距20~30 cm、株距10~20 cm移栽秦艽苗。秦艽苗要现起现栽,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注意剔除弱苗和病苗;深度根据根系的长短确定,移栽后最好用地膜覆盖,地膜覆盖

要按60 cm宽的畦面进行栽培,每畦可定植3行。在秦艽幼苗期要勤浇水,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移栽后,应及时浇水或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易出现灼伤现象,特别是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和枯萎[4]。秦艽幼苗移栽定植后,要用遮阳网遮荫,待秦艽苗完全成活后及时撤掉遮阳网。

4 田间管理

秦艽移栽成活后,在雨季来临前,要进行1次松土除草,秦艽种植的追肥要看苗势而定,可结合除草、追施1次稀粪水或腐熟农家肥。撒播的当苗高4~5 cm时要进行间苗,间苗规格为株行距20 cm×30 cm;当苗高6~8 cm时要进行定苗。间定苗后,为促进苗木生长,要适当浇水施肥。每年都要进行松土除草,1年进行3~4次为宜,但要注意不能碰伤幼苗及其茎叶。适时追肥,也可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施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可选用人粪尿或兑水的腐熟油饼,其中人粪尿用量为22.5~30.0 t/hm2,腐熟油饼用量为750~1 500 kg/hm2兑水22.5 t/hm2。也可配施化肥,最好施复合肥,用量为300 kg/hm2,一般在植株封垄降雨后或浇水时撒施。开花期间,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多次喷施,可选用磷酸二氢钾4.5 kg/hm2 [5]。

5 病虫害防治

在6—8月雨季时,秦艽偶见根腐病、叶斑病和锈病。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排水不良,只要在生长期注意排水,一般都可避免。防治叶斑病和锈病可用代森锰锌5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3次。

6 采收与加工

留种秦艽一般在9—10月采收种子。采收标准:种子颜色呈浅黄色;采收方法:将果实连同部分茎杆割回,并将其置于通风处。待晾干后,抖出种子,并扬净贮于干燥处[6]。秦艽移栽后1~2年即可采收,在秋季茎叶枯萎时,全根挖起剪去茎叶。采挖时尽量不要把根挖断,除去泥土,将挖出的秦艽晒至半干后,堆放发汗1~2 d,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理顺根条即可包装置于干燥处。

7 参考文献

[1] 武小龙.中药材秦艽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59.

[2] 杨继刚.丽江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12):240.

[3] 任宝祥,王建军.秦艽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5(10):53-54.

[4] 和桂军.秦艽育苗及大田地膜移栽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6): 227-228.

[5] 张桂平,刘秀芹.秦艽高产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1): 10-11.

[6] 姚宽路,王存劳.秦艽栽培技术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2001(4): 47-48.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秸秆还田钵苗机插稻12000kg/hm2产量的生育指标及生产技术规程
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